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示理论的语用功能阐释

标示理论的语用功能阐释

标示理论的语用功能阐释
摘要:以语用学理论为依据,探讨标示语的语用功能及翻译策略,确认标示语使用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规范的翻译对策,使翻译实践更贴近现实,使理论研究更具创新性,为标示语翻译和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服务提供参照。

标签:标示语;语用功能;语用失误;语言特点;翻译策略
根据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在交际中具有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系统和言语形式的选择是由语言的使用者及语言所担当的功能决定的。

标示语是社会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它具有向人们传达警告、请求、劝诫及宣传等的意图和目的,并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标示语的范围甚广,包括公共场所的宣传标语、告示语、警示语、指示牌,如街头的路牌、广告牌、路标、商店的招牌、旅游简介等。

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用寥寥文字、简明易解的图标或图文相结合等方式把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民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

译者必须通过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灵活处理标示语文本,尽量保持源语中的文化意象。

一、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
汉语属于一种形象的隐语型语言。

汉语的理据性表现在“字”这个层面上,字不仅在语法上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而且是字法与句法的交接点。

它是形、音、义三位一体,在汉语复合词构成中扮演着非常活跃的角色。

Robert Kaplan提出了文化思维对话语模式的影响,认为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形的,而东方人的思维是螺旋形的[1]。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在词形结构上可以完全不同。

例如:英汉两种语言中对“路”这一概念的表达,汉语中有“路、街、巷”,如果用汉语拼音“lu、jie、xiang”表达,外国人会如堕五里雾中,若漠然置之,就可能给其工作与生活造成不便。

但如果通名用英语“Ave.,Rd.,St.和Alley”,外国人就会一目了然。

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曾经说过:“翻译的实质在于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语言等效地传达原语的信息;首先是内容,其次是形式。

”[2]显然,标示语译作之美在于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内容只有借助于形式才能成立。

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此标示语字数、词类、内容十分对称,翻译时应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尽力在译语中找到再现原作思想和风格的词语、句型和表达方式。

译文:Accurate techno from diligence off by frolic,well done from scheme badly for random[3].
译文注意到了词性对称的特点,但不够押韵,因此并没有保留原文的精神和风姿。

这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及文化差异,有时难以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并不是原作中的音、形、义都能相应的在译文中找到对等的
表达方式。

汉语标示语中常用排比结构及四字词组,结构对称,词句凝练概括,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严密谨慎。

二、标示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标示语是一种具有感召功能的文本,以公众的反应和行为为目的。

它或给公众提供信息,指示其行动;或给公众以警示,约束其行动;或给公众以劝导,促使其行动等。

标示语的这种语言功能就是感召功能。

正如纽马克所说,感召功能意在“促使读者去行动、思考或感受,即按照文本预期的意图做出反应”[4]。

标示语的感召功能体现了标示语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只有那些能够让读者产生反应的标示语才能真正发挥标示语的感召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标示语的感召功能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指示功能、提示功能、警示功能、告示功能、劝导功能和宣传功能。

目前,国内许多公共场所都有汉、英两种标示语,但英语标示语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错误,如拼写、用词、句子结构及篇章方面的错误。

从语言功能方面来看,这些错误都是由于忽视标示语的感召功能,导致标示语感召功能的完全丧失或不同程度的减弱,无法起到应有的感召作用。

如:某修路工地附近有一标示语Pedestrians(行人绕行),就属于具有指示功能的标示语。

这类标示语多为名词词组,或具有名词词组功能的其他词语,而不是句子。

此类标示语的指示功能看上去是静态的,但这种功能实际上仍然着眼于读者的行动,意在给读者以明确指示,使其在需要时能够采取相应的行动。

交通要道路口时而见到Warning:Anti-climb Paint(注意:栅栏涂有防攀油漆)的标示语,这类标示语具有提示功能。

又如Caution:Wet Floor(小心地滑)常出现在车站厕所等室内公共场所。

而广场上如果也摆放这样的标示牌就不妥当了,因为floor一词指的是室内地面。

若是室外路面滑,应当用Slippery When Wet / Caution:Slip Hazard / Slippery Surface。

标示语的劝导功能常在广告语言中得到体现,意在使人看后产生购买其产品的欲望。

如美国一家州农场保险公司(State Farm)的广告语“Like a good neighbor,State Farm is there”(州农场保险公司,亲如近邻),将该保险公司可以随时为客户服务的宗旨表达得一览无遗,亲切之情,溢于文表。

这则广告语传达出了标示语的劝导功能,意在引导人们购买其保险产品。

标示语除了具有号召功能之外,主要还用来渲染气氛,以此感染公众。

我们拿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口号“新北京、新奥运”(New Beijing,Great Olympics)为例,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热切希望以焕然一新的北京来主办一届全新的奥运会。

两个“新”字突出这一交际事件对于北京和所有中国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其中文口号的受众是中国人,而英文口号的受众则是外国人。

对于外国人来说,每届奥运会都是“新”的,相对以往的奥运会而言多多少少会有些新意,因此,如果英译文采用“New Beijng,New Olympics”,对外国人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而“New Beijing,Great Olympics”一字之差,却表现了中国人要办一届隆重而盛大的奥运会的承诺,更具
震撼力。

由上可知,好的标示语具有较强的感召能力,中、英两种版本的标示语不能只满足于追求字面意思和结构上的对应,还要着重传达标示语在不同语境里的感召功能,要重视中、英文读者的不同反应和文本效果,实现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良好互动。

三、标示语的规范化及其翻译策略
(一)标示语的规范化
规范、准确、地道的标示语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国际语言环境,树立良好的地方形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体现在很多方面,而其中最引人注目、最直观的体现是遍布各个角落的汉英标示语。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的标示语却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大多数公共场所的标语和标牌没有相应的英文标示,在一些城市除了少数有点派头的公司、机关单位及银行、邮局等服务面较广的部门有英文标示“撑撑门面”外,便很少能见到英文标示,即使有,错误也屡见不鲜。

如在某博物馆门外的“寄存须知”中有这样一句:“You can easy to get service in our luggage office.”这里的英文标示显然出现了语法错误,而且用词不当,这将大大影响城市的文化形象,应改为:“Service is easily available in our luggage office.”英文标示语中单词拼写错误也很常见。

如:清洁用品(CLean the Articles,应为Cleaning Articles或Detergent Products)。

标示语中误译、翻译不准确的现象也很普遍。

如停车场(Car Park,应为Parking / Parking Lot)等。

用中式英语的现象也很常见。

如“注意安全”被译成了“Notice Safety”,其实简单的一个词“Caution”就够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