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 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 峰;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 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吾爱吾师,吾尤爱 真理;自然界客观 存在
古希腊政治制度先进,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城邦民 教授修辞学、政治学和辩论学等的专职教师, 主政治 /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达,臻于顶峰;由此产生的个人 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并收取学费 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背 景 社会经济发达,古代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自然条件优越,对外交流频繁,文化多元化为其产生提供了重 要的前提;先哲们用于探索、勇于思辨 普 罗 塔 戈 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作为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 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 求一律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 理学的发展 (心学) 元明时期 早期民主、 启蒙思想 明清之际 “文字狱 ” 清朝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2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 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目标一:造成古希腊思想文化发达和哲学思想活跃的 因素有哪些?
第一,希腊自然条件优越。与外界接触多,便于继 承和吸收周边地区的文明遗产; 第二,社会经济发达。有利于公民意识、自由意识 和独立意识的成长; 第三,社会政治制度先进。城邦的精髓便是公民的 集体治权,这种以人为本的民主政治,有利于民主法制 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先哲们的勇于探索,善于思辨,注重传承和 发展。
2.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 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这和智者学派的主张有哪些会的主题,强调人的价值。
(2011· 全国新课标文综·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 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 ,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 、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 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 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B
线索一、西方人文精神由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演变历程; 一.产生时期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前五世纪 ——人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二.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14-17世纪) ——人该过怎样的物质精神生活 三.发展时期宗教改革1517(16-17世纪) ——人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 四.成熟时期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人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代表 泰勒 斯B7 智者 学派B5 苏格 拉底B5 亚里 士多德
哲学观点
作用或影响 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古人有 了自主意识, 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 醒 强调人的价值,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 基本内涵,树立了人的尊严;
万物皆由水生成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价值;
认识你自己; 强调知识的作用,知识 即美德;
[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
1.(2013· 浙江高考)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 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 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子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B.①②④ D.②③④ ( )
A.①②③ C.①③④
抓关键
答案:C
定时空:古 代东西方
2.(2012· 浙江高考)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 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
目 针砭时弊,批评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希望重 的 建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行为,因此哲 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上 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指出“有思想力的人 是万物的尺度” 主 张 提出“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 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包括健康、财富、 地位、荣誉及正义、勇敢等 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教育可 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精神助产术) 对人性本身的研究,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第一次在哲学 影 意义上发现了自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响 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可以看作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的源头
把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影 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响 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 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德
评价智者学派:
积极方面 —— 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强调人作为 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 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消极方面 — 智者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 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 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4)重视知识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5)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强调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 尤其是知识修养。
孔子
相同点
苏格拉底
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重视教育;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 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背景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动荡 城邦民主政治,工商业发展 目的 为奴隶制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不 仁,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同 主张 ,有教无类,整理六经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 点 等;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强调“社会”的人

目标三: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怀疑神,关注人, “神”笼罩下追求完美的“人”
史论形成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 出共同点和差异点,也可以从拥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到各自的 特点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横向的比较,可以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去 审视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 综合分析能力。从横向比较中发现历史发展中的区域性异同,克 服历史研究中的片面性。如: 古希腊人文思想与中国先秦儒家的横向比较:

总结升华 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重视人的价 值和作用。
2.不同点
(1)对人的看待上: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 真谛,主张“美德即知识”;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 义,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
(2)政治主张: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 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目标二: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自然哲学时期:希腊最早的哲学,即对于自然界本身
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
人本主义哲学时期:
智者学派时期: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哲学转移到人本 主义 苏格拉底与亚里士多德: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 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神 灵
自然
人本
关注社会和人本身 认识自己、提高道德修养 不断发扬人的理性精神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C.①②④
答案:A
抓关键:墨家学 D.①③④ 派代表手工业者 利益,智者学派 崇尚功利。
B.②④
定时空
3. (2011· 北京高考)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 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 )
抓关键:说明该 哲学家注重对 “人”的研究。
答案:B
4.(2010· 浙江高考)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 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C.普罗泰格拉 B.墨子 D.亚里士多德 ( )
答案:D
抓关键
定时空
5.(2010· 北京高考)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 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 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C.逻辑三段论 B.理念论 D.美德即知识 )
(3)智者学派主要关注的是人与法律的关系,而苏格拉底则更 关心人的伦理道德,讨论“高尚”“正义”“勇敢”“节制” “美德”“幸福”等问题。
背 以雅典为首的海上同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败于以斯巴达为 景 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老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 《理想国》:护国者(治理国家,智慧)、卫国者(对外御敌, 对内保民,勇敢)和生产者(节制)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 家和谐、高效,由“贤人”治国;由真正懂哲学的人来统治国家,“哲学王”; 因财产共有、普及教育等主张被视为最早乌托邦思想的体现 主 《法律篇》:强调法治,法律应成为包括统治者在内所有人的 张 行为准则
答案:B
抓关键
[最新史学动态分类研究——看趋势]
史法研究类(五)
历史比较研究:横向比较
历史比较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史实进行鉴别、 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法包括以空间为准的横向比较和以 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同类事物的不同对象在同一标 准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对不同 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以上的 横向比较,从相同之处出发,寻求其中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内 在的规律,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同化和能力的形成,以便从整体 上来把握历史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