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豆资料简介植物形态落叶木质藤本,长达到10余米。
藤径粗达9厘米,全株无毛;当年枝条暗红色,老树皮有时纵裂。
三出复叶,或兼具单叶,稀全部为单叶;叶柄长与3-12厘米;小叶革质,顶生小叶近棱状倒卵圆形,长4-12.5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成6-15毫米的短柄,全缘,侧生小叶斜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内面楔形,外面截形或圆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干时常变为红褐色,比顶生小叶略大,无小叶柄。
总状花序长6-12厘米,雄花与雌花同序或异序,同序时,雄花生于基部;花梗细,长2-5厘米;苞片1枚,长卵形,膜质,长约3毫米,先端渐尖;萼片6,花瓣状,长圆形,长0.5-1厘米,宽0.2-0.4厘米,顶端钝;花瓣6,小,圆形,长约1毫米,蜜腺性;雄蕊长3-4毫米,花丝长仅为花药一半或更短,药隔先端略突出;退化雄蕊长约2毫米,先端较突出,不开裂;雌蕊多数,螺旋状生于卵状突起的花托上,子房瓶形,长约2毫米,花柱线形,柱头斜;退化雌蕊线形,长1毫米。
每一浆果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成熟时黑蓝色,小果柄长0.6-1.2厘米。
种子卵球形,长约5毫米,基部截形;种皮,黑色,光亮,平滑;种脐显著。
花期4-5月,果期6-9月。
编辑本段采制事项大血藤片(干)8~9月采收,晒干,除去叶片,切段或切片。
【药材】干燥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通常截成长约30厘米的段状,直径1~3厘米。
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浅的纵槽纹及明显的横裂纹,有时可见膨大的节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柄痕,栓皮常呈鳞片状开裂,脱落处露出淡红棕色的内皮部。
质坚韧,有弹性,折断面裂片状;平整的横切面,本质部黄白色,导管呈细孔状,髓射线棕红色,放射状排列。
气异香,味淡微涩。
以条匀、径粗者佳。
【炮制】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进,切片,晒干。
编辑本段药用信息化学成分茎含鞣质。
大血藤茎含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hpyscion)、胡萝葡甙(daucosterol)、β-谷甾醇、硬脂酸,毛柳甙(salidroside)、鹅掌楸甙(d-丁香树脂酚双葡萄糖甙)(liriodendrin,即d-syringaresinol bioglucosides)。
功效作用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的作用。
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
[2]性味归经①《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酸涩。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 《四川中药志》:"入肝。
大肠二经。
"功用主治天然药物集--大血藤①《本草图经》:"攻血,治血块。
"②《简易草药》:"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
"③《中药志》:"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
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
"④《湖南药物志》:"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
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疮疖,血丝虫病。
"⑤《闽东本草》"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肢节酸痛,麻木拘挛,水肿,血虚头昏。
"⑦《陕西中草药》:"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风杀虫。
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敷。
药用简介[3] 1、大血藤治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50克,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
午后用紫花地丁50克,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
然后以当归25克,蝉退、僵蚕各10克,天龙、大黄各5克,石礍蚆25克(此草药),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钟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5克,日逐渐服自消。
(《景岳全书》)2、大血藤治血虚经闭:大血藤25克,益母草15克,叶下红20克,香附10克。
水煎,配红砂糖适量调服。
(《闽东本草》)3、大血藤治血崩:红藤、仙鹤草、茅根各25克。
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4、大血藤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红藤100克,紫花地丁50克。
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5、大血藤治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大血藤30~50克。
水煎服。
(《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6、大血藤治小儿蛔虫腹痛:红藤根研粉,每次吞服7.5克。
(《浙江中医杂志》6:1959)7、大血藤治跌打损伤:大血藤,骨碎补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处。
(《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8、大血藤治风湿腰腿痛:虹藤、牛膝各15克,青皮、长春七、朱砂七各10克,水煎服。
(《陕西中草药》)9、大血藤治肠胃炎腹痛:大血藤15~25克,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10、大血藤治小儿疳积,蛔虫或蛲虫症:红藤25克,或配红石耳25克,共研细末,拌白糖食。
(《陕西中草药》)11、大血藤治钩虫病:大血藤、钩藤、喇叭花、凤叉蕨各15克,水煎服。
(《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辨别方法大血藤叶子燥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通常截成长约30厘米的段状,直径1~3厘米;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浅的纵槽纹及明显的横裂纹,有时可见膨大的节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柄痕,栓皮常呈鳞片状开裂,脱落处露出淡红棕色的内皮部;质坚韧,有弹性,折断面裂片状,平整的横切面,木质部黄白色,导管呈细孔状;髓射线棕红色,放射状排列。
气异香,味淡微涩。
以条匀、径粗者佳。
该品在华北、东北、中南地区作鸡血藤使用。
显微鉴定:茎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较老茎的木栓细胞内壁木化增厚,皮层窄,维管束约12 个,由宽狭不一的射线所间隔;韧皮部有多数含黄棕色物的分泌细胞,常切向相接,与筛管组织相间、互列成数层;束内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导管巨大,类圆形,直径至370μm,常单个散列或2个并列;木纤维壁厚,髓较窄。
该品薄擘组织中散有石细胞群,石细胞腔内有时含草酸钙方晶。
红藤鉴别诗红藤圆柱棕色皮,节膨凹陷片状裂,断面射线棕红色,解毒消痈又活血。
性状鉴别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长约30~70cm,直径6~45mm。
表面灰棕色,粗糙,有多数颗粒状突起的皮孔,和有浅纵沟及明显的横裂纹。
栓皮有时呈鳞片状剥落而露出暗棕色皮部。
节部略膨大,有时可见凹陷的枝痕及叶痕。
质硬,体轻,折断面裂片状。
横断面皮部红棕色,有六处向木部内嵌。
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及红棕色放射状排列射线。
气微,味微涩。
以条匀,粗如拇指者为佳。
显微鉴别茎(直径6mm)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内含棕红色物质,其内壁常木化增厚。
栓内层及皮层散有石细胞群,多数胞腔内含有草酸钙方晶。
维管束多为12束,外韧型。
韧皮部有多数含黄棕色物质的分泌细胞,常为切向排列,与筛管群相间排列成数层,并有少数石细胞散在。
束内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至400μm,周围有木纤维。
初生射线宽广,次生射线较窄。
初生射线的外侧有较多的石细胞,近形成层附近的射线中,有径向延长的纺缍形石细胞,其胞腔内常含一至数个草酸钙棱晶。
髓部较窄,有少数石细胞群散在。
粉末呈淡黄棕色。
取该品粗粉5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氢氧化钠溶液10ml使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2,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大血藤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8:1: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石细胞众多,类卵形、类三角形或纺缍形,长38~72μm,直径25~40μm,多数胞腔内含一至数个草酸钙方晶,径9~18μm。
2.木纤维窄长,直径28~36μm,壁厚强木化,纹孔明显。
3.薄壁细胞内含有草酸钙方晶,长9~45μm。
4.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400μm。
5.木栓细胞多角形,微木化。
6.分泌细胞长圆形,内含黄棕色物质。
宜忌人群《闽东本草》:"孕妇不宜多服。
"药方选方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大血藤30~50克。
水煎服。
(《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⑤治肠胃炎腹痛:大血藤15~25克,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⑦治小儿疳积,蛔虫或蛲虫症:红藤25克,或配红石耳25克,共研细末,拌白糖食。
(《陕西中草药》)⑧治小儿蛔虫腹痛:红藤根研粉,每次吞服7.5克。
(《浙江中医杂志》6:1959) ⑩治血虚经闭:大血藤25克,益母草15克,叶下红20克,香附10克。
水煎,配红砂糖适量调服。
(《闽东本草》)⑾治血崩:红藤、仙鹤草、茅根各25克。
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阑尾炎:以红藤为主,配合其它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复方治疗。
初步观察对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有较好疗效。
上海地区用复方红藤片(每12片含红藤2两、蒲公英1两、生大黄6钱、川朴3厘)内服,每日3次,每次4片(大便次数增多者剂量可减半),先后治疗急性单纯性、早期化脓性阑尾炎1213例。
其中首批观察354例,有效率达98%,服药后在3~4天内腹肌紧张、腹痛、触痛均消失,平均在2天和2.5天白细胞和体温分别恢复正常;其后观察的859例,有效率亦达90%。
随访146例(时间最长为治疗后11个月,最短为6个月),除25例复发(17.1%)外,余均良好。
复发后有14例作手术治疗,11例继续服中、西药物治愈。
②治疗胆道蛔虫病:以红藤1两,加黄酒4两,煎至60毫升为1剂。
成人日服2次,每次1剂。
小儿用量酌减。
初步观察5例,分别于服药1~4日后腹痛消失;治疗期间有4例排出蛔虫。
③治疗瘤型麻风结节反应:红藤1斤,研粉,制成丸剂,日服2次,每次3钱,或用红藤根1斤切片,白酒10斤浸泡10~20天,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3次。
分别治疗瘤型麻风结节反应18例和38例,服药后症状均减轻而渐消失。
④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用大血藤、透骨香、香樟根各1两,水煎,两次分服,每日1剂。
连服数天可见关节红肿消退,疼痛减轻。
⑤治疗灼伤:以大血藤、金樱子根各1斤,水煎成500毫升,对已发生感染的创面可行湿敷,能促使创面清洁,加速愈合。
[5-6]大血藤不同于鸡血藤,在用途上要加以区别。
本文档由吃吧小明原创上传。
更多大血藤功效作用:/doc-view-2149.html1.对离体蟾蜍心脏的作用按八木氏离体心脏装置,以20ml任氏液灌流,将0.1g 红藤加入灌流液中(0.5%),发现对离体心脏呈轻度抑制,表现心缩力减弱,心率减慢(P<0.05),心输出量减少(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