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吴文化历史

第一章 吴文化历史


寿梦
长子:诸樊 次子:余祭 三子:余昧
长孙:公子光










吴王僚
公子光称 吴王阖闾
幼子:季札
专诸刺僚
第一步:专诸刺王僚, 公子光称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
重用伍子胥;兴建阖闾大城,迁都姑苏,筑就稳定、 巩固的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514年)
伍子胥,楚国人,忠勇多谋,因其家族受楚王迫 害,逃至吴,得阖闾重用,毕其生辅佐吴王,助 吴强盛。新主继位后仍诤言进谏,受奸臣离间, 被夫差赐死。
狭义地说: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
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 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 吴
是一个历史范畴:泰伯建立勾吴国,始有“吴” ;公元前473年,吴被越灭,作为国家的吴消失 。
是一个文化范畴:作为国家的“吴”消失了,但 作为一种文化的吴不绝如缕生生不息直到今天。
江南土著文化遗址:
草鞋山
地址: 苏州阳澄湖南岸
唯亭镇东北2公里处
时间:6-7000年前
发现:
炭化稻谷(粳、籼) 小块水田群 以水井、水塘为水源的灌
溉系统
返回
江南土著文化:
“断发纹身,刀耕火种 ,饭稻羹鱼”
————原始落后的农 业与渔业,无国家建制 ,无文字,无礼仪典章 ,但根植于江南的土地
发展先进的冶练技术:聚集干将、莫邪、欧冶子 等能工巧匠,铸造大量精良武器;干将剑、莫邪 剑、鱼肠剑、吴王光剑千古留名

吴钩

“勾吴神冶”牌坊
(干将路)

匠 门
今 相 门

吴 王
剑池(虎丘)


虎 丘 剑 池
试剑石(虎丘)
争霸与登顶
前512 :吴国开始加入争霸行列 前494 :吴败楚,攻入郢都 前494 :吴大败越
夫差接受了越国的讲和,让勾践俯首称臣,又接受了越国进献的美 女西施,并大兴土木,纵情声色,滥用民力,骄横专断,穷兵黩 武;而勾践则“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积蓄力量。
4、版面清楚,排版有创意,形式活泼有吸引力。
扣分项目:材料未经过组织,大段原文抄袭,前后逻辑性差。
请读牌匾上的题字:
你知道这几个字的含义吗? 它们讲述着怎样的历史?
让我们穿越七千年历史,开启吴文化魅力之旅
第一章:吴文化的历史
一、几个概念:
1.文化 2.吴 3.吴文化
1. 文化
广义地说: 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是一个地理范畴:以今天苏州、无锡、常州为中 心,又有广义狭义之分。
3. 吴文化
吴地区域文化。
泛指自勾吴国建立以来,在这一区域创造出 的与自然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物 质、精神的成果总和。
第一节 吴文化的诞生和发展
一、吴文化两个起源
江南土著文化 中原周文化
泰伯、仲雍南奔
1、吴文化起源之一:江南土著文化
项目一:阖闾大城(单人独立完成)
内容: 1、建造时间、建造背景、设计者; 2、阖闾大城的规模;“双棋盘”格局的具体内容; 3、八大城门的位置、名称及含义; 4、阖闾大城的变迁、今天的面貌和价值。 要求: 1、打印稿,图文结合且图文关联性强,图片有说明。 2、历史发展脉络清晰,条理性强,内容准确。 3、文字通顺,概括准确、凝练。
马家浜文化:距今6-7000年,嘉兴马家浜;其他:湖州、 杭州、苏州(唯亭草鞋山)、吴江、无锡、常州 成就:水稻种植、木结构建筑、饲养家畜、养蚕缫丝织绢
菘泽文化:距今5-6000年;上海、苏州(唯亭草鞋山)、 吴江同里。 成就:犁耕(石犁)、制陶(轮制、模制)、彩陶;贫 富分化,父系氏族阶段
良渚文化:距今4-5000年;浙江余杭良渚镇 成就:玉器;文字;新型农具;农田施肥技术、人工灌溉 (水井)、蔬菜瓜果种植;手工业;水乡特色村落形成, 贫富差距突出 。(良渚文化晚期登上了原始文化的巅峰, 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盘 门 水 城 门
伍子胥“象天法地, 相土尝水”建造阖闾 大城;大城城周47里, 有陆门8座,水门8座, 大城内筑有小城,即 内城,城高4.8丈,吴 宫即坐落于此。阖闾 大城奠定了今日苏州 城的规模。
重用齐人孙武,打造骁勇善战的军队
孙武
孙武子亭(虎丘) 孙子兵法,克敌致胜。 娇娘习武,佳话流传。
孙子隐居地 (穹窿山)
章制度
周 文 王 姬 昌
周 的 军 队
两种文化的融合:
泰伯南奔
时间:公元前11世纪 人物:周太王及其三个儿
子—泰伯、仲雍、季历, 以及季历之子姬昌 起因:避让王位 经过:泰伯、仲雍南奔至
江南(无锡梅里、常熟 虞山)
结果:“断发纹身”,与 江南土著建立勾吴国
泰伯像
为何国名“勾吴”?
勾(亦作“句”)gou:吴语发语词, 无实意
“吴”成为这一地区的代称和简称,作为一个文化符号 绵延千年
勾吴文化作为区域文化,三千多年里发展演变并大放异 彩,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世吴王周章获周朝承认,吴国纳入西周朝廷行政范畴, 吴王作为周室支脉归宗,完成了华夏文化的大一统。
春秋争霸:“勾吴”的崛起与覆亡
1、寿梦称王,季札让王 2、专诸刺僚,孙武演兵,伍员建城,干
吴文化起源之二:黄河流域的周文化
有较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较高的生产力,完备的 国家机器,完善的制度与礼仪
炎黄尧舜禹汤
朝代: 夏朝——商朝——西周
建立国家,为中国 文化奠定了文明的 基础。
发明了更为 精细的文化 系统,如崇 祖、孝等
政治:分封制 经济:井田制 习俗:宗法制
精神文化:周 礼为代表的典
吴:鱼。保存至今的苏州方言中,“鱼”、“吴”同音,均读 作ng。 以“吴”名国,记录了吴地早期土著居民以捕鱼作为对自然的 依赖,同时它又显现出吴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对水的依赖。
泰伯南奔与建立勾吴国的意义
黄河流域的周文化与江南土著文化的第一次融会、整合
为江南土著文化注入中原文化基因,产生了以“吴”为 符号的新文化
将莫邪铸剑 3、黄池称霸 4、灭国
寿梦称王,季札让王




勾吴国至
陵 季
第19代首
子 )
领寿梦始
称王



吴王寿梦
四子季札贤,寿梦欲立其为王, 季札坚辞不受,数次让王 ,为后 人赞颂,尊其为吴中名贤之首。
因季札不接受王位,四子约定轮流为王;至三子余昧为王 时病重,季札再次避让王位,于是余昧之子僚被立为王, 诸樊长子、寿梦长孙公子光对此颇为不满,意欲夺取王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