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第十一章 复习题

毛概第十一章 复习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 B )的观点A.老子B.孔子C. 墨子D.韩非子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 A )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A.马克思、恩格斯B.毛泽东、周恩来C.邓小平、江泽民D.胡锦涛3、党的( B )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A.十五大B.十六大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4、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是在( D )A、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B、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三中会全会D、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5、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的是( C )A.《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C.《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 B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A.现代化B.社会和谐C.按劳分配D.公有制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 B )阐述的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之以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C )A.“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社会B.“乌托邦”式的和谐社会C.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D.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 A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C、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D、公平的教育制度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B )A.坚持科学发展观B.以人为本C.发展民生D.坚持对外开放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 )A.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期任务C.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D.与历史上的和谐社会一致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 D )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13、民生之本是( A )A、就业B、反腐C、物价D、教育14、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C )A、分配公平B、再分配公平C、教育公平D、保障公平15、当前要大力发展的是( B )A、高等教育B、职业教育C、艺术类教育D、基础教育16、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必须坚持我国教育的( B )A、育人性质B、公益性质C、服务性质D、大众性质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 D )A、公有制经济主体B、改革开放C、稳定的国际国内形势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实现社会和谐是( ABC )A.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B.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C.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理想D.只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2、空想社会主义对和谐社会构想的著述有( ABCD )A.《全世界和谐》B.《太阳城》C.《乌托邦》D.《和谐与自由的保证》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 ABC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要求4、一般地讲,和谐社会是( AB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B.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C.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D.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和要求是( ABC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 ABCDE )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B.公平与效率的统一C.活力与秩序的统一D.科学与人文的统一E.人与自然的统一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在于( ABCD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B.二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D.二者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ABC )A.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B.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D.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 ABC )规律认识的深化A.共产党的执政B.社会主义建设C.人类社会发展D.价值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社会主义( ABCD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 ABCD )为指导思想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12、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BCD )A.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B.坚持改革开放,并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C.坚持民主政治D.坚持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1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 ABCD )A、学有所教B、劳有所得C、病有所医D、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4、下列哪些属于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民生问题( ABCD )A、教育和就业问题B、收入分配问题C、社会保障问题D、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问题15、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 ABC )A、社会保险为基础B、社会救助为基础C、社会福利为基础D、基本养老为基础16、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 ABD )A、基本养老为重点B、基本医疗为重点C、转变就业观念为重点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17、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 AC )A、慈善事业为补充B、社会优抚为补充C、商业保险为补充D、社会求助为补充三、简答题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现实的重大任务。

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建设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于: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社会和谐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同等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一个崭新层面。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