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腹泻PPT

小儿腹泻PPT


–生理需要量
1/5张液体,常用生理维持液
(一)急性腹泻的治疗
第一天补液
• 补液速度 根据脱水的程度及继续损失的
量和速度确定
– 扩容阶段
适应症:重度脱水有周围循环衰竭者
补液种类:2︰1等张含钠液或1.4%碳酸氢钠
补液量:20ml/kg(总量<300ml) 速度:30~60分钟内快速输入
(一)急性腹泻的治疗
三、发病机制

病毒在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上 复制 黏膜受累,绒毛被破 坏 绒毛缩 短 微绒毛肿胀,紊乱并 脱落
消化吸收面积减 少
病 毒 性 肠 炎
双糖酶活性下 降
载体减少
双糖(乳糖)分解障 糖、脂肪吸收减 葡萄糖钠转运吸收障少 碍 碍 6分子乳 1分子乳 酸 糖
渗透压增 加
水样腹泻
三、发病机制
产毒性大肠杆菌
• 按病情分 轻型:仅有大便改变,无脱水及电解
质改变或 全身症状 重型:腹泻伴有脱水和电解质改变和 /或全身 感染中毒症状
(三)易感因素
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2.机体防御功能差
1)婴儿胃内酸度低
2)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 胃肠道SIgA 均较低
3)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或肠道菌群失调
液纠正
(一)急性腹泻的治疗
• 第一天补液 • 纠正低血钾
– 见尿补钾,或就诊前6小时曾排过尿
– 补钾浓度:0.15~0.3%(<0.3% )
– 静脉补钾时间:不能少于6~8小时
– 补钾时间: 4~6天
– 禁忌:静脉直推!
(一)急性腹泻的治疗
• 第一天补液
• 纠正低血钙和低血镁
– 出现抽搐:10%葡萄糖酸钙5~10ml+葡萄糖液 10~20ml,静脉缓注 – 补钙无效:25%硫酸镁0.1mg/kg,深部肌肉注射, 每6 小时1 次,每日3~4 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短链有机酸↑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胺类
肝解毒功能不全
毒素进入血循环
肠蠕动增强 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
中毒症状
四、临床表现
(一)急性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轻型腹泻:因饮食因素和肠道外感染所致 • 消化道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稀便或水 样,黄色或黄绿色,便检有精神好,数日痊愈
四、临床表现
(一)急性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重型腹泻:消化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 +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 全身中毒症状 发热,烦躁或萎靡、 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 消化道症状 腹泻加重,大便量多, 有粘液,甚至粘液脓血便 •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四、临床表现
脱水
脱水程度 吐泻致体液丢失和摄入量不足,使体 液总量尤其细胞外液减少,引起不同程度脱水: 轻、中、重度 脱水性质 水、电解质丢失比例不同,造成体液
二、病 因
(二)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食物质和量变化(过早喂淀粉和脂肪食 物) 过敏性腹泻 大豆或牛奶过敏 双糖酶缺陷 尤其乳糖酶 2.气候因素 腹部受凉致肠蠕动增加 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口渴又吃奶 过多
三、发病机制
腹泻常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大量不能吸收 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 多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 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
小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和护理


熟悉: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了解: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护理计划
一、概 述
择抗生素,然后依据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 果进行调整
– 微生态制剂 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制剂
– 肠黏膜保护剂 蒙脱石粉(思密达)
– 避免用止泻剂
(二)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治疗
• 1.病因治疗 • 2.营养治疗 调整饮食、要素饮食、静脉
营养
• 3.药物治疗
– 抗生素仅用于分离出特异病原者
–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七、治 疗
(一)急性腹泻的治疗
1.饮食疗法
–坚持继续喂养
–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 –调整饮食 母乳喂养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 喂养可喂等量米汤或稀释牛奶;病毒性肠炎暂 停乳类喂养,改为豆类代乳品或去乳糖奶粉 –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 日加餐
(一)急性腹泻的治疗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一)急性腹泻的治疗
• 第二天补液
• 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 继续损失量 “丢多少补多少”,用 1/2~1/3张液 –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1/5张液
– 12~24小时内匀速滴入
• 继续补钾,供给热量
(一)急性腹泻的治疗
3.药物治疗
– 抗生素
水样便者:一般不用抗生素 黏液脓血便者:先根据临床特点经验性选
侵 袭 性 肠 炎
附着在肠粘膜侵袭和繁殖
炎症改变 (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和溃疡)
水和电解质不能完全吸收
腹泻
便中大量红、白细胞
严重中毒症状
三、发病机制
食物质和量不当
消化功能障碍
食物消化吸收障碍积滞于上消化道
饮 食 不 当 引 起 腹 泻
胃酸度下降
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并繁殖内源性感染 食物发酵腐败
3.人工喂养发病率高
二、病 因
(一)感染性腹泻
– 1.肠道内感染 病毒、细菌、真菌、 寄生虫
– 2.肠道外感染 症状性腹泻
– 3.肠道菌群紊乱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二)非感染性腹泻
– 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过敏、双糖 酶缺陷 – 2.气候因素
二、病 因
(一)感染性腹泻
1.肠道内感染 小儿腹泻肠道内感染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
发病季节+病史+临床表现+大便性状 断 临床诊
2.病情诊断
有无脱水(程度和性质)、电解质紊乱和酸碱
失衡
3.病因诊断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
(1)生理性腹泻 (2)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 各种疾病
2 .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者
(1)细菌性痢疾
(2)坏死性肠炎
5、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 6、增加口服液体量的摄入,提供患儿 喜爱的饮料,保证足够的水分,鼓励 其应用含高钾、钠的饮料,如橘子、 柚子汁。 7、向家长说明正确的喂养方法及方案。 注意讲究饮食卫生,如小儿使用的餐 具要严格消毒,护理小儿应及时洗手。 8、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随脏随换 9、病室环境保持空气清新。
小儿秋冬季腹泻以病毒感染多见,其 中以轮状病毒 为主要病原 小儿夏季腹泻以细菌感染多见,其中 以致腹泻大肠 杆菌最多见
二、病 因
2.肠道外感染
上感、肺炎、中耳炎、肾盂肾炎、皮肤 感染或急性 传染病时可伴有腹泻症状。
3.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肠 道菌群失 调,导致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称 为抗生素 相关性腹泻(AAD)。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轻
大便性状:“三多”量多、水多、次数多, 黄色或淡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 无腥臭味 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
便,
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3~8天
(二)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 特点
2.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
发病季节:夏季多见 症状:起病急,呕吐、腹泻;感染中毒 症状较轻 大便性状:水样或蛋花样,无粘液脓血 大便镜检:无白细胞 自限性疾病:病程约3~7天
渗透压变化,引起低渗性、等渗性、高渗性脱
水,以等渗和低渗性多见
脱水表现 皮肤黏膜干燥、弹性下降,眼窝、囟
门凹陷,泪少尿少,甚至血容量不足引起周围
循环障碍
四、临床表现
四、临床表现
低钾血症
• 原因

吐、泻丢失大量含钾消化液 进食少,钾的摄入量少

缺钾时肾脏继续排钾
• 在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出现低钾症状 • 表现精神不振、肌无力、腱反射消失、 腹胀、肠鸣音减弱、心律失常、心电图 u波等
附着到小肠黏膜上进行繁殖
肠 毒 素 性 肠 炎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LT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耐热肠毒素ST 激活 鸟苷酸环化酶 GTP
ATP
cAMP↑
cGMP↑
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l-和水,并促进Cl-分泌 肠液中Na+、Cl-和水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
大量水样腹泻
三、发病机制
侵袭性细菌
四、临床表现
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 原因

多见于活动性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患儿
腹泻丢失钙、镁
进食少,使钙、镁吸收不良
• 脱水和酸中毒纠正后血清钙↓ • 表现 手足搐搦或惊厥应用钙剂无效时 低镁血症
(二)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
发病季节:秋冬季节多见 发病年龄:6个月~2岁多见 症状: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先吐 后泻;
八、护理计划
【护理措施】 1、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补液及抗生素治疗 2、观察大便的颜色、次数、量、性状及呕吐物的 性质和量。 3、饮食: (1)、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保证营养、 热量。禁食生、冷、硬、辣、粗纤维含量高的 食 (2)、少食多餐 (3)、可食大蒜、葱,鼓励喝含乳酸杆菌多的饮 料,忌食牛奶 (4)、可进食米汤 4、留取大便标本送检及培养
• 第一天补液 • 补液速度
– 扩容阶段
– 补充累积损失量阶段
不需要扩容者从本阶段开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