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主要指个体在从业过程中对自身职业做出的肯定性评价,医学生作为医
院的后备军,其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对其后期的工作有较大影响,关系到其工作质量和
工作态度。在美国,医生属于高尚且备受尊敬的职业,同时医生的工作也是社会价值
认可程度最高的职业类型[1]。但由于当前我国在政策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加之
当前诸多社会舆论的负面引导,造成我国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
1医学生职业认同特点和有关因素分析
1.1医学生职业认同特点 有关调查显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特点受到专业的影
响,总体看来,中医专业的学生对职业认同感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专业的医
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承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情感维度的调查
中,得分情况由低到高的次序分别为口腔、针灸、临床和中医,得分情况依次为3.46、
3.53、3.60和3.74;在职业承诺的维度上面得分由低到高的次序依次为口腔、针灸、
临床和中医,以上四个专业的得分情况依次为3.40、3.44、3.49和3.67;在职业价
值维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得分情况的由低至高排序依次为临床、口腔、针灸和中医,
以上四个专业的得分情况由低至高分别为3.60、3.60、3.70和3.85。由此可见,中
医专业的医学生在职业认同感的三项调查中的得分均呈现出显著优势。有关人员对不
同学历的医学生职业认同感进行了调查,结果仍然呈现出显著差异性,结果显示,在
职业认知维度方面,博士生的得分最高,由此可见医学博士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该专业;
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承诺和职业行为、职业期望及职业价值观等方面调查显示,
本科生的得分最高。由此可见,医学生的学历高低与职业承诺的水平呈现相反作用,
该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学制的增长愈加增强了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造成
职业忠诚度降低的状况。
1.2医学生职业认同相关因素分析 有关调查显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受到性别
因素的影响,男女医学生在其职业的未来期望中体现出显著差异,其中男性职业的得
分为3.75,女性职业的行业得分为3.57;职业期望维度的调查中显示,男生得分为
3.73,女生得分为3.57,男生的分数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对医学生的职业情感
有显著影响,有关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的医学生职业情感得分为3.62,非独生子女
的得分为3.48,独生子女的职业情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同时医学生是否为学生
干部对其职业认同感具有影响,学生干部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行
为、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2]。
2医学生职业认同的主观体验
2.1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内容 医学生对于职业认同的内容主要包含对从医环境的
认识和期待、对医生职业特性的认识、学医过程感想、对当前心态的描述、对未来的
期待几方面。诸多医学生在其医疗环境的描述中体现出对未来从医环境的重视和期
待,同时希望能够改善当前的医患关系。诸多医学生在职业特性认知的调查中表达个
人的观点,例如,医学专业的选择,是一种社会责任的选择,诸多医学生将医生的职
业特性理解为奉献和责任。部分同学认为医生职业不具有优势。诸多医学生在学习的
过程中对于学医过程的总结通常为苦和累。部分学生在学医角度表达了对过程的感
悟:医生的职业特性要求我们需具备耐心和坚持的毅力,体现出对于医学的正能量认
识[3]。部分学生表达出学医的后悔心态,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学医表现出积极的应对
态度。
2.2影响医学生职业认同的障碍
2.2.1"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政策 通常国外发生医疗事故的理赔由保险公司来
承担,医生不会由于医疗事故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在该方面的政策要求医疗事故发生
之后,医生证明自己无错的方式仅有两种,即患者证明或者自己证明。我国有关"患
者为中心"的法律法规造成医生无形中形成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由此便会产生过度
检查和过度治疗的状况,由此不断加深医患之间的矛盾,对诸多医学生形成误导。
2.2.2医疗人事制度充满挑战 医学生的学习过于苦累且学生课程繁杂、考试较
多,毕业从业之后仍然面临诸多专业考试。当前我国上海市试行了《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养》的政策,将医疗人事的发展不断推进,该种情况造成医生三年基地医院培养后
进行二次择业的选择,打破了医学生毕业后待在固定医院的模式,医生面临三年住院
培养后的二次择业[4]。诸多医学生认为医学专业的压力过大,职业的未知性较大,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3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措施
3.1营造和谐环境 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需要从五方面进行加强,即加大政
府对医疗的投入力度,争取将我国的医生和教师待遇平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保障患者
利益的同时保障医生的利益,任何改革均需照顾医患双方的利益,由此来提高医疗水
平;媒体应当在医患沟通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公众需加强对医生的理解、医
院需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3.2积极进行医学教育 医学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医学生具备正面的职业认同感,
由此各大医院需要在招生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医科院校的学生。高校需要不断强化医学
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目标教育。同时高校需要改革课程,使医学生能够提
早临床实习。
3.3促进医学生自我成长 医学生的代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教学水平,同时
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及时为学生传递正能量,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同时提高学
生临床技能。同时高校需要对内部的世袭制度进行完善,并启用奖惩机制,针对实习
过程中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进行监控,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保障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各大医学院校应当对医学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医学生形成
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对医
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沟通能力训练。同时高校应当为医学生创设良好的医疗环境,对其
职业的规划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职业责任感,增加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正面思
想。(弘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