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讲 现代中国 建国初的中国(1949——1978)

第13讲 现代中国 建国初的中国(1949——1978)

专题五现代中国(1949年——至今)第13讲建国初期的中国(1949—78年)【预习要求】前25分钟结合教材记忆预习问题,课堂探究案上课时做。

【高频考点】1954年宪法;建国初期的三大制度;建国初期和70年代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计划经济体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八大;八字方针;毛泽东思想;两弹一星;双百方针。

【课前预习案】(25分钟)一、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和外交1、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的前提及其意义、内容?1954年宪法的性质、体现的原则、影响?前提:新中国成立意义:见必修一p91内容:《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1954年宪法;三大制度1954年宪法:见必修一P922、新中国的政体及其确立的标志、意义?与西方代议制的异同?见必修一P92—93同:都是代议制民主异:原则:中国—民主与集中;西方—三权分立主体:中国—人民;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3、新中国的政党制度及其与西方两党制的区别?见必修一P94区别: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政党之间的关系不同;作用不同。

各国政党都是各有优缺点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是国情不同。

3、我国基于国情而实施的民族制度及其作用?按时间先后顺序列出五大省级自治区?见必修一P954、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背景?三大政策及其含义?40~50年代有哪些外交成就?背景:美苏两极格局对峙;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孤立、封锁遏制政策;在两大阵营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三大政策含义:见必修一P119阅读与思考外交成就:见必修一P114—P115(具体记忆各个成就的时间、内容、意义)5、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见必修一p116——p117二、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的背景(国际、国内)?过渡时期总路线何时提出?其主要内容与特点?与一五计划的关系?背景:(1)国内:新中国成立,新政权日趋巩固,有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建国初期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经过经济调整,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2)国际: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过渡时期总路线:见必修二P822、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其原因、取得什么成就?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2)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

原因:①东北煤铁资源丰富;②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得到苏联援助;成就:见必修二P833、三大改造方式、实质、意义?列举中国建国初的经济建设中有哪些措施借鉴了苏联斯大林模式?三大改造:见必修二P83措施:一五计划、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但注意协调农轻重的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人民公社化运动(类似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4、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原因:(1)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2)学习借鉴苏联;(3)中国基础差,底子薄,物资短缺。

影响:(1)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后期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5、1956年——197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具体内容)和失误及其后果?见必修二p84——85三、建国初期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建国初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影响?内容:见必修三P98影响: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四、建国初期的科技与文化1、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时间、内容)?建国初期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目的及意义?见必修三P1142、建国初期开展扫盲教育,2001年1月,基本扫除了青少年文盲。

3、“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目的、实质、分别涉及哪方面的问题?背景:1956年社会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目的: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文艺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

实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

涉及: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课堂探究案】1.(22分)古今中外的城市化进程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登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埠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新兴城市兴起的有利条件(2分)。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3分)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对各个城市的组合仍然没有规定程序……除了继承中世纪时期得到的权利以外,城市没有作为一个法律上的实体而存在。

它没有正式的官员,没有充分的征税权和立法权……那些新兴城市的居民聚集区都变成黄褐色的地方,因为在早期不断受到大量煤烟的熏染。

工厂和工人住宅区也同样到处是沉淀物……工人的住房仓促地建造起来,拥挤在一起……总是缺乏日用品供应。

许多人全家都住在一间单房里。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2)材料二显示英国城市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些问题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

(7分)材料三:1949-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根据《中国城市年鉴2009》整理(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城市化三个主要阶段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特点的主要原因。

(10分)2.(26分)科学技术是近代社会发展、民族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一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1)材料一体现了史学研究的哪种重要方法?根据上表,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科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10分)材料二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

“学者也,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者也,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

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2)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张准所述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

列举20世纪初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及对“科学本体”所带来的影响。

(8分)材料三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

党和政府克服……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1958年起我国国防科技发展需克服的“严重困难”指什么?并结合史实指山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

(8分)【课堂训练案】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2、新中国成立后,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一职,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

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

”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积极性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3、毛泽东主持制定1954年宪法,广泛征求意见,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5亿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条。

这说明1954年宪法()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建立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下列外交政策和活动体现这一思想的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改善与美国的关系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①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5、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次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旧金山会议D.26届联大6、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B.舆论的大力宣传C.传统名剧的再现D.文化教育大跃进的推动7、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讲话中指出:“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

”“(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

”该讲话()A.反映了科学文化工作政治化的方向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C.打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束缚D.促使“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8、邓小平指出:“如果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10.经济学家厉以宁1959年作诗:“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