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法的研究
近几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在国内外取得了肯定的治疗效果。多种类的针灸方式在临床治疗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假性球麻痹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 37%~78%[ 1 ],其中,吞咽困难障碍使得患者无法摄入足量的营养物质,且易出现吸入性肺炎和窒息,已经成为影响该病独立的危险因素[2]。西医在临床上对于治疗尚未有明确的治疗手段,并且脑卒中患者患有假性球麻痹并发症和死亡率高于其他中风患者。我国传统中医学对于本病的认知病属“喉痹”、“噎膈”、“喑啡”等症状。《奇效良方》言:
“喑扉之状,舌喑不能语,足废不能用。” 《千金方》中也有提及“风者,身无痛,……,言微可知则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风懿者,奄息不知人,咽中塞,窒窒然,病在脏腑。”本文查阅了近10年来运用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相关临床研究文献50余篇,归纳如下。
1针灸疗法种类
1.1醒脑开窍针刺法
熊涛[3]选取其医院112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对照组实施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首先选取患者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风池、完骨、天柱7个穴位,人中向鼻中斜下刺入0. 5寸,内关直刺1~1. 5寸,使用雀啄泻法捻转 1min,三阴交穴位采用提插补法向后斜刺,进针1~1. 5寸,患者肢体抽动3次即可停止进针,风池、完骨和天柱三个穴位进行高频率小幅度的捻转补法针刺 1min,最后取患者极泉穴位进行抬臂针刺。治疗时间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 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 14%。栾晓康[4]选取6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双侧风池、翳风、完骨穴;对照组加用廉泉、双侧夹廉泉。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2组疗效均好于治疗前,实验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传统针法和醒脑开窍针法对于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瘦均有疗效;醒脑开窍针法对吞咽困难的症状改善优于传统针法。胡新耀[5]等将8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醒脑开窍针刺法)45例与对照组(传统针刺法)35例,连续治疗4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周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1.2舌咽针疗法
李俊[6]将 60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30 例和对照组 30 例。针对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和伴发病进行中西医常规治疗、吞咽康复训练和 常规针刺治疗,其中常规针刺治疗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丘墟、三阴交、太冲。治疗组取穴:廉泉、金津和玉液,廉泉采用 “合谷刺”刺法,金津、玉液点刺出血,不留针。对照组取穴:廉泉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 4 周后两组吞咽功能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情况。张昆[7] 将60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30 例和对照组 30 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以内关、水沟、通里、金津、玉液五穴为主,操作方法为内关、水沟、通里用泻法,金津、玉液用 三棱针点刺次,用寸针点刺咽后壁。治疗组以翳风、风池、风府、舌三针(舌针一上廉泉穴、舌针一舌针向左旁幵0.8寸、舌针一舌针向右旁开0.8寸 )。操作方法以翳风穴直刺1寸,风池刺时针尖微下 ,向鼻尖方向 斜刺1寸,风府向下方向缓慢刺入1寸,舌三针刺时针尖稍斜向上方刺入 1寸,头针与体针操作同对照组。陈立早[8]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经治疗,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龙始恩[9]将针灸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舌下针治疗组和传统针刺对照组。治疗组取穴:舌下针;对照组取穴:廉泉、风池、翳风。两组均每日针刺一次,每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3天,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经舌下针治疗、传统针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构音障碍、吞咽障碍、舌体运动、情感状态均改善,提示舌下针、传统针刺都是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的有效方法。且根据数据,舌下针治疗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法。
1.3颈项针疗法
张晓琪[10]选择 80 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科中风患者常规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针刺及颈旁线打刺联合治疗,针灸取穴:风池(双)、廉泉、风府、哑门、天突、金津、玉液、阴 陵泉(双)、丰隆(双)、颈旁线(经验部位,前正中线左右各旁开1 寸,颌下颈部起始处至锁骨上窝处),颈旁线给予皮肤针打刺,廉泉穴给予合 谷刺法,风府、哑门、金津、玉液行快针,余穴均给予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陈飞宇[11]等将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项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刘正茂[12]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项针加舌针组和舌针组,每组各30例。项针加舌针组取穴:风池、颈夹脊、哑门、廉泉、聚泉、海泉、金津、玉液。舌针组取穴:廉泉、聚泉、海泉、金津、玉液。风池、颈夹脊、哑门、廉泉等穴针刺得气后适当行针即出针,不留针。聚泉、海泉、金津、玉液均点刺治疗,点刺上诉穴位可有少量出血。基础治疗两组取穴相同,主要有百会、印堂、太阳、人中、曲池、内关、通里、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丰隆、三阴交、太冲等,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治疗结果项针加舌针组优于舌针组。
1.4芒针透刺治疗法
孙强[13]将6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芒针透刺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效果芒针透刺治疗组明显优于普通针刺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高春燕[14]根据周志杰医生对于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经验总结出芒针对于此病有卓越疗效,特殊病例1例。 程红亮等[15]将 60 例该病患者分为康复训练对照组 30 例,芒针透刺组30例。康复训练组采用感觉刺激、舌运动促通、空吞咽、咳嗽训练、唇运动体操、摄食训练等,每日2次,疗程同芒针透刺组。芒针透刺组取穴:天突、足三里透三阴交,共治2个疗程(每天1次,每周 6 次)。结果芒针透刺组显效率为93.33%,康复训练组显效率为73.33%,芒针透刺组有更好的疗效(P<0.05)。
1.5电针疗法
鲍文扬[16]将90个患者分为三组,根据病例的顺序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例 30 个,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针灸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针灸组基础上加强电针刺激,结果电针治疗效果好于针灸治疗组,好于对照组。佘瑞平等[17]通过电针“颈枕八穴”治疗本病,四穴一组,共两组,配合电针仪交叉针通刺,经穴组取穴廉泉、扶突、通里、合谷、丰隆、三阴交,各穴按常规角度与深度刺入,得气后接通电针仪,两组均治疗4周后,电针“颈枕八穴”治疗本病吞咽障碍的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经穴组的 80.6%,电针“颈枕八穴”的疗效优于普通经穴组(P<0.05)。杜继岩 [18] 将60例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加针刺廉泉穴和夹廉泉(廉泉穴左右各旁开1寸)并用电针仪给予夹廉泉疏波刺激,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治疗,以六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天进行下一疗程,治疗四个疗程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吞咽、言语功能的临床疗效评分对比。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吞咽功能恢复优于言语功能。
1.6针刺配合康复治疗
陆岸英[19]针灸加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33例,治疗组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基础上, 接受针灸治疗: 咽后壁、金津、玉液穴点刺法,治疗组总有效率96.19%, 对照组总有效率76.16%,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配合康复治疗效果更好。王彦华[20]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配合针刺阿呛组穴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优于对照组的84.4%,针刺配合吞咽训练疗效更佳。这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综合应用,目前临床应用安全、广泛。
2特殊疗法
关运祥[19]利用开窍利咽棒加上基础针灸治疗将90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每日两次取利咽冰棒一根,刺激咽后 壁、舌根,每次5分钟,10天一疗程,并予以针灸治疗。对照组每日予以同样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刘悦[20]等使用苍龟探穴法治疗,将6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针灸、内科、理疗)和康复训练, 对照组采用提插捻转法,治疗组则在基础上采用苍龟探穴法,。结果两组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方面疗效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吞咽及构音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杨盼盼[21]将64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对照组仅使用基础治疗,而治疗组则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络解语丸配合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经治,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吞咽饮水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高山[22]等利用解语利窍针法将将60例假性球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解语利窍针法",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配合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教科书常规针法。3个疗程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张铭铭[23]等将86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麝香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按1∶2比例配成混合液,取穴这双侧风池、颈3、颈4夹脊穴,在普通针刺治疗结束后进行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取金津、玉液、廉泉、颊车、内关、通里、合谷穴。经治疗结果穴位注射联合普通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艾文杰[24]等用深刺翳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30 例,:翳风穴用3 寸毫针向喉结方向斜刺2.5~3 寸,术者用双手同时操作行重手法提插捻转1min,以咽喉部及咽后壁有酸胀感为佳;总有效率观察组93.3%高于对照组80.0%,这是对穴位局部刺激量加重,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方法。
[1]M. Arnold, K. Liesirova, A. Broeg-Morvay et al., “Dysphagia in patients with
brainstem stroke_ incidence and outcome,” PLOS ONE, vol. 79, no. 2, pp. 170–175, 2000. View at Google Scholar.
[2]D. G. Smithard, P. A. O'Neill, C. Park et al.,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
after acute stroke: does dysphagia matter?” Stroke, vol. 27, no. 7, pp. 1200–1204, 1996. View at Publisher · View at Google Scholar · View at Scopus.
[3]熊涛.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J].光明中医 . 2016,10(31).2855-2856.
[4]栾晓康.“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 .
2014.
[5] 胡新耀,方梅.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4,7(29):1002-1003.
[6] 李俊.舌咽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导致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3,42(2):55-56.
[7] 张昆. “三风穴”结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 . 2012.
[8] 陈立早.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 . 2010.
[9] 龙始恩.舌下针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 . 2010.
[10] 张晓琪.针刺配合颈旁线打剌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
2015.
[11] 陈飞宇,刘小平,包烨华,楚佳梅.“项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8 ,2, 37(2)
[12] 刘正茂.项针加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 . 2017.
[13]孙强.芒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
[14]高春燕,周志杰.周志杰头四针配合芒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7
[15]程红亮,崔乐乐,张闻东.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1):45-48.
[16] 鲍文扬.电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临床疗效观察[D]. 鲍文扬.辽宁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