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学 2019 年 5 月 第 40 卷第 10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y 2019, Vol. 40, No. 10-1497 •
纟宗述
治疗痛风新型药物研究进展
曹启江,宋庆凤,姚满,张敏
辽宁何氏医学院医学部临床学院(辽宁沈阳11016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
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代谢性疾病之一。发达国家中有1% ~2%的成年人患有痛风,发展中国家中患痛风 人数也逐年升高,并且痛风患者逐渐年轻化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抗痛风天然药
物的开发,其治疗效果和毒性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本文对正在研发的抗痛风药物进行综述,分
析抗痛风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局限性,并从天然植物提取物和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抗痛风的
天然活性物质,为开发新型抗痛风药物提供一种有效可行途径。
【关键词】 痛风;天然提取物;有益微生物;抗痛风药;中药
【中图分类号】R971M; R91 【文献标志码】A
DOI: 10. 13820/j. cnki. gdyx. 20175214
痛风是尿酸钠或尿酸钠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
液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血尿
酸长期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淀在软组织是造成痛
风的主要原因之一⑵。痛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痛
风性关节炎、痛风石、肾尿酸盐结石,具有发红、肿
胀、疼痛和发热症状。痛风的发病常伴随糖尿病、高
血压和心血管等常见疾病的发生⑶,已成为威胁人
类健康的严重代谢性疾病之一。目前,针对痛风的
发病情况可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向进行治疗,西医
治疗分别从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以及物理
方式缓解进行治疗⑷;中医治疗方法很多种,但效
果不理想。市面上的西药通过不同机制可以治疗痛
风,但是存在较大的毒性不良反应和疗效差的问题。
因此,急需毒性不良反应较小的抗痛风新型药物的
出现,来满足治疗痛风和保持人类健康的需求,新型
抗痛风药物的研发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
点“"I。本文对目前已经研发和在研发的药物进行
综述,特别强调抗痛风新型药物的研发进展。我们
希望初步研发的新型复合生物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为治疗痛风提供有利依据,为开发新型抗痛风药
物提供一条新思路。
1痛风分类
痛风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类型⑷,原发性是指先天性嗥吟代谢紊乱或尿酸排
泄障碍所引起,通常基于遗传因素的基础上,与周围
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继发性是指继发于肾脏疾病
或者某些药物所引起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80551129) 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产增加等形成高尿酸血症
导致痛风的发生痛风的发病时期分为无症
状尿酸血症潜伏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关节炎期和
慢性关节炎期。
2痛风药物研发现状
2.1原发性痛风的治疗
2. 1. 1无症状尿酸血症潜伏期的治疗 针对这种
发生在潜伏期阶段的处理方法是平时注重饮食,如
减少海鲜的食入量和调整诱发因素如酗酒、吸烟等,
同时如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或过于肥
胖等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2. 1.2急性关节炎期的药物治疗针对急性期的
药物治疗主要手段是控制症状,常用药物有秋水仙
碱、非备体类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抑炎因子药
物等。其中秋水仙碱可以抑制尿酸钠结晶引发的白
细胞增多,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但是会引起腹泻、
腹痛、肝脏损伤以及剂量依赖性等不良反应;非笛体
类抗炎药物作用机制是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
产生,包括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布洛芬、臥喙美辛、
棊普生、罗非昔布等可发挥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
但是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糖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可用于严重急性痛风治疗,但具有不良反
应且易反弹不适合长期使用[,1-,2];细胞因子拮抗剂
对急性痛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15],但是研发成
本较高且用药具有局限性。
总而言之,治疗急性期的药物总体上是治标不
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痛风的伤害,可以作为应急
药物来降低痛风的伤害程度。
2. 1.3间歇和慢性关节炎期的药物治疗用于急
• 1498 •广东医学 2019 年 5 月 第 40 卷第 10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y 2019, Vol. 40, No. 10
性期的药物主要是缓解痛风症状,不能降低血尿酸
的含量,所以在急性发作控制后要积极找到引发血
尿酸的原因,防止尿酸盐再次沉积造成相关组织损
伤,使尿酸钠维持在正常水平,用来防治痛风的发
生。降低血尿酸的药物主要包括促进尿酸外排和抑
制尿酸产生两方面药物。
2.1.3. 1促进尿酸外排的药物这类药物的作用
机制是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达到
促进尿酸外排的作用。使用本药物会增加患者尿液
中尿酸浓度,引发尿酸盐在人体尿路中的沉积,增加
肾负担,长时间导致肾绞痛和肾功能损伤。因此,需
要大量饮水促进尿液排出,防治尿酸盐大量沉积。
促进尿酸外排的药物主要有丙磺舒(竣苯磺丙
胺)、苯渓马隆(Benzbromarone)、氯沙坦(Losartan)
等。其中,丙磺舒和苯渙马隆通过抑制URAT1和
GLUT9转运体来促进尿酸外排,在肾功能不全患者
中使用苯渓马隆比丙磺舒更有效果,但是会引发肝
功能失调和肝炎等肝脏疾病"6;氯沙坦的作用靶点
是近端肾曲小管上尿酸盐转运体,通过阻断尿酸重
吸收的阴离子交换途径而促进尿酸排泄增加,其作
为受体拮抗剂存在非特异性而具有不良反应,如上
所述目前市面上用来促进尿酸外排的药物较多具有
不良反应或者疗效差的特点。
2. 1.3.2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对于不适用促进
尿酸外排或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可以使用此类药
物,常用药物有别嗥吟醇(Allopurinol)、非布索坦
(Febuxostat)、尿酸酶(Uricases)等。
别嗥吟醇是次黄瞟吟和黄嗥吟的类似物[17-181,
可以竞争性抑制黄嗥吟氧化酶,通过阻断嗥吟代谢
为尿酸而降低尿酸的浓度,但是会引起胃肠反应、头
痛、相关肾炎、过敏综合征和单一用药疗效不好等问
题;非布索坦通过抑制黄嗥吟氧化酶的活性来减少
尿酸的生成,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头痛、关节及肌
肉骨骼功能障碍或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存在费用较
高等局限〔420】;在人类高等动物中不存在尿酸酶,
所以人体不能将瞟吟代谢产生的尿酸再次分解为易
溶于水的尿囊素随尿液排出体外,通过人为补充尿
酸氧化酶-聚乙二醇化重组尿酸氧化酶可以治疗重
度高尿酸血症、含有痛风石以及难治性痛风患
者⑵],但是使用尿酸酶类药物具有抗原性,易引发
超敏反应以及药物半衰期短、稳定性差、耐药性和治
疗费用高等问题t22_231o
长期以来,通过药物研发人员的不断努力,针对
原发性痛风的治疗已研制出多种药物,可以在不同
程度上对痛风患者进行干预或治疗,但是普遍存在 疗效差和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
2.2继发性痛风的治疗 针对继发性痛风的治疗
首先要改善和治疗原发疾病;其次使用尿酸生成抑
制性药物时,要保持充足尿量和促进尿液弱碱化,因
为酸性条件下尿液中的尿酸呈结合状态的尿酸盐易
沉积引发痛风石;然后适当降低药物的用量,尤其对
于肾实质损害的继发性痛风,加大用药会增加肾损
伤。所以,针对继发性痛风的治疗是要寻找病因,将
原发性疾病治愈后再治疗继发性痛风的效果会比
较好。
3新型药物的研究进展
3.1新型促尿酸外排的药物市场上流通的治疗
痛风药物大多数具有不良反应,特异性差,依赖性高
以及疗效不理想等问题。所以大量的研发团队一直
进行新药的研发工作。在研发的Lesinurad通过抑
制URAT1和OAT4转运体来促进尿酸外排,可以显
著降低痛风结节的面积,多用于慢性关节炎时
期E ;Tranilast是作为治疗哮喘和超敏反应的药物
在日本最先研发出来〔如,通过抑制GLUT9和
URAT1转运体促进尿酸外排,可与别嗥吟醇结合使
用"";Arhalofenate是一种长效双功能性药物,通过
选择性抑制URAT1和OAT4转运体来促进尿酸外
排。再者,相比别瞟吟醇其可以降低血清当中尿酸
的含量,进而显著降低痛风耀斑发生率以及提高机
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7 -281 ; Verinurad的II期临床
药效结果表明,其比苯渓马隆和丙磺舒优于数倍以
上;UR-1102作为一种新型的苯澡马隆药物0],通
过抑制URAT1、OAT 1和OAT3转运体发挥作用,具
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大量的研究人员针对干
扰调控尿酸转运途径来促进尿酸外排的药物研发投
入了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这些新型促尿酸外排
药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痛风有效,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满足治疗痛风的需要,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治愈
痛风,并且痛风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和依赖性有待
解决㈤]。
3.2新型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嗥哙核酸磷酸化酶
(PNP)抑制剂如Ulodesine抑制PNP;黄嗥吟氧化酶
及肾尿酸转运体双功能抑制药物如在研发的KUX -
1151和RLBN1001等,这些药物可通过抑制尿酸生
成来达到降低血尿酸的含量。由于人体不存在尿酸
酶,不能与低等动物一样可将尿酸再度降解而排出
体外,这样对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研发带来了很大
影响,所以针对新型的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研发进
展相对比较缓慢。
3.3天然中药产物目前从中草药和天然材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