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

浅析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

[ 摘 要】 翻译 目的论( s k o p o s t h e o r y ) 主要 强调翻译 目的 , 是德 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 心所在 。介 绍 了 目的论 的三
个经典 原则 , 即 目的原则( s k o p o s r u l e ) 、 连贯原则( c o h e r e n c e r u l e ) 与忠诚原则 ( i f d e l i t y ul r e ) , 并在 此基础 上挖 掘 了 目的 论 在 翻 译 市 场 背景 下呈 现 的功 பைடு நூலகம் 性 、 技 术性 与道 德 性 。 [ 关键词 ]目的论 ; 原 则; 新解

根据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诸 多观点 , 翻译 是一个 目的性极 强的交 际活动 , 译者的任务是在不 同的文化群 体之 间实 现有 效 的 沟通 。综 观 目的 论 在 西 方 世 界 的 发 展 及 其 在 中 国 学 界 的 译
介、 肯定 、 传播 、 接受与批评过程 , 焦 点多集中于其 三大 原则 , 即 目的原则 ( s k o p o s ul r e ) 、 连贯原则 ( c o h e r e n c e ul r e ) 与 忠诚原 则

可接受 的 、 可读 的。翻译 过程 中涉及 的主体包 括信息 发送 者 、
信息接收者、 赞助 商、 译 者等 。文本 的意义 在于文 本读者 接 收 和理解文本 , 以及 文本功 能的实现 , 译者 能做 的和该做 的就在 于生成对 于译语文化读者有意义 的文本 。此 外 , 译者 的意图与 原文作者 的意 图要实现平衡以达到原文作者 、 译者 与 目的语 读 者 之间和谐 的关 系。 忠诚原则 , 是 指翻译和 原语文 本之 间的语 际连贯 , 即原 文 与译文之间应该保持语 际连贯一致 ( i n t e r t e x t u a l c o h e r e n c e ) , 与 忠实于原文的说法相类似 , 其 中忠诚 的形 式和程度 由翻译任 务 的 目的及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 而定 , 一方 面要求译者要 忠于原 文作者 , 要平 衡原文作 者的意 图和 目的, 另 一 方 面 要 求 译 者 有 责任和 义务 向原文 作者 、 客户 、 译者读 者等对象解 释 自己在 翻 译过程 中所做的选择 。 二、 目的论 三 新 解 目的论 对于翻译 的描述包括三个不 可或缺的部分 , 即翻译 过程 、 译者和原文 , 为 了达 到诸多 目的与意图 , 译者 必须做 出一 系列的选择 , 主要 在于是 否保 留和传 达原文 的信 息 、 语 言特征
种, 即译 者 本 人 和 需 要 翻译 服 务 的 机 构 或 者 个 人 , 译 者 本 人 发 起 翻译任务 占大多数 , 自己根据需要 确定预期 的译文读 者或者
“ 目的” 源于希腊语“ s k o p o s ” , 含义是 目的、 目标 , 功能 翻译 学 派用其特指 翻译 目的或者 翻译行 为 的 目的 , 此外 , 还有 a i m ( 翻译行 为最 终的结果 ) 、 p u r p o s e ( 翻译过程 中的各个 阶段和 阶
第2 8卷第 2 2期
总第 1 6 4期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U B EI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2 8 . N O. 2 2 ( G e n . N O . 1 6 4 ) N o v . ( 1 a s t h a l f ) 2 0 1 5
( i f d e l i t y r u l e ) , 三 者 的等 级 不 一 , 连 贯原则高于忠诚原 则 , 同 时 二 者 服 从 目的原 则 。
和 内容。 首先 , 翻译过程是一种 环环 相扣 的交 际活 动 , 是 由翻译发 起 者、 原文作者 、 原文 、 译者、 译本和译语读者 或接收者构成 的、 相互制 约的人类行为 ( h u m a n a c i t o n ) 。其中翻译发起者 分为两
2 0 1 5年 1 1 月( 下)
浅 析 翻 译 目的论 的三 原 则
黄 海 英 , 邓 华
( 1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 院公共基础课部 , 湖南衡 阳 4 2 1 0 0 5 ; 2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 院环境艺术学 院 , 湖南衡 阳 4 2 1 0 0 5 )
[ 中图分 类号 ]G 6 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1 — 5 9 1 8 ( 2 0 1 5 ) 2 2 — 0 1 5 9 — 0 2
[ 本刊网址]h t t p : / / w w w. h b x b . n e t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5 . 2 2 . 0 7 6 功 能派 翻译理论兴起 于 2 0世 纪 7 O年代 的德 国, 历经 四个 阶段 的发 展 得 以 丰 富 。汉 斯 ・ 弗 米 尔 提 出 的 翻 译 目的论 , 经 由 克里斯 汀娜 ・ 诺德在其翻译培训课程 中充实之后 , 逐渐成为 功 能派翻译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目的论 主要强调翻译 目的 , 认 为 翻 译 目 的决 定 翻 译 过 程 中翻 译 策 略和 方 法 的 选 择 与 运 用 , 而 且 目的在 翻译 过程 中体 现为 三种 形式 : 译者 翻译 行为 的 目的 , 基于原作的译本 的交 际 目的以及使 用特定 翻译策 略和 方法 的 目的。翻译 目的体现有的直接出现在译本 的前言、 后记 甚至 注 释当中 , 有 的则 间接地体现在译作文本 和译者为实现特 定翻译 目的而采用 的特定 的翻译 策 略和方法 当 中。对译 者翻译 目的 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 译者翻译风格及其 成因 , 尤其 是细致 深入的译本 研究 , 更有利于翻译批评的健康有序的开展。 目的 论 经 典 三 原 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