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压力的缓解(开题报告)

浅谈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压力的缓解(开题报告)

浅谈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压力的缓解一、课题研究的意义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已成为世界教育研究的热点。

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又称为工作压力或职业应激、工作应激,一般是指在幼儿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职业环境中威胁性刺激持续作用而引起的幼儿教师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活动改变的一种紧张状态。

适度的职业压力可刺激人奋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能够扩展职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过度的职业压力则会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从而影响到个体身心和职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据国外最新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而据我国多项调查亦显示:我国幼儿教师普遍感到职业压力太大。

六成以上的幼儿教师感到很大或极大的压力,五成以上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而约四成以上幼儿教师存在着心理问题。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职业的性别角色分工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开始重视男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认识到男教师在幼儿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与性别角色的认同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有调查表明,高比例的家长和幼儿园都表示希望男教师进入幼儿园。

尽管幼儿园十分需要男老师,但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是不争的事实,据浙江师范大学幼儿教育学院的朱宗顺教授介绍,全国大约有90万幼儿教师,其中男教师只有3000人左右。

2008年7月13日,上海市托幼协会组织幼儿师资培训报名,当天有110人正式报名,但男性仅1人。

造成这种局面有其特殊有原因,作为一个新兴的特殊群体,由于工作性质、社会的认可程度、职业要求等原因,目前我国幼儿园男教师承受着比其它教师群体更多、更大的压力,致使幼儿园的男教师队伍一直难以壮大,人员一直不稳定,男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

因此,缓解幼儿园男教师的工作压力,促进男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尽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目的(一)研究内容1.缓解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压力的意义;2.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现状及压力表现;3.造成压力的影响因素:从幼儿园、社会、家庭、教师四个方面来分析4.缓解男教师职业压力的对策(二)研究目的冀图通过研究,了解目前幼儿园男教师的职业现状,探讨导致他们产生职业压力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缓解职业压力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幼儿园男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尽快发展,进而促进幼教事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三、研究方法1.访谈法以网络访谈的形式,收集相应的数据和现状方面的资料。

2.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览图书、报纸、期刊,上网浏览等形式,收集相应的资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四、研究的进程安排1.2009年2月底,继续收集资料,完成论文详细提纲;2.2009年3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3.2009年4月中旬,完成毕业论文2稿的修改;4.2009年5月20日前,完成论文所有修改,定稿并打印;5.2009年5月28日前,上交定稿;6.2009年6月5日前,准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1] 高玉燕.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初探.上海市学前教育网.2009-4-20.[2]教师职业压力应引起足够重视. 中国教育先锋网[3]刘智成.梁艳.男教师介入幼儿教育的理性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5).[4]陈爱萍.创设幼儿园男教师文化性生存环境的策略.名师之路,2008,(1)[5]王永峰.李勇.聚焦幼儿园男教师的发展困境.[6]黄赐英.职业倦怠: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05,08.[7]万润龙,舒秀珍.男教师,幼儿园不该缺位的角色.文汇报,2009-05-06.[8]王艳芝柴莉颖.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07,(2).[9] 王晓鹤.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与对策[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23卷第3期,107.[10]姚雅琨.关于幼儿园男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的访谈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7,(6).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课题设计论证)l、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选题的意义国内研究的现状: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曾是30-40年代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陈鹤琴所倡导的活教育及整个教学法,张雪门所倡导的行为课程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价值,反映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作用、内聚作用。

5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课程成为幼儿园主导的课程,学科知识教育受到了特别的强调,生活和游戏在课程中的作用一度被削弱,生活和游戏往往成了课程的附加物和点缀品。

80年代后,对生活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再次受到重视。

一些幼儿园课程方案中开始体现生活和游戏的地位和作用。

但总体上看,对生活和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尚未从理论上论证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对幼儿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从实践上看,现有研究对幼儿园课程与生活、游戏的关系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角度不够宽广,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机制、策略探索不够。

此外,对什么是对幼儿有价值的生活和游戏,生活、游戏与学科知识的关系等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也尚待深入。

国外相关的研究较为丰富。

从自然主义教育到进步主义教育,直至后现代教育,与这些教育思想相对应的幼儿园课程几乎都是非常关注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及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

幼儿教育发展史上的很多先驱虽然对生活、对游戏的认识不尽相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

如裴斯泰洛齐、蒙台梭利、杜威等等。

欧美很多的幼儿园课程方案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倾向。

如银行街课程模式、呼应课程以及雷吉欧课程取向等等。

这些研究及其成果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但这些研究有特定的文化和学术背景,有特定的师资条件、家长支持和社会资源条件,这些研究成果不能直接运用于我国的幼儿园。

必需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本土化的研究。

选题的意义: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它关系到幼儿园课程特质的显现,关系到幼儿教育的成效,关系到幼儿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揭示生活和游戏对于3-6岁幼儿的发展价值,探讨系统知识与生活和游戏的关系,探寻各种知识、能力及态度在生活和游戏情境中整合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开发一套有助于幼儿园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课程内容生活化、游戏化的策略系统,有助于纠正面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的倾向和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过分学科化的倾向。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本课题的研究视角:本课题将首先采用学科交叉的视角,从教育学尤其是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学习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生态学及文化学等学科出发,探究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学、心理学、生态学及文化学价值,并从这些学科出发,深入探究生活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特殊价值,从理论上论证生活、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从理论上确认生活化、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目标和途径。

本课题还采用实践分析的视角: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现场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探寻生活和游戏的价值或发现生活和游戏的缺失,并在理论的指导下,修工现实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形式和进程。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法、逻辑思辨法、行动研究法。

文献法用于研究和比较古今中外有关生活、游戏理论及生活、游戏与幼儿教育关系的理论。

逻辑思辨法主要用于论证、形成研究者有关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必然、必要、可能等理论观点。

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研究现实的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进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现实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理论研究,主要是从多学科的理论视角研究生活、游戏与幼儿发展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研究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而形成有关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基本理论观点。

二是实践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的考察,了解生活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现实的位置和作用,并进而以有关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想为指导,进行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探索,以形成相关的实践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的目的是:1、进一步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特质,形成有关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理论,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体系。

2、系统揭示目前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过于强调学科知识学习、忽视游戏和日常生活的教育价值等现象,为广大幼儿园提供有关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设计和实施的系统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的重要观点:(1)生活、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幼儿而言,生活和游戏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2)生活和游戏包容了多学科的知识,也包容了幼儿情感态度和行为发展的机会。

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内容整合的重要途径。

(3)生活化、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质。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学科知识的生活化和游戏化,将学科知识还原为活动和经验,并在活动和经验的层面上尽可能实现综合和系统化。

(4)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培养目标指导下,以更为广泛的视角开发和利用多种有益的课程资源,以使幼儿园课程真正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真正做到生活性、综合性和趣味性。

(5)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一项需要创新、需要深入实践的工作,设计和实施策略的形成过程都应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论证过程。

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需要一种课程整合的机制,这个机制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组织中心的选择和利用。

3、价值本课题的重要创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用学科交叉的视角研究生活、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在一个较为广泛的学术平台上探讨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二是试图通过现实的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实践,形成与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相关的策略;三是以发现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机制为切入点,对幼儿园课程的有机整合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幼儿园课程理论,形成一些支撑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新的理论观念,对幼儿园课程与生活、游戏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研究。

丰富和发展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相关理论。

本课题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成果,对于指导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对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本课题形成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策略可直接用于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实践之中。

本课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和落实。

4、研究基础已有的相关成果专著:(1)《学前教育学》(2)《幼儿园综合课程研究》(3)《主体教育论》实践指导读物:(1)《整体性和谐发展课程》(2)《幼儿园社会课程》(3)《幼儿园领域课程》论文:《幼儿课程与幼儿生活》《幼儿园课程超载透析》……重要参考文献:l.Juith Van Hoom Patrlcla Nourut Brabara scale Keith Alward:Play atthe center of the curriculum,Maxwell Macmillan Canada 19932.James A.Beane:Curriculum Integration;3.James A.Beane: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Teachers College Press4. Faunce,R.C.& N.L Bossing:Developing the Core Curriculum.Prentice-Hall,1958.5.Hass Glen:Curriculum Planning一A New Approach.Bosten:Allyn&Bacon 19776.Lee,J.M.&D.M.Lee:The Child and His Curriculum.N.Y.Appleton-Century-Crrofts,INC.;1960 7.Peter Tomllnson&Margret Qulnton:Values Across the Curriculum,The Falmerpress,19868.Shlrlry Kessler&Beth Blue Swadener:Reconceptualizing the Early ChildhoodCurriculum,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9.《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张焕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10.《儿童游戏》邱学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11.《人:游戏者》胡依青加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教育文化学》刁培萼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13.《教育生态学》吴鼎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14.《课程与教学论》张华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5.《教育人类学》冯增俊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6.《活动中的幼儿一幼儿认知发展课程》(美国)玛丽•霍曼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7.《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德国)鲁道夫•奥伊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8.《小学游戏教学论》吴也显等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19.《经验课程论》张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文化价值论》司马云杰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负责人曾主持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1、教育部师范教育项目:幼儿园、幼师及高师课程的关系2、省教委人文课题:地方性课程政策与课程标准研究3、省教研室课题: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的关系研究负责人曾参与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1、国家教委"七五"课题:农村幼儿教育研究2、国家教委"八五"课题:农村多种形式的幼儿园课程研究3、教育部"九五"课题:幼儿园课程体系研究(第二主持人)负责人编著的《学前教育学》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参与编写的《农村学前教育课程》获省教育科学二等奖,参与编写的《幼儿园领域课程实施指导》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二等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