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词解释
一、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二、雄性不育系:是一种雄性退化(主要是花粉退化)但雌蕊正常的母水稻,由于花粉无力生活,不能自花授粉结实,只有依靠外来花粉才能受精结实。因此,借助这种母水稻作为遗传工具,通过人工辅助授粉的办法,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种子。
三、保持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所产生后代,仍然是雄性不育的。因此,借助保持系,不育系就能一代一代地繁殖下去。
四、恢复系:是一种正常的水稻品种,它的特殊功能是用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所产生的杂交种雄性恢复正常,能自交结实,如果该杂交种有优势的话,就可用于生产。
五、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雄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
六、两系杂交稻:一种命名为光温敏不育系的水稻,其育性转换与日照长短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它表现雄性不育;在短日平温条件下,恢复雄性可育。利用光温敏不育系发展杂交水稻,在夏季长日照下可用来与恢复系制种,在秋季或在海南春季可以繁殖自身,不再需要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因此用光温敏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稻叫做两系杂交稻。
七、超级杂交稻:水稻超高产育种,是近20多年来不少国家和研究单位的重点项目。日本率先于1981年开展了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在15年内把水稻的产量提高50%。国际水稻研究所1989年启动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要求2000年育成产量比当时最高品种高20%-25%的超级稻。但他们的计划至今未实现。我国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其中一季杂交稻的产量指标为,第一期(1996-2000年)亩产700公斤,第二期(2001-2005年)亩产800公斤。
1、安全齐穗期: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花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
2、拔节: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3、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生产上也.
'. 常称拔节长穗期。
4、保花肥:防止颖花退化的肥料称为保花肥,一般雌雄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
5、超重期:指种子出苗后经过一定的生长,植株总干重超过原有种子干重的时期。
6、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7、出叶间隔: 相邻两片叶伸出的时间间隔,称为出叶间隔。
8、促花肥: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
9、稻谷催芽: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
10、生态需水: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适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而需要的水。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11、稻米品质:稻米在加工、外观、食用、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性,它既反映稻米内在自然属性,又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一组综合性状。
13、断奶肥:幼苗在1叶1心时,胚乳中贮藏的氮已经用完,是氮断奶期,为了满足这时幼苗生长对氮的需要而施用肥料,一般生产上1叶1心时施用。
14、垩白度:垩白米率与垩白面积的乘积为垩白度。
15、垩白米率:是整精米中垩白米粒的百分比
16、垩白面积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百分比。
17、发根率:单位时间或单位地上部干重的必根能力,如发根重对地上部干重的百分重表示。
18、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
19、发育特性:指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
20、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21、返青期: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22、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23、分蘖节: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24、分蘖期: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25、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6、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7、高峰苗期:生产上把分蘖增加,至拔节或稍前分蘖不再增加,全田茎蘖苗最.
'. 多的时期称最高茎蘖数期(或高峰苗期)。
28、高效叶面积:指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面积。
29、高效叶面积率:高效叶在群体叶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高效叶面积率。
30、搁田:又称为晒田、烤田。中期搁田是指分蘖末拔节穗分化初进行的脱水露田。
31、够苗期: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时期或叶龄期。
32、灌溉定额: 稻田需水量减去能够有效利用的天然降水量,单位面积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称为灌溉定额。
33、糊化温度:稻米淀粉在热水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不可逆膨胀形成淀粉糊时的温度。
34、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35、加工品质:它反映稻米对加工的适应性,又称碾磨品质。
36、胶稠度:米粉充分糊化形成米胶特性。
37、结实率:饱满谷粒占总粒数的比例。
38、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经济产品器官(稻谷或糙米)的收获量。
39、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的比重,称为经济系数。
40、库限制型品种:颖花形成能力较弱,颖花量小,出穗期单位叶面积和出穗后积累的单位干物质负担的颖花量小,结实率较高且稳定,茎鞘的物质输出率低的品种。这类品种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增库就能增产。在栽培策略上,以增加群体的总颖花量为主攻目标。
41、源限制型品种:颖花形成能力强,库容量大且相对过剩,结实率偏低且不稳定,茎、鞘物质的输出率(茎、鞘输出干重占出穗期干重的%)与转换率(茎、鞘输出干重占籽粒增重的%)高,成熟期茎、鞘残留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少的品种。在库容一定的情况下,产量随源的增加而增加,在栽培策略上,以增加抽穗前的茎、鞘贮存物和出穗后的光合生产为主攻目标。
42源库互作型:库源特性介于源限制型品种和库限制型品种之间或库容量虽大,但结实率也高,源库共同制约其产量形成,增源或增库均可增产。这类品种源、库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强,措施的回旋余地也较大,栽培策略上应根据具体条件而定。
43、离乳期:水稻幼苗生长至3叶期前后,胚乳养分基本耗尽,幼苗生长不再依赖于胚乳养分,完全从异养转至自养的生长时期。
44、粒叶比: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体的总颖花数、总粒数和总粒种(产量)的比值。
45、全生育期:水稻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
'. 46、群体质量:反映群体发育优劣的多项性状指标的优化值的综合状况。
47、晒田:又名烤田或搁田,是指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花前的排水晒田,是我国水稻灌溉技术中的一项独特的措施。
48、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
49、生物产量:指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一般指地上部植株所有干物质的收获量。
50、生殖生长期: 是结实器官的生长,包括稻穗的分化形成和开花结实,分长穗期和结实期。
51、水稻标准化栽培:是指以稻作生产全过程为对象,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合理地运用 “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标准化原则,对水稻生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促进先进的稻作生产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水稻的产品安全与质量,达到水稻生产的增产、降耗、增效的目的
52、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指能不断优化群体结构,实现优质高产的各项形态、生理指标.
53、水稻旱种:就是选用耐旱性较强、丰产性能好的水稻品种,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和辅之以必要的灌溉,满足其生理需水,达到丰产的一种最佳节水型种稻方式。
54、水稻抛秧: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且分丛的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秧苗移植方式。
55、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
56、腾发比:蒸腾量与科间蒸发量与自由水面蒸发量之比。
57、腾发量: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称腾发量。
58、脱氮损失:在淹水条件下施入的氮素经消化与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氮素损失。
59、外观品质,或称市场(商品)品质,它体现吸引消费者的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有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透明度、粒形,裂纹等。
60、卫生品质:主要是稻米中农药及重金属元素(如砷、镉、汞、铅) 等有害成分的残留状况等。
61、营养品质:指精米中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等养分的含量与组成,以及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等。
62、无效分蘖: 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63、无效分蘖期: 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
64、无效叶面积:抽穗期存活的无效分蘖的叶面积。 .
'. 65、心白:在籽粒充实过程中,米粒中心部因距离背部疏导组织和周边运输组织较远,易导致充实不良,在籽粒失水后淀粉粒间产生空隙,形成对光线的折射,从而形成中心不透明的白色部分,成为心白。
66、秧龄: 一般指水稻从播种到拔秧的秧田日数或叶龄。
67、叶龄模式: 以叶龄为基准,对水稻生育进程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的叶龄模式、高产群体叶龄模式和栽培技术叶龄模式。
68、叶龄余数: 为稻单茎待出的叶数。
69、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绿色叶面积,是一个比值。
70、叶蘖同伸规则:n叶抽出,n-3叶腋分蘖抽出,分蘖的分蘖与主茎相似。
71、叶枕距:指稻麦类作物倒1叶和倒2叶叶枕上下间的距离,倒1叶未抽出时为负,抽出后以正值表示。
72、营养生长期: 指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增长,并为过渡到生殖生长期积累必要的养分,分幼苗期和分蘖期。
73、颖花根活量:抽穗期单位根活量(根量与活力)承载的籽粒数(重)。
74、有效分蘖: 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蘖。
75、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在该叶龄前发生的分蘖一般成为有效分蘖,在该叶龄期后发生的分蘖为无效分蘖,这个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的转换叶龄期称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一般为N-n。
76、有效分蘖期:在分蘖期内发生有效分蘖的时期称有效分蘖期。
77、有效叶面积:指有效茎蘖的叶面积.
78、有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在总叶面积中的比例,称有效叶面积率。
79、有效总茎蘖数决定期: 生产上把从见蘖(起始分蘖)开始,总茎蘖数增加到与最后穗数相等的时期,称有效总茎蘖数(有效穗数)决定期.
80、幼苗期: 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81、源: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82、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农民称之为“秧荪稻”、“二道谷子”、“抱荪谷”、“二抽稻”等。
83、蒸腾比:蒸腾量与自由水面蒸发量之比。
84、整精米率:整粒精米重量与稻谷重量的百分率。
85、总茎蘖数:生产上把单位面积上主茎和分蘖总数合称总茎蘖数。
86、库容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的乘积,即单位面积产量的“容纳能力”。
87、重叠生育型: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的水稻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