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力学全套课件

土力学全套课件


§1.1 土的生成
土从其堆积或沉积的条件来看可分为:
残积土 河流冲积土 风积土 土 运积土 冰碛土 沼泽土 残积土 冲积土 无机土运积土风积土 土 冰碛土 有机土(沼泽土)
化学风化:岩体(或岩块、岩屑)与氧气、二氧化碳等各种 气体、水和各种水溶液等物质相接触,经氧化、碳化和水化 作用,使这些岩石或岩屑逐渐产生化学变化,分解为极细颗 粒的过程。 特征:
物理风化:量变过程,形成的土颗粒较粗; 化学风化:质变过程,形成的土颗粒很细。 对一般的土而言,通常既经历过物理风化,又有化学风 化,只不过哪种占优势而已。
d 60 Cu d10
(1-2)
§1.2 土的三相组成
2 d30
Cc
d10 d 60
(1-3)
式中:d10,d30和d60为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分 别为10%,30%和60%时所对应的粒径。d10称为有效粒径; d60称为限制粒径。 土的级配的好坏可由土中的土粒均匀程度和粒径分布曲线的形状 来决定,而土粒的均匀程度和曲线的形状又可用不均匀系数和曲 率系数来衡量。 Cu小,曲线陡; Cu大,易压密;Cc过大,台阶在d10~d30间; Cc过小,台阶在d30~d60间; 规范:纯净砾、砂,Cu>=5,且Cc=1~3时,级配良好,否则, 不良。
0.005 10
0.001
0.10 0.05
1.0 0.5
10 5.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土的粒径级配累积曲线
§1.2 土的三相组成
2.密度计法 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1mm(0.075mm)的土,根据粗
颗粒下沉速度快,细颗粒下沉速度慢的原理,可以把
颗粒按下沉速度进行粗细分组。实验室常用比重计来 进行细粒土的粒径分析,称为密度计法。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本章主要内容
• • • • • • • • 1.1 土的生成 1.2 土的三相组成 1.3 土的结构、构造 1.4 土的三相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及计算 1.5 无粘性土的特性 1.6 粘性土及粉土的特性 1.7 粘性土水-土系统的工程(物理-化学)特性 1.8 土的工程分类
绪论
Santa Tecla 滑坡
2001年1月13日,萨尔 瓦多发生了7.6级的强震, 震中位于Santa Miguel 西南60英里。因此在 Santa Tecla 造成 山体 滑坡,最终导致700多人 遇难
舟曲泥石流
绪论
舟曲泥石流
绪论
绪论
舟曲发生泥石流的主要因素:
一、是三眼峪沟内部有滑坡、崩塌等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存 在,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其中多数为 1879年7月1日甘肃文县8级地震所诱 发。同时舟曲位于龙 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此前也曾受 汶川地震波及,土质相对疏松,一遇强降雨容易形成泥石流。 二、是三眼峪沟流域上游植被以幼林为主,灌草比例高,局 部裸露,储水能力较弱,在经历今年入夏以来长时间严重干 旱后,表层土变得更加干松。 三、是在近期强降雨作用下,土体强度极大地降低,形成坡 面泥石流,并逐步带动沟坡崩滑岩土形成冲击力巨大的泥石 流,在从中上游汇流至中下游过程中,使得因地震形成的天 然堆石坝逐级溃决,并最终导致泥石流流量的增大和破坏力 的增强。
残积土:岩石风化后仍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特点:湿热地带,粘土,深厚,松软,易变;
寒冷地带,岩块或砂,物理风化,稳定 。
§1.1 土的生成
运积土:岩石风化后经流水、风和冰川以及人类活动等搬运离 开生成地点后再沉积下来的堆积物。又分为冲积土、风积土、 冰碛土和沼泽土等。 冲积土:由水流冲积而成;颗粒分选、浑圆光滑 风积土:由风力带动土粒经过一段搬运距离后沉积下来的堆积 物;没有层理、细砂或粉粒;黄土 冰碛(qi)土:由冰川剥落、搬运形成的堆积物;不成层、从 漂石到粘粒 沼泽土:在沼泽地的沉积物;含有机质、压缩性高、强度低
§1.2 土的三相组成
图 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1.2 土的三相组成
二、土的液相 (一)结合水 强结合水性质接近于固体,冰点很低,沸点较高, 且不能传递压力。
弱结合水也称为薄膜水,不能传递压力,也不能在 孔隙水中自由流动,但它可以因电场引力的作用从水膜 厚的地方向水膜薄的地方转移。由于它的存在,使土具 有塑性、粘性、影响土的压缩性和强度,并使土的透水 性变小。
§ 1.1 一、土的概念
土的生成
土: 覆盖在地表上的碎散矿物集合体。 岩石: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聚合体。 统称为大自然的产物
土是岩石经过风化后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产物
风化、搬运、堆积
岩石 压密、岩化 土
岩石风化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1.1 土的生成
物理风化:岩石经受风、霜、雨、雪的侵蚀,或受波浪的冲 击、地震等引起各种力的作用,温度的变化、冻胀等因素使 整体岩石产生裂隙、崩解碎裂成岩块、岩屑的过程。
§1.2 土的三相组成
小于某粒径之土质量百分数P(%)
200g
10 5.0 2.0 1.0 0.5 0.25 0.1
10 16 18 24 22 38 72 水分法
P % 95 87 78 66 55 36
粒径(mm)
粒径(mm) 百分数P(%)
0.05 26
0.01 13.5
0.01 0.005
2005年7月21日在广州海珠区江南大道南海珠广场深基坑南边发生滑坡
绪论
绪论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 比萨城大教堂的独 立式钟楼,位于比 萨大教堂的后面
钟楼始建于1173年, 设计为垂直建造,但 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 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 土层松软而倾斜
绪论
比萨 (Pisa) 斜塔
绪论
墨 西 哥 城 的 下 沉
§1.2 土的三相组成
(二)土粒的大小和土的级配 粒度,粒径 粒组:把工程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某粒组的土 粒含量定义为该粒组的土粒质量与干土总质量之比
土的级配:土中各种大小的粒组中土粒的相对含量
随着颗粒大小的不同,土的性质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因 此,人们常常按照粒径的范围,将土粒分为若干组,粒 组之间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表1-1是国内常用的 一种粒组划分。
§1.2 土的三相组成
3.土的级配曲线
1-1 颗粒分析试验曲线
§1.2 土的三相组成
(四)颗粒分析试验曲线的主要用途
按粒径分布曲线可求得:
(1)土中各粒组的土粒含量,用于粗粒土的分类和大致评 估土的工程性质; (2)某些特性粒径,用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评价土级配的 好坏。 根据某些特征粒径,可得到两个有用的指标,即不均匀系数 Cu和曲率系数Cc,它们的定义为:
< 0.005 透水性很小;湿时有粘性、可塑性,遇 水膨胀大,干时收缩显著;毛细水上升 高度大,但速度不快
粘 粒
§1.2 土的三相组成
颗粒大小
•粒组
按粗细进行分组,将粒径接近的归成一类
•界限粒径 0.1
粗粒
(mm)
细粒
粉粒 0.05
粘粒
d
砾石
粗 中
砂粒
细 粗 中 细 极细
胶粒
60
20
5
2
0.5 0.25
§ 1.3
一、土的结构
土的结构、构造
1. 定义 土粒或土粒集合体在空间的排列和互相联结形式称为土的结构. 2. 类型
(a) 单粒结构
(b) 峰窝结构
(c) 絮状结构
§1.3 土的结构、构造
(1)单粒结构 如图(a)所示。由颗粒大的土粒在水或 空气中下沉堆积而成。粗粒土都具有单粒结构。 单粒结构可以分为疏松的和紧密的。疏松单粒结 构的土孔隙大,骨架不稳定,在外载作用下容易 发生错位,产生很大的变形或沉降,因此,这种 土未经处理一般不宜作为建筑物的地基。紧密单 粒结构的土,由于颗粒排列紧密,强度高,压缩 性小,在动、静载作用下都不会发生较大的沉降, 是良好的天然地基。
吸着水厚度影响因素:成土矿物;阳离子浓度及化学性 质(阳离子价低,厚; 阳离子浓度高,薄)。
§1.2 土的三相组成
(二)自由水
离开土颗粒表面较远,不受土颗粒电分子引力作 用,且可自由移动的水称为自由水。
(分为毛细管水和重力水) 1.毛细管水 土中存在许多大小不同的相互连 通的弯曲孔道,由于水分子与土 粒分子之间的附着力和水气界面 上的表面张力,于是,将引起迫 使相邻土粒相互积紧的压力,这 个压力称为毛管水压力。
不同类型的土
§1.2 土的三相组成
一、土的固相 土的固相物质包括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是构成 土的骨架最基本的物质,称为土粒。对土粒应从其矿物 成分、颗粒的大小来描述。 (一)成土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是指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 、长石、云母等。
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新矿物 ,如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次生二氧化硅、粘土矿 物以及碳酸盐等。
该城市人口密集。1850年开始抽取地下水,1891-1973年,整个 老城下沉达8.7m造成地面道路、建筑及其他建筑设施的破坏。 土层中地下水位的下降,使有效应力增加,使地基进一步固结沉降。
绪论
圣母教堂,因地表不均匀下沉使其发生严重倾斜,并成为危房
绪论
La Conchita 滑坡
1996年发生在美国加 州的La Conchita ,因 居民已提前撤离固未造 成人员伤亡
§1.2 土的三相组成
土粒粒组的划分
粒组名称
漂石或块石 卵石或碎石 圆砾或 角砾 粗 中 细 粗 中 细 极细
表1-1
粒径范围 (mm)
> 200 200~60 60~20 20~5 5~2 2~0.5 0.5~0.25 0.25~0.1 0.1~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