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文中分析了莎士比亚喜剧作品中女性大放异彩的形象,介绍了莎士比亚笔下形成众多女性形象的缘由。

深入细致的描绘了喜剧中女性形象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特点,以人文主义思想贯穿于喜剧的创作之中,阐明了作者对女性形象的观点,为观众展示一幅精彩丰富的任务画面。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不仅赋予悲剧崇高的力量,同样赋予喜剧神气的魔力;不仅探索男性的心灵世界,同样关注女性的内心情感,这一切造就了莎翁笔下一道特殊亮丽的风景线----喜剧中大放异彩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人文主义引言被马克思热情地称赞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的莎士比亚,在其剧作中塑造的一系列丰富生动、光彩动人的女性群像,丰富了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更引起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们的研究和赞誉。

笔者在此仅就莎士比亚喜剧女性形象谈谈自己的浅薄的认识。

一、莎士比亚喜剧刻画女性予以相似的形象(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相信爱情是生活的支柱莎士比亚的喜剧当中大部分以爱情贯穿剧中为主要内容,爱情至上、爱情是生活的唯一,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性格也是受爱情的影响和发展的。

如在《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与拉山德、狄米特律斯与海伦娜这两对青年男女之间相互爱慕,他们反对家长和雅典亲王的干涉,逃到离城几里的小树林中,最后得到仙人的帮助,争取到婚姻的自由。

受但是封建思想的影响,女性的地位很低,这时候的她们能够有这样的胆识,这可以表现出她们反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追求爱情自由的进步倾向。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追求的是爱情自由、追求的是自己的幸福,她的择偶条件不是门第和财富,而是个人的人品、相貌和才能。

而她父亲“ 三匣择婚”的遗嘱却剥夺了她爱情的自由,对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她特别不满“ 我既不能选择我意中的人,又不能拒绝我所厌憎的人;一个活着的女儿的意志却要被一个死了的父亲的遗嘱所钳制……不能选择,也不能拒绝,不是太叫人难堪了吗?”但鲍西娅没有停留在抱怨上,而是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行动。

一方面她虚以应酬,拉出真正遵从父命的架势。

但她没有把自己的小像放在金匣和银匣中,而是放到了“质朴的”铅匣里。

她让那些自命不凡的男爵、公爵们全都选错,顺理成章又温文尔雅地将他们驱逐出门。

另一方面,鲍西娅略施小计,使她的意中人准确无误地选中铅匣,随心所愿。

她的行为正是追求爱情、渴望爱情的结果。

如在《第十二夜》中,勇敢、热情、纯真的少女薇奥拉,在争取幸福的权力、爱情的自由的斗争中,显示出忘我无私、坚贞不渝的品格。

这些喜剧作品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人们朝气蓬勃、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充分展示着女性追求爱情这一基本主题。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充满着道德美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都拥有一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具有较高的人格情操,她们信奉爱情,不能朝三暮四,更不能交换买卖,恪守承诺,忠于爱情。

如在《仲夏夜之梦》中的赫米娅与爱人拉山德一起跑到森林中去,拉山德提出要“一块草地可以作为我们两人枕首的地方”,这对于已立誓白头偕老的一对情侣来说,要求并不过分,但赫米娅却庄重地回答道:“好朋友,为着爱情和礼貌的缘故,请睡的远一些;在人间的礼法上,保持这样的距离对于束身自好的未婚男女是最合适的”。

她的这种行为是她格守自己的人格底线,为了自己婚姻更幸福、掌握自主权利,以一种优质的、高尚的人格诠释着女性的道德。

《皆大欢喜》中的西利娅,视友情为生命,她可以放弃一切,金钱、地位、奢侈的物质生活,她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金钱、地位的藐视,这个也说明了她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优秀的道德美。

莎士比亚对其笔下女性抒写以高尚道德体现,从她们身上都能看到一种较高的人格情操和道德美。

(三)、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突出强调具有主体地位的女性角色。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由男人主导,那么他的喜剧的光亮全景则必属于女人无疑。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超越了她们的男性同胞,并在剧中最终占据了主体地位,这恰好证明了中世纪时期女性的传统角色及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时代女性角色的转换。

莎士比亚喜剧犹如一面明镜,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女性为争取自由、人权及社会尊重所做出的斗争。

传统父权制的社会中的性别系统有利于男性的个人发展,其角色分配是从有利于男人支配女人的动机出发的。

人们把女人看作一种“物”的形态对象化,并从“人”的主体意识中异化出去了。

所谓旧女性,一生天地狭窄、受制于人,自然驯化出顺从、忍让的气质。

女性不仅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与压制,而且这种情况还被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又反过来规范和压抑了现实中的女性。

在这些作品中很难看到客观而真实的女性形象。

在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要,她们丧失了自我的本体性。

但莎士比亚是一位成就卓越的伟大戏剧家。

他的创作以具有对社会问题的敏锐的洞察力而著称于世,对女性问题的思考是他伟大艺术成就的—个重要的方面。

他通过对女性群体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他对“女性”的重新诠释,以及他对女性的恶劣的生存空间的担忧。

在他的喜剧创作中他肯定女性对于爱隋自由和婚姻自主的追求,他挖掘女性对于自身性别地位和性别价值的认识,他歌颂女性的高尚品质与卓越才智。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世界深刻地表现了新人文主义生活原则和理想对于封建的、宗教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猛烈冲击。

《威尼斯商人》中体贴、谨慎的鲍西亚,她的聪明和勇气超越了该剧中所有其他的角色。

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力量,女性显示了更积极乐观的性情气质和善良,而不是保守。

还有《仲夏夜之梦》里的赫米娅所走的叛逆道路,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抗包办婚姻这一层面上了,而是将冲突提升到反抗“雅典法律”的政治斗争的高度上来了,这个女性的举动,让她在角色超越男性们。

在莎士比亚看来,这正是以伊丽莎白一世为代表的女性颠覆男性统治和在英国提出人文主义的好时期。

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是女性的伊甸园。

综上所述中莎士比亚女性刻画着、描绘出相似的个人形象,反映着莎士比亚追求个性解放、反封建斗争的人文精神,这是他倡导人文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他所表现的生活、情感和道德准则的形象描述。

他笔下的女性具有纯真的个性,不容许她们的人格受到侵犯,她们享有着独立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利。

他给女性从外表到内心赋予了那么多美好的禀赋,以浪漫的方式讴歌人文的气息。

莎士比亚的那个时代的先进思想寄予到这些妇女形象身上,这充分反映他敢于冲破整个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同情女性,赞美女性。

这些女性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提倡的是个性、自由、平等。

他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世间的幸福;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肯定爱情的自由选择,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二、莎士比亚喜剧塑造女性时也突出鲜明的形象(一)、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有些女性拥有着胆识过人、敢作敢为的形象。

这些女性敢于冲破封建的樊篱,有自己的主见,不畏父权和政权的威逼、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放和爱情婚姻自主。

在她们的心目中,门第、等级与金钱不是爱情的基础,终身大事的决定权在当事人自己手中。

如《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她胆识非凡,敢作敢为,正是由于她的这种性格,才使得一场生死官司巧妙地化险为夷。

在威尼斯法庭上,她乔装打扮成一个年轻的法律博士,采取欲擒故纵的计策,先承认夏洛克的契约符合法律,允许他照约割肉。

就在人们为安东尼奥的性命捏着一把汗的时候,她突然把话锋一转,从容不迫的对夏洛克说:“这一张借据并没有规定你可以取他的一滴血;写明的只是‘一磅肉’,那就割一磅肉,照你的条款执行吧;可是,割的时候,你要是流了一滴基督徒的血,那你的土地,你的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没收入威尼斯国库。

”并且,“割起来,不准多也不准少,要刚好一磅肉。

” 鲍西娅凭她非凡胆识,把夏洛克打得一败涂地。

她的言行举止,按照封建礼教的规定,女人只能拜倒在男人脚下,没有独立人格不能走出家门,更不能参与社会活动。

而鲍西娅却勇敢地参与了社会事务,在政治斗争中施展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文艺复兴时代新女性的来临。

在《仲夏夜之梦》中的主人公赫米娅形象人物刻画中同样表现她非凡的胆识敢作敢为的形象。

剧中她父亲伊吉斯将她许配给贵族狄米特律师,但是她却钟情于贵族青年莱山德。

莱山德与她心心相印,情投意合。

这个使得伊吉斯感到非常的恼火,他以封建家长的身份压制赫米娅,但赫米娅没有丝毫的畏惧。

于是伊吉斯把事情告知雅典公爵,请求动用国家的专制威力来制服赫米娅。

为了争取婚姻自主,她敢于对簿公堂,违抗父亲的意志和雅典的法律。

她不怕封建舆论的非议、责难,公开为情人辩护。

当赫米娅和莱珊德一起控诉了封建礼教摧残自由恋爱的罪恶以后,她不怕恋爱道路上的坎坷不平,决心坚持到底去争取胜利。

她说:“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磨折似乎己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种磨折,正如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

”她还用偕同情人一起逃离雅典的实际行动来反抗不合理的礼教和法律。

她这种不顾封建礼教的束缚,无视法庭的尊严而为自己的恋爱权利进行斗争的大胆行为,相当突出地表现了那个时代女性胆识过人、敢做敢为的女性形象。

(二)、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有些女性具有才思敏捷的形象。

莎士比亚的喜剧抒写总免不了跌宕起伏的场景,也总少不了坎坷起伏的画面,其中人物的描写中,女性的才智写照发挥的淋漓尽致。

她们面对坎坷不屈服,镇定自若。

如《第十二夜》中的描写着薇奥拉热恋着公爵奥西诺事情,但薇奥拉都没有向奥西诺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的机会。

然而,莎士比亚的的笔并没有不眷顾这个女性,而是给予她更精彩的描写。

薇奥拉为了接近公爵,她女扮男装,进入公爵府第当了他的仆人。

她聪明伶俐,善于言辞,很快赢得了公爵的好感。

于是公爵请她向富家小姐奥丽维娅求婚。

素来紧锁爱情大门的奥丽维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对她产生了恋情,幸亏薇奥拉有个长相酷肖她的哥哥,才免除了这场同性恋的纠缠。

到这时候公爵也知道了前因后果,爱上了薇奥拉。

薇奥拉以敏捷的智慧抒写于喜剧之中。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福德大娘和培琪大娘为了惩罚爱占便宜的破落爵士福斯塔夫,她俩略施小计,就让福斯塔夫上了圈套,饱受了皮肉之苦。

《威尼斯商人》中女主人公鲍西娅视朋友的事情为第一位,可谓为朋友出生入死,为挽救朋友于患难,在法庭上她表现出才思敏捷个人形象,使用计谋,一计紧扣一计,最终使安东尼奥脱险。

这些描写无不说明了莎士比亚笔下女性才思敏捷的特征。

(三)、莎士比亚喜剧中有些女性具有新思想的开放的形象。

《皆大欢喜》中贝特丽斯以她独有的方式诠释了开放的思想。

她不畏封建伦理道德的樊篱,对自己有主见,她标榜独身主义,“听人谈到‘丈夫’她就不耐烦”,一提起结婚,她就把男性横加讽刺。

但这并非由于她缺乏丰富的情感,而是不甘心妇女屈辱的命运,所以在在她反复申诉自己主张的同时,也堕入了情网,虽然她常常不承认自己的爱,但终于还是结婚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