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浅议淠史杭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浅议淠史杭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地变成 了今 天 的鱼米之 乡 , 被誉 为新 中 国治水历 史上 的
一
淠史 杭灌 区的规 划设计是 经 2 0多年努力 , 在广 泛深 入地调查 、 复 论证 、 反 不断 总 结修 正 提 高 的基 础 上 产 生 的。灌 区建设布局 的指 导思想是 : 充分利用一切水源 , 、 蓄 引、 提并举 , 扩大灌溉 面积 , 建立一 个渠 、 、 、 库 塘 站联合 运 用以及大 、 小型水利工程结合 的“ 中、 长藤结瓜 ” 的灌 溉 式
2 1 3 在 灌 区服 务理 念上 , 学调度 促进 了灌 区 .. 科
持 续发展
全 面分 析灌 区水资 源状况 和作物 种植 情况 , 本着 量 人为出 、 先栽后保 、 节制供水 的原则制 定科学 合理 的年度 供水预案 , 以淠史 杭灌 区管 理工 作会 议形 式 , 中讨论 , 集 民主决策 。抓住水 资 源统一 调度 的 主动性 , 筹 灌 区城 统 乡供水 、 农业 供 水 、 下 游供 水 以及 灌 溉 与 发 电 的关 工 上 系, 通过 轮灌 、 错峰 、 强计量 、 加 水价调节等技术 、 经济 和管 理等措施 , 进水 资源科 学 配置 , 大供水 协 调 , 促 加 缓解 跨
Ma ., y 201 2
浅 议 淠 史 杭 灌 区 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发 展
檀 祥 云
( 安徽省淠史杭灌 区管理总局 工 程管理处 , 安徽 六安 2 70 ) 3 0 5
[ 要] 淠 史杭 灌 区在 5 摘 0多年 的历 史发展 中 , 造 出人 与 自然 和谐 相 处 的 范例 , 创 已经 成 为推 动地 方 经济和 社会 发展 不 可缺 少的重 要 基 础 设施 。淠 史杭 灌 区在 由传 统 水利 向现 代 水 利 、 可 持 续发展 水 利转化 的道 路上 进行 积极 的探 索 , 累 了宝贵 的 经验 。 积
2 1 1 科 学、 .. 合理 的规 划是 淠 史杭 灌 区得 以顺 利 建成 并发 挥效 益 的基础 纵横交错在 岗峦 起伏 的江淮 大地 上 , 沟通 淠 河 、 史河 、 杭
堰组成的蓄 、 、 引 提相结合 的“ 藤结瓜 式” 长 的灌 溉 系统 , 埠河三大水系 , 横跨江 淮两大 流域 , 实现 了雨洪 资源 的科 学利用 和水 资源 的优化 配置 , 使昔 日赤 地千 里 的贫脊 之
淠 史杭 灌 区位于安 徽省 中西 部和河 南省 东南 部 , 横 跨 江淮两大流域 , 是淠河 、 史河 、 杭埠河 3个 毗邻 灌区的总 称 , 以防洪 、 是 灌溉为主 , 兼有水力 发电 、 城市供水 、 航运和 水产养 殖等 综合 功能 的特大 型水 利工程 , 益范 围涉及 受 安 徽 、 南 2 省 4 市 1 个 县 区, 计 灌 溉 面 积 河 7 设
应对特大暴雨 、 重冰冻等 自然灾 害 , 障 了渠道 的安全 严 保 度汛和供水安全 。
7 . 3×1 h 占 全 省 16 有 效 灌 溉 面 积 73 0 m, /; 6 . 7×1 h 占全省14; 66 0 m, / 粮食产 量 占全省 14 水稻 产 /;
以维修 养护 常态 化 为 目标 , 极践 行 管 养新 措施 。 积
3 3 加快 灌 区发展 的转型 和转 轨 .
() 1 要在管理理念上转型 , 提高发 展的 引领 力 。灌 区
理单位达标考 核。 农 民用水 户协会 的成立 加强 了对 灌 区支 渠及支渠 一
余 干渠 及支渠 的全 面配套 , 力把 新改造 的建 筑物 打造 努
成设计 先进 、 配套齐全 、 准规范 、 标 形象亮丽 的“ 品点 ” 精 , 把全面配套 的渠 系打造 成路 畅林美 的“ 风景线 ” 把灌 区 ,
13×1 m ,占 全 省 国 土 面 积 1 1 ;耕 地 面 积 . 0k /0
复杂下 的安全 运行 。认 真组 织工程 “ 三大查 ”, 持工 程 坚 每周运行快报制度 , 即时掌握 工程 运行情 况 , 险工险段 能 够重点观测 , 各类 险情 能够 早发 现 、 报告 , 时 有效 地 早 及
县 ( ) 跨 乡镇 的上 下 游 之 间 的供 水 矛 盾 , 保 灌 区农 田 区 、 确
适时灌溉 。
度, 形成正 常 化机 制 , 为 区域 生 态文 明建 设 的重 要 依 成
托 ; 自身 效 益上 , 级 管理 单 位 经济 状 况 进 入 良性 循 在 各
环, 管理设施条件 大幅改善 , 职工收入水平有 巨大提高 。
第 l 第 5期 8卷
21 0 2年 5月
水利 科 技 与 经 济
W a e n e v n y S in e a d Te h o o y a d Ec n my tr Co s r a c c e c n c n lg n o o
V0.1 No 5 1 8 .
2 淠史杭 灌 区的历 史经验 以及在发 展 中面 临 的主 要 问题
2 1 纵 观淠 史杭 灌 区持续 发展 的历 程 , 三条 历 . 有 史 经验值 得 借鉴
大水库 、 大渠首 、. 三 2 5×1 k 0 m七级 固定 渠 道 、 多 座 6万
各类渠系建筑物 , 以及 1 0 多 座 中小 型 水 库 、1万 多 座 塘 0 2 2
标, 以先进 的科学技术 和管理 为手段 , 确立 可持续 发展 的 水利新 思路 , 构建适应 市场经济 的水利 新体制 , 培育具有 现代气 息的水利 创新 精神 , 把淠 史杭灌 区建成 配套完 善 、
功能齐全 、 理 科 学 、 务一 流 的效 益工 程和 生态 工 程 , 管 服
十分 细致 , 操作 性很 强 。按 照规 定开 展局 直工 程管 理 以 奖 代补考 核活 动 , 同时 推荐局直 工程 管理 中先进 单位 申
报省级水利工程管 理单 位。 目前 , 红石嘴管 理处 、 三十铺 分局 、 官亭分局先后获得 省二级水 利工程 管理单 位称号 。 2 1 年横排头渠首枢纽工程 准备 申报 国家级水 利工程 管 0 1
淤, 堤顶 道路 的 随时维 护 , 高杆 杂树 杂草 的 有效 清 除 , 堤
防工程基本上实现 了养护 的动态化 。 以工程达标 升级 为 手段 , 进规 范 化管 理 。按 照安 促 徽省水利厅《 区工程考 核标 准》 灌 及有关 技术 规程 , 结合 灌 区系统工程 管理 实际情 况 , 进行 “ 工程 管理考 核 ” 项 专
颗璀璨明珠。
1 淠 史杭 灌 区的 发 展 历 程 及 其 巨大
效 益
1 1 发展 历程 .
从 15 9 8年开工兴 建 至 17 9 2年基 本建 成 通水 的1 4a 里, 在经济极端 困难 、 物资 十分 匮乏 、 术设 备 落后 的条 技
件下 , 安徽 人 民用 十字镐 、 独轮车 等简单工具 , 肩挑 手抬 , 以最高 日上工人数 达 8 0万 人 、 累计 4亿工 日的“ 民战 人 争” 和建设 时 期 每公 顷 不 足 60元 的 国家 投 资 , 挖 了 0 开 6×1 。 0 m 的土方量 , 建起 了纵横 皖西 、 贯皖 中的庞大灌 横 溉系统 , 创造 了新 中国水 利建 设史上的奇迹 。
的 田间 工 程 打 造 成 现 代 化 节 水 技 术 推 广 应 用 的 “ 范 示
片 ” 。
下 田间工程 的管理 , 为节约用 水 和灌 区效 益 的进 一步 发 挥创造 了有力 条件。
3 2 强化 灌 区服务功 能 , . 增强 灌 区主体 效益
在农业 灌溉上 , 灌溉保证率 由 7 %提升到 8 % , 2 0 通过
节水改造新增 灌溉 面积 1 0×1 h 恢 复 和改善 灌 溉面 0 m , 积3 . 3×1 h 灌溉面积达 到7 . 7×1 h 成 为稳 33 0 m , 98 0 m, 产高产的粮食生产基地 ; 在城市供 水上 , 市供水 能力达 城
到 8× 0 农 业 年 新 增 节 水 能 力 5×1 成 为 皖 西 皖 1 m , 0m , 中优 质 的城 市 水 源 供 应 地 ; 生 态 补 水 上 , 强 优 化 调 在 加
[ 收稿 日期 ] 2 1 0 0 0 2— 1— 9 ‘ [ 作者简介 ] 檀祥云 (9 6一) 男 , 17 , 安徽 池州人 , 工程 师 , 主要从事水利 工程 建设 与管理
一
91 —
第 1 第 5期 8卷 21 0 2年 5月
水 利 科 技 与 经 济
W ae n e v n y S in e a d Te h o o y a d Ec n my trCo s r a c c e c n c n lg n o o
Vo .1 No 5 1 8 . M a ., 01 y 2 2
推行水闸管理工作 由粗 放式 管理 向精 细化管 理转变 。通 过对水凼 、 淋沟 、 天洞 的及 时 回填 , 雨 朝 截水 沟 的定 期 清
程、 一流 的管理 、 一流的服务 、 一流 的效益 ” 指导 思想 的要
求, 以科学 发 展观 为 指导 , 以水 资 源 的可 持 续 利用 为 目
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
考评 , 出台了《 安徽省淠史杭灌 区工程检查办法 ( 试行 ) , 》
修订 了《 安徽 省淠 史杭灌 区工 程考核 标准 》 这两项 规定 ,
3 1 抓好灌 区水 利基 础设 施建 设 .
在全面完成灌区三 大渠首 、 2条 总 干渠 和 1 1条 干渠 除险加 固的基础上 , 利用 1 时 间, 0a 完成 2条 总干渠 和剩
[ 关键词] 水 资源 ; 可持 续发展 ; 史杭 灌 区 淠
[ 中图分类号 ] T 2 39 V 1.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号 ] 10 0 6—77 ( 0 2 0 0 9 0 15 2 1 ) 5— 0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