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1
发病年龄
平均 62.4 岁 30岁前少见; 40岁前 4-10%
PD 的病因
不清; 与老化有关但不是单纯的accelerated aging 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家族性 阳性家族史、双胞胎研究 环境 大部分病例为散发性,支持环境因素的作用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原发性震 预后
原发性震颤
双侧、肢体或头身、姿势性、 动作性加重、进展慢 正常 无 不用、或用心得安等 好
帕金森病
单侧、肢体、静止 性、进展快 增高 有 左旋多巴等 差
运动迟缓
指病人有∶ (1)运动起动困难; (2)动作执行困难,是病人最常见 和较特殊的表现。 早期以肢体远端受累 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好
锥体外系并非一个简单、独立、集中的结 构,而是一个复杂、分散的系统。
与锥体束不同,锥体外系的通路较短,相互联 系复杂。基底节接受大脑皮质,丘脑传来的冲 动,苍白球发出纤维到丘脑和皮层。
锥体外系不直接影响脊髓前角的下运动神经元 ,其下行通路均主要经脑干的网状结构与红核 ,再由此发出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前庭 脊髓束、被盖脊髓束等下行到脊髓。黑质为大 脑皮质与网状结构联系的中间站。
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
静止性震颤 Tremor 运动迟缓 Akinesia 肌张力增高 Rigidity 姿势平衡障碍 Postural instability Trap
帕金森震颤
多数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 静止性震颤,4~6次/秒。 多为不对称性。 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加剧,睡眠中可完 全消失。
抽动症(Tic)
指重复发生在同一组肌肉群的快速运动,发生的时间 不规则。 常在急于运动后发生,可以自己短时间(30-60秒)控 制。 抽动秽语综合征或Tourette综合征:由表情肌、颈肌 或上肢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抽动起病,表现为挤 眼、撅嘴、皱眉、摇头、仰颈、提肩等;约有30%~ 40%的患孩因口喉部肌肉抽搐而发出重复性暴发性无 意义的单调怪声。
可指任何类型的不自主运动障碍。 但通常指较复杂的舞蹈样、手足徐动症或肌张力 障碍 常发生于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发生的迟发性运 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或长期使用左旋多 巴后
舞蹈征(chorea)
在希腊文中指跳舞; 表现为快速、不规则的、主要影响肢体远 端的不自主运动。 常伴有肌张力低。 多见于小舞蹈病、Huntington病、肝豆状 核变性等病。
舞蹈样动作
常为双侧性。 以面部最明显; 肢体表现为一种极快的不规则无目的的不自主 运动,上肢各关节交替伸直、屈曲、内收等动 作,下肢步态颠簸、行走摇晃、易跌倒; 躯干表现为脊柱不停的弯、伸或扭转; 以上均在情绪紧张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 时消失。
肌张力障碍(dystonia)
指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 的以肌紧张异常动作和异常姿势为特征 相关运动障碍性疾病: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 和继发性;依据肌张力障碍的发生部位,可分 为局限性、节段性、偏身性和全身性。 常见于: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 、痉挛性斜 颈(spasmodic torticollis) 、Meige综合征 、书写 痉挛(writer’s cramp) 等。
•
•
Levodopa reversed bradykinesia
Speculated that dopamine deficiency caused PD.
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
全世界:5-24/ 105 (美国: 20.5/105) 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患病率
全世界:57-371/105 (美加 300/105) 未诊断率:35%-42% 北京、上海和西安调查:65岁2.1%,约40~70%未诊断
帕金森病病理改变
PROGRESSIVE LOSS OF STRIATAL ?CIT UPTAKE
Baseline
22 months
34 months
46 months
What feature have you observed?
Asymmetric lesions
临床前期
神经细胞进行性变性死亡 可能至少存在2-5年 PET和SPECT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 神经保护性治疗的理论基础
不自主运动的类型:
运动障碍或异动症(dyskinesia) 震颤(tremor) 舞蹈征(chorea) 肌张力障碍(dystonia) 抽动症(Tic) 投掷症(Ballism) 手足徐动症(athetosis)
不自主运动的类型:
运动障碍或易动症(Dyskinesia)
锥体外系病变的临床表现
黑质和苍白球损害: 典型者为Parkinson’s Disease,伸肌和曲肌的肌张 力均升高,因此,进行被动运动时,各方向所遇到的 阻力是一致的,称为铅管样强直。当伴有震颤时,则 为齿轮样强直。 运动减少,联合伴随动作减少,动 作缓慢,表情呆板,言语单调,静止性震颤(4-6次/ 秒)。
定义
帕金森病综合征:以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 增高、和平衡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症侯 群。 帕金森病:病因不明的帕金森病综合征。 继发性帕金森病:由已知原因所致的帕金森病 综合征,如脑炎或MPTP引起的。 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或非典型性帕金森病:具 有帕金森病综合征和其它症状的一组神经变性 疾病。
Arvid Carlsson 2000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and Physiology
In the late 1950s
• • Administered reserpine to laboratory animals Reserpine caused bradykinesia
2)苍白球—丘脑—纹状体环路:
苍白球丘脑纤维
苍白球
尾状苍白球纤维
尾状核 壳核
丘脑
丘脑纹状体纤维
3)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苍白球底丘脑纤维
苍白球
底丘脑苍白球纤维
底丘脑核
4)纹状体黑质环路 :
新纹状体
纹状体黑质纤维 黑质纹状体纤维
黑质
锥体外系病变的临床表现
锥体外系病变的症状:肌张力改变和不自主运 动两大类。 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减低、游走 性肌张力增强和减弱。 不自主运动:震颤、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 痉挛性斜颈、手足徐动症、肌阵挛、抽搐等。
帕金森病的病理生化改变
黑质和蓝斑核含黑色素的多巴胺神经元大量丧 失 ( 50 - 70% )以及胶质细胞增生。 路易氏(Lewy)小体:胞浆内园形嗜酸性致密 包含体 ,周围呈晕轮状。含大量共核蛋白 。 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 80- 99% )。 该 生化异常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进行性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和死亡 。
帕金森病综合征分类(1)
原发性帕金森病(Primary) 继发性帕金森病(Secondary)
药物引起(抗精神病药) 感染(脑炎、梅毒) 代谢性(肝脑变性、缺氧、甲状腺功能紊乱) 结构性(脑肿瘤、脑积水、脑外伤) 中毒性(CO、二硫化碳、锰、氰化物、MPTP) 血管性(动脉硬化)
姿势平衡障碍
慌张步态 病人站立不稳,肢体反射减弱,容易向前或 向后倒。 后拉试验 提示疾病已进入中晚期
其他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如唾液和皮脂腺 分泌增多,汗分泌增多或减少。 小便排泄困难或/和直立性低血压,多在 疾病晚期,使用左旋多巴后。 疾病晚期,部分病人可合并痴呆或抑郁等 精神症状。
运动障碍疾病:Movement Disorders
发生于意识清醒病人的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 碍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运动障碍疾病的特点
通常与基底节或多巴胺神经递质传导功能紊乱 有关; 临床上导致运动调节功能障碍,而非运动能力 本身;故肌力、感觉和小脑一般不受影响;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 所致 的异常不自主运动和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所致 的运动贫乏两大类; 所有不自主运动受病人精神状态影响,紧张时 加重,睡眠时消失。
James Parkinson
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 CHAPTER I
DEFINITION-HISTORY-ILLUSTRATIVE CASES
SHAKING PALSY. (Paralysis Agitans.)
Monograph by James Parkinson 1817
手足徐动症
手足徐动症
全身型肌张力 障碍(扭转痉 挛)
全身型肌张力 障碍(扭转痉 挛)
水平旋转型斜颈
因右侧丘脑底核损害致左半身投掷运动 (hemiballism)
运动障碍病的定义
锥体外系疾病:Extrapyramidal diseases
由于脑基底节或黑质结构功能紊乱导致的以 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其他不自主运动的类型:
投掷症(Ballism):
一种以肢体近端大幅度运动为特征的舞蹈样动作。 可见于脑卒中或丘脑底核毁损后。
手足徐动症(athetosis) 或称指痉症:
指以肢体远端为主的缓慢、弯曲、蠕动样不自主运动; 需与扭转痉挛鉴别。前者不自主运动主要位于肢体远端, 后者主要侵犯颈肌、躯干肌及四肢的近端肌,以躯干为轴 的扭转或螺旋样运动是其特征。
基底节是锥体外系的纤维联络中心,进入其的 纤维大部分终止于新纹状体,而其传出纤维主 要由苍白球发出。
锥体外系的纤维联系
锥体外系统的纤维联系构成4个环路 1)皮质—新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环路 :
皮质纹状体纤维
大脑皮质
丘脑皮质束
新纹状体 丘脑腹前核 腹外侧核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苍白球
苍白球丘脑纤维
锥体外系的纤维联系
(MPTP, Rote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