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台湾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存在至今与美国干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大的外部障碍。

围绕台湾问题,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在不同时期对台湾政策的变化,从而揭示出美国干涉台湾的目的以及导致中美关系不能完全正常化的原因, 并对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方针以及中美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进行阐述和剖析。

中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
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台湾问题,统一
1945 年,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 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 遂为今后中美两国之间对立埋下隐患。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与斯大林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从而挫败了美国分裂中苏关系的阴谋。

中美两国关系也随之更加恶化。

进入21世纪后,中美关系虽时有波折,但仍保持着向前发展的势头。

台湾问题作为中美之间最重要、敏感的问题,仍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回顾历史,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在美国插手作用下形成的,美国坚持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这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

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而干预台湾
问题,目的是从在亚洲战略利益出发。

早在1853年。

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就看到了台湾对美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他曾提出:美国要在亚洲有所作为,必先控制台湾。

因而就此形成迄今为止美国历代决策人的一致见解。

麦克阿瑟更把台湾称作“一艘航空母舰”。

可以说,控制了台湾就可以对中国和亚洲的战略安全造成重要影响。

另外,自五十年代以来,美国资本快速涌入台湾,此后,从经济利益方面增加了对台湾的控制。

同时为美国在东南亚的海外贸易开通航道,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利益不断向亚太地区拓展。

意识形态的影响。

美国是个意识形态非常强烈的国家,意识形态是左右美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五、六十年代,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力量在二战后的迅速发展,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为洪水猛兽。

对中国实行了封锁、孤立、包围政策,且把台湾作为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政策的重点,在远东反共、反华的基地。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一些具有冷战思维定式的美国人又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视其为对手,硬要把中国塑造成“假想敌”,主张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

美国部分人认为,美国靠扩大自己的意识形态赢得了冷战,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美国应以传播美国民主为对外战略宗旨,以保持美国的霸主地位。

而台湾则是他们眼中“民主”的一个典范,企图以此瓦解中国的社会主义。

“中国威胁论”的影响。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人们都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迅速发展。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开始兴起了“中国威胁论”,即“中国军事威胁论”; “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全面危机论”;还有以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书为代表的中国“儒家文明威胁论”等等,他们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必然会威胁到美国。

因此,要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而台湾问题是遏制中国的一张好牌。

如果美国能把由台独而引起的台湾海峡紧张局势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则不仅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
实际的利益损失,反而可以利用台湾紧张局势来遏制中国,从战略上破坏中国进行四化建设的国际环境,还可以增加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对华恐惧心理,以便维护它们霸权地位,确保它们的最大既得利益。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曾说过:“世界上有人怕中国发达,主要怕两点,一是怕中国发展起来后会称霸,另一点怕中国发展起来会同他们竞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实质。

受美国国内政治思潮的影响。

近五十年来,在美国历次大选中的一条不成文的定律是:两党候选人在大选的相互攻讦中都要大打“中国牌”、“台湾牌”
,高唱反华论调。

这也是美国历届总统在竞选前后赢得国内舆论支持、争取选票屡试不爽的法宝。

再加上保守主义思潮的掣肘:从总体上突出意识形态,对共产主义必欲除之而后快,主张对中国实施强硬态度。

还有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九次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反华议案,在台湾问题上强调台湾是一个民主政体,美国对它负有法律和道义上的义务,不能弃之不顾等。

还有贸易保护主义,新孤立主义的影响等等。

此外,台湾在美国的游说活动非常猖狂,对美国制定相关政策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受台湾赞助的卡西迪公关公司就自称对李登辉能访美“大大有功”。

中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明确的, 1995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就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八项主张中指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绝不容许分割”。

1993年和2000年,中国政府先后两次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他国无权干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很明确,那就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同时,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台湾的前途只有一条,就是在一个中国
的原则下走向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并再次强调指出:台湾当局不能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这些主张是任何一个愿意与我国保持正常关系的国家都必须注意的。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原则下,祖国大陆一直不断进行着切实的努力。

然而,台湾当局的分裂活动和“台独”活动在美国的支持下也不断的猖獗,这使台湾问题日益复杂化。

这就给两岸关系发展及祖国和平统一带来新的挑战。

为此,中国政府绝不会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径坐视不管。

中美两国,一个世界是上最发达的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世界上都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在维护世界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负有重大责任。

两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具潜力。

双方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原则, 积极寻求国家利益的汇合点, 扩大合作, 缩小分歧。

美国应该了解: 在台湾问题上, 中国并没有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而美国所伤害的正是中国最重大的国家利益和最根本的民族感情。

冷战后, 国际关系中有一个“合作安全”的新概念, 即认为“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安全”之上。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中美双方不应再损害彼此最为根本的国家利益。

台湾问题是事关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感情的大事, 也是今后中美关系能否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围绕着台湾问题, 世纪之交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包括: (1)防止台独。

保持海峡安全与稳定的最好方式就是除去“台独”这个“导火索”。

(2) 减少对台军售。

美国应该按照《“八·一七”公报》精神, 逐渐递减对台军售, 不将台湾纳入其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也不通过所谓“加强台湾安全法”。

(3) 不干涉中
国统一进程。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 而且, 就某种意义而言,通过“一国两制”方式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 与美国的利益并不冲突。

就两岸关系而言, 实现祖国统一乃中华民族之大局所在、大理所在、大义所在。

祖国大陆倡导通过“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就是实现这一历史目标的现实而又可行的模式。

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可包括: (1) 政治谈判。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作为第一步, 两岸可先就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进行谈判。

(2) 实现“三通”。

目前真正攸关台湾2100 多万同胞和12 亿大陆同胞权益的问题, 就是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3) 增加互信。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根同源, 不应该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不能解决。

百年不遇的大地震之后, 共同面对天灾的同胞之情再次拉近了海峡两岸的距离。

台湾各政党大陆之行和贸易不断加强, 是大陆和台湾良好发展的开局。

然而,“两国论”是两岸关系的绊脚石。

海峡两岸僵局是否能被打破, 还要看台湾当局的态度。

总之, 展望未来, 挑战与机遇并存。

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可通过四个方面实现: (1) 战略安全方面“互不为敌”; (2) 经贸方面平等互利; (3) 意识形态方面求同存异; (4) 在中国统一问题上, 美国不干涉中国内政。

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 任何人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苦果”, 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实现国家统一的意志和能力。

止戈为武, 文武成斌。

在台湾问题上, 祖国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

也要防止“台独”和外来势力的干涉。

中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参考文献:[1]苏格.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J ]1 世界知识, (5)
[2]金灿荣.战后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J ]1 海峡月刊,2002
[3]人民网-海峡两岸频道,2007
[4] 赵宝煦. 台湾问题: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J ]. 新华文摘, 1997, (5).
[5] 王中人. 细勘“中国威胁论”[ J ]. 世界知识, 1997, (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