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中学生语感培养

谈谈中学生语感培养

谈谈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摘 要】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
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
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活
动中,这“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并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真
正重视,更没有认真去落实。近几年渐起一股语感探索热,有一些
研讨争鸣文章见诸教育刊物上。本文想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
题,谈一点看法。
【关键词】语感训练 语感素质 语感技能

就阅读所及,归纳人们对语感的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语感
就是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它意味着用自己的身体去接触、感受、领
会、认知、验证、考察、切近物象,从而深入具体地把握作品的本
质。”“语感是在阅读时,读者凭着积累的语言经验而又自觉或不自
觉地综合运用语言基础知识感受语言的过程。”“语感是感性和理性
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
感是人与语言这一对象相适应的感觉,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
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一种方式、一种结构。”“言语主体
的心理因素和精神操作实际上就是对言语对象的感觉、领悟和直觉
把握,就是语感。”
认为在概念上仍有含混不清的地方,诸多阐释,都比较笼统。确
切地说,“语感”应包括“语感素质”和“语感技能”两个层次的
含义。
语感技能,“是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思维等复杂心理因素
的复合,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
是听、说、读、写中自动化了的部分,是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积
淀’相融合的一种心智技能。”“是一种‘社会的人对具有认识、情
感内容的言语对象的全方位的反应’”。这是一个外在的动态的心理
过程,具体地体现为一种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
通的功能。实际上,人们常说的“语感”是指这种“语感技能”而
言。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
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
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
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科
特有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必须集中力量搞好听、说、读、写的训
练,才能真正落实“双基”教学的任务,才能真正全面培养学生的
语感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
阅读教学历来被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占
去了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但是其教学效果却一直不能令人满
意,学生的阅读语感技能提高十分缓慢。其原因就在于对作为言语
对象的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教学步入了误区。教师往往仅在语表意
义上兜圈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分析来分析去,久
而久之,在学生心目中课文只是些抽象、干巴的内容梗概的筋和毫
无生气的语言符号。课文的阅读教学,根本着眼点应使学生增强对
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表达什么”和“怎样表达”是语文教
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而“怎样表达”则是语文科教学的侧重点,更
为重要。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
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在学习鲁迅的
杂文时,这一感受尤为突出。学习鲁迅的杂文,单凭分析思想内容,
讲解写作风格和一般地读读、写写、听听、练练是达不到最佳效果
的,而要抓住最能体现其特色的语调——他的恨,他的爱,他的讥
讽,他的赞美,他的内心世界,他的丰富感情,听他的语调便全能
感受到。他的语调又是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比如,善于借
标点符号的巧用来表达特定的语调,从而传达他的含蓄而强烈的感
情,便是突出一例。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我没有亲见;听说,
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如果改为“我没有亲见,听
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在“表达什么”这一点上
完全一致,只是后一种写作比原句少了三个逗号而已,但是鲁迅先
生体现在他独特表达形式中的强烈悲愤之情却全然不见了,而这一
点又恰恰是最需要让学生感受到的。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在
得知柔石等被害的消息时写道:“原来如此!……”一个惊叹号连
着一个删节号,蕴含着无限悲愤之情:反动派竟然如此卑劣凶残,
柔石等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政府竞会如此对待无辜青年!这
句话中的惊叹号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震惊,删节号中则包含了
许多难以尽述的愤怒、仇恨和对死者的思念痛悼之情。启发引导学
生从这一独特表达形式之中去真切体验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从而
使学生对这一表达形式有新的感受,这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感素
质。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由形式而内容再回到形式,使学生不仅有所
知(“表达什么”),更要有所感(“怎样表达”)。只有这样,语感素
质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至于写作,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较高的认识水平,较丰富的
生活积累,较强的表达能力等。认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固然不是语感
能包容的,但表达能力却与语感有密切联系,语感素质达到一定水
准就能使作者一写就顺。按《大纲》的要求,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
是较好地解决语言表达问题。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语言表达被
列为重要一项。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语不得体、句不顺畅的毛
病,正反映了学生语感素质的严重不足。这一点在我们的语文教学
中应该继续加以强调,不然,《大纲》关于“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
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要求便难于在写作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
听、说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具有读、写教学所不能替代
的作用,但受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读、写轻听、说的思想的影响,又
囿于“受教育就是升学”的狭隘认识,广大语文教师至今对听、说
教学并未真正引起重视和认真落实,因此,有必要特别加以强调。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真正重视听和说的训练,并采取
切实的步骤和方法,使之落到实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
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炳辉.谈谈语感的本质[j].中学语文教学
[2]毛光伟.语感——语文教学的支点[j].语文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