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抑制的护理
因素
具体内容
治疗因素 患者因素
化疗药物种类
用药方法(包括方案组成、剂量、给药途径、 用药顺序等) 以往治疗情况(用药总量、治疗次数、合并 放疗等)
全身状况(营养)、年龄
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血细胞正常值
白细胞: 4.0-10.0 × 109 /L 血小板: 100-300 × 109 /L 血红蛋白: 110-160 g/L
74-50
49-25
<25
)
易引起骨髓抑制的药物
01 明显抑制骨髓 卡介氮(BCNU)、表阿霉素(EPT)、 紫杉醇、长春新碱(VCR)、卡铂(CBP)
02 中度抑制骨髓 环磷酰胺(CYX)、氮烯咪胺(DTIC)、 甲氨蝶呤(MTX)、奥沙利铂(L-OHP)
03 轻度抑制骨髓 氟尿嘧啶(5-FU)、顺铂(DDP)
腔护理代替。 5、注意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各器官有无出血现象,
尤其是颅内出血,并做好记录。
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1、遵医嘱正确使用升白细胞药物; 2、各项护理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程; 3、对病房进行消毒,每日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消毒病
房,每次1小时; 4、严格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 5、保持皮肤及口腔清洁; 6、当白细胞<1.0*109/L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骨髓抑制的程度根据WHO分为0-IV级
0
Ⅰ
Ⅱ
Ⅲ
Ⅳ
血红蛋白(g/ L ≥110 109-95 94-80
79-65
<65
)
白细胞(109/L ≥ 4.0 3.9-3.0 2.9-2.0 1.9-1.0
<1.0
)
粒细胞(109/L ≥ 2.0 1.9-1.5 )
1.4-1.0
0.9-0.5 <0.5
血小板(109/L ≥ 100 99-75
健康教育
▪ 嘱病人多食利于升血的食品, 如:红枣、花生及新鲜水果 及蔬菜等
▪ 避免感冒 ▪ 适量活动,注意休息 ▪ 嘱患者定期复查血象
谢谢 谢谢
学习内容
01
骨髓抑制的定义
02
骨髓抑制发生的有关
因素
03
骨髓抑制的临床表现 及分级
04
骨髓抑制的处理
05
骨髓抑制的护理
骨髓抑制的定义
• 骨髓抑制是指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 活性下降,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尤其是 粒细胞减少,继而表现为血小板减少, 严重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放疗与化疗 均可引起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发生的有关因素
• 红细胞:促红素(EPO)、输红细胞 • 血小板:血小板生长素、白介素-11、输血小板
2、应用抗菌素 3、对症支持治疗
常用升白细胞的药物
骨髓抑制的护理
▪ 一般护理措施 ▪ 保护性隔离 ▪ 特殊护理措施 ▪ 密切观察 ▪ 健康教育
一般护理措施
(1)注意口腔、会阴及皮肤清洁卫生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室温、湿度适宜 (3)避免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如果必须外出最
好戴口罩 (4)严格按医嘱服用升白血球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 (5)不宜食用生、冷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保护性隔离措施
当白细胞<1.0×109/L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为 ①病人戴口罩,尽量住单人房间或病人少的房间; ②限制来访;凡进入病室的工作人员、家属、来访者应戴
口罩;禁止带菌者或上呼吸道感染者进入病室或陪伴病 人。 ③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每日两次,每次一小时,定时通 风; ④保持病人体表、床褥、衣裤干净整洁;陪护家属应注意 更换干净衣、裤、鞋并佩戴口罩;
2、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容易引起颅内出血 的严重后果,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表现
皮肤苍白、面色无华、指甲、手掌及唇 粘膜和睑结膜色淡、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也可子:
• 白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表现
1、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降低、发热;
2、当白细胞<1.0*109/L时,极易引起身体各器官 的感染;
3、一般认为白细胞减少常见于化疗停药一周后至 停药10-14天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 后缓慢回升,至21-28天恢复正常。
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
1、全身皮肤、牙龈、鼻、阴道、胃肠、泌尿系统 有出血现象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措施
1 、遵医嘱正确使用升血小板药物,必要时遵医嘱输注 血小板;
2、减少活动,防止受伤,必要时绝对卧床; 3、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注意通便和咳嗽; 4、减少粘膜损伤的机会: ➢ 进软食,避免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 ➢ 禁止掏鼻挖耳等行为, ➢ 用软毛牙刷刷牙,血小板严重降低时禁止刷牙,用口
密切观察
1、患者身体是否有出血点、疖肿、鼻衄、牙龈出血 等,尤其是脑出血。
2、观察血常规、生化指标 3、注意查看皮肤有无瘀点、瘀斑,出现的部位、时
间,有无消化道及呼吸道出血的情况; 4、能口服的药物尽量不要注射,如必须进行注射,
常用棉球按压针眼直至出血停止 5、用石蜡油涂局部以防口、鼻粘膜干裂引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