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
热带、亚热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
湿润区
南亚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
温带湿润区
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针叶阔叶混交林
落叶阔叶-草灌植物
针叶林
暖温带半湿润 热带稀树草原
半干旱区
旱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林或灌木草原
中生夏绿阔叶林
旱生针阔混交林
代表性土类
砖红壤 赤红壤
红壤 黄壤
黄棕壤 棕壤 暗棕壤
初育土 松软腐殖土
高山亚高山草甸土、高山 高寒腐殖土
亚高山草原土、高山亚高
山漠土等
冰土
第二节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土地作为资源,在于能为人类所利用,并且具有反复 多次利用的特点。
土壤资源利用合理,就能为人类永续利用,且生产能 力不断提高;如果利用不合理,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破 坏与退化,丧失其生产能力。
与土壤密切相关的环境条件(母质、气候、生物、地 形及人类活动等)决定着土壤的类型、性状和肥力水平。
环境条件的差异实质是水、热条件的差异。 ——气候和地形的不同,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热的差别; ——生物群落与生长势是水热状况的综合反应。 ——土体自身的水、热条件是土壤肥力因素; ——环境的水热状况是决定土壤成分变化的条件因素。
土地利用现状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土地资源 进行持续开发的结果,它既反映了土地系统本身的性 质,也反映了目前生产技术水平对土地的改造和利用能 力。
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
根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及覆盖特征等 因素将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 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等8个类型。
棕 钙
土
栗
黑灰
钙
钙黑
土
土土
漂灰土
黑土
暗棕壤
棕漠土
灰钙土
黑垆土
褐土
棕壤
青藏高原高山土 红、黄壤
黄棕壤
黄壤
红壤
赤红壤 砖红壤
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布规律为:热量随海拔高度升高 而下降,大体上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1℃; 降水在一定海拔以内,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是到达某 一海拔高度以后,则随海拔升高而减少。这一高度称为
不同纬度下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
(a) 台湾玉山西坡
(b) 江西武夷山西北坡
海拔 (m)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山地 草甸土
山地 暗棕壤
(a)
12900000
1300
黑钙土 500
(半湿润区)
(b)
亚高山 草甸土
山地 草甸土
3200 3000
2700
山地 灰褐土
1800 山地黑钙土 1600
旱生荒漠草原 丛生禾草、旱生灌木荒漠草原
旱生、超旱生 小半灌木、灌木、荒漠
莎草科沼泽植物
深根性植物或耐盐植物
地区性植物与作物
耐寒、耐旱的灌丛,草本及垫状植 物
黑垆土 黑钙土 栗钙土
松软腐殖土
棕钙土 灰钙土
干旱土
灰漠土、灰棕漠土、 棕漠土
干旱土
沼泽土、水稻土
湿土
盐土、碱土
盐渍土
紫色土、风沙土 石灰土、磷质石灰土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分类
一级分类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土地
二级分类
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 果园、桑园、菜园、橡胶园、其他园地 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 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 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特殊用地 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机场、码头、港口 河流、湖泊、水库、坑塘、苇地等 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砂地、裸地、裸岩、石砾地等
地面上的水热条件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经纬度差异,在垂直 方向上存在海拔高度的差异。
热量的水平分布规律是随纬度升高而降低,水分的水平分 布受气压带、陆海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大洲有所不同。
欧亚大陆,陆地面积大,陆地降水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距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在温带,我国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湿润、 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种干湿程度不同的区域。
海拔 (m)
3200 2800 2400 2000 1600 1200
800 400
(a)
土地草甸土
山地棕壤或 山地暗棕壤
3000 2800
2300
山地 黄棕壤
1500
(b)
山地灌丛草甸土 山地黄棕壤
2120 1800 1400
山地黄壤
800
赤红壤 400
(南亚热带)
山地 黄壤
700
红壤 400
(中亚热带)
水热条件在水平方向的差异决定了土壤类型的水平分布。
土壤的水平分布可分为纬度分布与经度分布性。
我国东部湿润区纬度分布由南向北依次为砖红壤—赤红 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
我国温度土壤的经度分布自东向西为暗棕壤—黑土—黑钙 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灰棕 灰漠土 漠土
第九章 土壤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
本章要点
——我国土壤资源状况
——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 题
——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土壤资源状况
资源是指可为人类所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一定效益的 天然物质或能量。土壤具有养育植物的功能,给人类提
供生产和生活物质,因此,土壤是一种资源。土壤资源 是对具有生产能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
山地栗钙土
山地棕钙土 灰棕漠土
1100 800 500
阴坡
阳坡
(干旱地区)
不同经度下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
(a) 大兴安岭黄岗山
(b) 中部天山北坡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母质与气候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也极其丰富。使得我 国土壤资源及其类型较多。全国土壤共有13个土纲,78个土类,301个亚类。
气候带
自然植被
灰黑土
漂灰土
燥红土
褐土 娄土 灰褐土
所属土纲 铁铝土
硅铁铝土
硅铝土
松软腐殖土 灰土 铁铝土 硅铝土
气候带
自然植被
代表性土类
所属土纲
温带半湿 润区
草原化草甸 草甸—沼泽草本
草甸草本
黑土 白浆土
草甸土等
松软腐殖土 硅铝土
湿土
温带半干 旱区
温带干旱 荒漠区 水成土 盐碱土 岩成土
高山土
稀疏草原 草原、草甸草原 旱生草原
最大降水量高度,它与茂密森林带相符合,约在海拔 1000-1400之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还受季 节、地理位置及坡向等影响。同时,土壤垂直分布的规 律性随山体所处地理位置而不同。
在垂直带谱中,山麓土壤(基带)是起点,它受到纬
度变化规律和经度变化规律所制约。在相似的经度上, 干湿程度相近,若基带所处的纬度较高,土壤垂直带 谱组成趋于简单,而且相同类型土壤分布的海拔高度 较低;在相似的纬度区,由沿海向内陆,则带谱趋于 复杂,且相同类型土壤分布的海拔高度逐渐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