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项选择:1.我国历史上曾经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的思想。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老子2.我国古人曾经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状态的是()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老子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A.《论人民民主专政》B.《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4.2006年10月,党的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的是()A.十六届六中B.十六届五中C.十六届四中D.十六届三中5.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A.重要B.本质C.一般D.根本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发展C.以人为本D.建设7.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 坚持科学发展B.坚持协调发展C.坚持全面发展D.坚持统筹发展8. 坚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改革开放B.民主法治C.农村城市协调发展D.东部西部协调发展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A.政策B.党C.制度D.干部10.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A.教育B.就业C.住房D.党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15.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
A.物质保障B.政治保障C.精神保障D.社会保障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17.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B.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18.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19.2006年10月,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D.《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21.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B.加强思想文化建设C.发展经济D.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2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段话出自()。
A.《全世界和谐》 B.《和谐与自由的保证》C.《论十大关系》 D.《共产党宣言》2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4.第一次把“和谐”写入我国现代化目标,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党的文件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B.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C.中共十三大报告D.《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5.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A.自主创业 B.社会保障C.教育 D.公平二、多项选择题1.50年代中期,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著作是()A.《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2.和谐社会就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B.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C.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生态良好D.生态平衡5.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A.人类社会发展规规律认识的深化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C.中国革命战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D.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D.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7.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 )A.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D.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公平正义D. 坚持科学发展E.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B.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C.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D.也是为了应对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趋势的无奈之举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C.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12.建设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指()A.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B.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C.贫富差距得到大幅度缩小D.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13.加快推进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是()A.教育、就业 B.收入分配、社会保障C.医疗卫生D.社会管理14.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优化教育结构。
C.推进教育改革创新D.坚持教育公益性质15.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必须()A.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B.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C.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D.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16.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必须()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B.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D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17.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必须()A.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B.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
D.要取缔非法收入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坚实基础B.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D.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条件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A.相互包含 B.相辅相成 C.相互独立 D.相互分离三、辨析题1.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不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把社会建设放在首位。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四、简答题1.简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什么原则?4.试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5.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意义何在?6.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一).材料1:200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其中一项主要议程就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