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新课堂活动”近期设想
一、整体思路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微调。
重点放在教师观念的转变、课堂活动中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及评价机制的转变上。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
1、对学生个体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①不要把学生当知识的容器。
不要认为你讲的好学生就能明白或应该明白。
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能动性的人,他们学没学会,主要趋绝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态、学习态度及知识建构等。
②虽然学生有差异性,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都可以塑造。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方式、方法。
要相信每一位学生,不要过早地认定差生就是笨,永远没办法学好。
③学生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认知、感悟、体会、掌握,教师只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求知、体验、积累、思维、发展等。
2、要始终贯穿的三个原则。
三个原则:即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通过学生讨论能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如果你在学校规定的讲授时间内讲不完教学内容,你也不妨试一试他们做法。
3、要精心备课
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对于目标的设计、活动的展开和训练习题的设计要尤其注意。
对于一部分学生,可适当降低目标,降低习题的难度,以提高其学习的信心。
三、课堂活动中学生角色的转变
主要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在:
1、从配角向主角转变。
让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要创造条件,给每一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2、从存储知识向开拓创新转变。
改变简单地、机械地甚至“原汁原味”地“生吞活剥”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行为,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3、要让学生敢于展示自己。
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让学生有一个敢于展示自己的好习惯,要让他们相信自己,快乐的满怀激情的展示自己。
二、评价机制的转变
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要形成一个成熟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
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对班级内部进行合理分组,对组内成员要建立编号,对每天的小组活动要进行及时积分,分段评价,及时奖励。
奖励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发奖状、照相张贴照片、发笔本等适当的物质奖励等等,让学生对自己的小组有一个强烈的归属意识,从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