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地质学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大 构造圈闭 地层圈闭 水动力圈闭 复合圈闭 类

1.背斜圈 1.岩性圈 1.构造鼻和阶 1.构造-地层复


地型水动力圈 合圈闭

2.断层圈 2.不整合 2.单斜型水动 2.水动力-构造
亚闭
圈闭
力圈闭
复合圈闭
3.裂缝性 3.礁型圈 3.纯水动力圈 3.地层-水动力
背斜圈闭 闭

复合圈闭
类 4.刺穿圈 4.沥青封
沿岸带透镜体岩 性圈闭和油气藏
沿岸带附近 常是透镜型砂岩 体圈闭和油气藏 富集地带。其中 沿岸堡坝常大致 平行岸线展布, 有时不同层位的 堡坝砂岩体及油 气藏带的位置随 岸线的迁移而改 变其位置。
透镜型岩性油 气藏的储集体 也可以是碳酸 盐岩—鲕粒、 粒屑生物灰岩 等。
图为美国得克萨斯州罗开 特县托德油田西翼的高产 “海百合灰岩”中的油气 藏为一典型例子。该油气 藏储集体为鲕状、粒屑生 物灰岩组成。
碳酸盐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和油气藏
储层为碳酸盐岩的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在 数量上并不太多。
比较著名的有美国胡果顿-潘汉德气田。该气田为一 单斜构造,产层为下二叠统多孔鲕状石灰岩和白云岩, 自东向西多孔碳酸盐岩逐渐减少,泥质含量增加,最后 为红色页岩和砂岩所代替而形成圈闭。该气田也有一定 的水动力作用。
(1)透镜体岩性圈闭和 油气藏
透镜体岩性圈闭四 周均为非渗透性岩层,无 溢出点,圈闭的大小受非 渗透性围岩所限,难以形 成大规模的油气藏。储集 层可以是碎屑岩和碳酸盐 岩。
碎屑岩透镜体岩性油 气藏主要发育在岸带附近, 常见的有河道砂体,三角 洲分流河道砂体,沿岸带 分布的河口坝、堡坝砂体。
河道砂透镜 体岩性圈闭 和油气藏
藏等主要类型
一、岩性油气藏
(一)岩性圈闭的概念 岩性圈闭:储集层的岩性在横向上 发生变化,四周或上倾方向为非渗 透性岩层遮挡而形成的圈闭称岩性 圈闭。聚集油气之后形成岩性油气 藏。
基本特征:储层的连续性差,多以 碎屑岩为主,一般规模较小。多属 自生自储原生油气藏。
2、分类
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可将 岩性油气藏分为两种类型,储集层的岩 性变化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称为沉积 圈闭,它包括透镜型岩性圈闭和上倾尖 灭型岩性圈闭。若是储集层岩性变化是 在成岩后生过程中形成的,则称为成岩 圈闭,它包括储集层部分变为非渗透遮 挡和非储集层部分变为渗透性储集体而 形成的圈闭。
河道砂 体是碎屑岩 透镜体岩性 油气藏的主 要类型。
三角洲分流河道砂透镜体岩性圈闭和油气藏 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碎屑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有时沿岸带多种砂岩体类型互相叠置连片组成复合砂岩体,形成 规模较大的复合砂体岩性油藏。
图为俄克拉荷马 州大塞米诺尔区 布奇段分流河道 砂岩体与蒙塔那 州泡得河盆地钟 溪油田中堡坝和 河口坝复合砂体 组成的“穆迪砂 岩”油气藏。
发育的沉积类型与透镜体岩性 圈闭类似,前缘或侧翼、滨岸砂 坝、水下扇的前缘或侧翼等。由 于岸线附近常形成与岩性尖灭有 关的呈带状分布的油气藏,故常 把这类油气藏带称海滨线油气藏 带。
图为美国得克萨 斯州墨西哥湾沿 岸地区始新统雅 古·杰克逊砂岩 和渐新统弗里 奥·维克斯堡砂 岩中的油气藏就 是海滨线油气藏 带的典型实例之 一。该带许多油 气藏的位置都是 由渗透性砂岩向 上倾方向变为非 渗透岩层的尖灭 线所限定的。
(2)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和油气藏
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上倾方向为非渗透性岩层
遮挡,油气仍成层状分布,圈闭的闭合面积由通过溢 出点的储集层构造等高线和岩性尖灭线所圈定,两者 在平面上必须闭合才能形成圈闭。在平面上,岩性尖 灭线和构造等高线有三种组合形式:
①、弯曲的尖 灭线与平直的构 造等高线(图中 A);
②、平直的尖 灭线与弯曲的构 造等高线(图中 B);
③、两者都弯 曲(图中C)。
发育的沉积背景
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储层多
以碎屑岩为主,也有 碳酸盐岩 储集层。从岩性油气藏的储层类 型来看,此类油气藏的发育背景 多在正向构造的围翼、端部或负 向构造的斜坡上,也就是湖进湖 退比较频繁的岸带。
碎屑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和油 气藏
在不整合面上由于地层超覆沉积的砂岩体直接与 不整合面接触,不整合面从下面与储集层上倾方向 相切,并对储集层上倾方向起支撑和封闭作用。储 集层的下倾方向则为水体或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
不整合油气藏的特点
1)不整合油气藏上倾方向为不整合遮挡所限, 下倾方向油(气)水界面与油(气)层顶面构 造等高线相平行。
2)不整合油气藏的储集层岩性和产状多样。
3)不整合油气藏多发育在地壳升降运动较频 繁、沉积间断较多的地区。
4)不整合油气藏伴随的圈闭类型较多。
(1)地层超覆(不整合面上)圈闭和油气藏
美国潘汉德--胡果顿气田, 地跨19个县,面积20235平 方千米,探明天然气储量3 144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五位
(3)成岩圈闭和油气藏
透镜体等岩性油气藏有 的是在低渗透层中局部受到成岩 后生改造成为不规则的高渗透岩 体。多为碳酸盐岩层中受白云岩 化和溶蚀作用所致。
图为俄亥俄州及印第安 纳州的利玛—印第 安纳油气田的特伦 顿灰岩(中奥陶统) 油气藏。该油气田 横跨辛辛那提和芬 德莱隆起,长达 250km,最大宽度为 64km。油气藏分布 在白云岩化和溶蚀 形成的次生白云岩 储集体中,除白云 岩孔隙外,还有大 量溶蚀孔、洞,各 地段油气丰富程度 主要取决于它的孔、 渗性。
二、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
1、概念
指储集层的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封闭而 形成的圈闭。储层可位于不整合面之上或之下(图 中B、C、D、E)。
不整合圈闭的闭合面积由不整合遮挡线与储集层 顶面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圈定的闭合区决定。
2、分类
根据不整合圈闭形成条件及储层特征可将不整 合圈闭和油气藏分成:地层超覆(不整面上)圈闭和 油气藏、不整合面下(削蚀)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 古潜山圈闭和油气藏、基岩油气藏。

闭圈闭
4.构造-地层- 水动力复合圈闭
5.多因素 5.多因素 构造圈闭 地层圈闭
第三节 地层圈闭和油气藏
地层圈闭:由于储 集层的岩性在横向 上发生变化或地层 层序产生沉积中断 被非渗透性岩层所 封闭而形成的闭合 油气低势区称为地 层圈闭,在其中聚 集了烃类之后则称 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有岩 性油气藏、不整合 油气藏、礁型油气 藏和沥青封闭油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