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控制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分散型控制 系
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 mable
Logic Controller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idlebus Control
System)以及各种测量控制仪表已是构成工业自动化的 主要硬件设
施。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电路集成化程度的 提高,单位面
积内大规模集成芯片元器件数越来越多, 所传递的 信号电流也越来
越小,系统的供电电压也越来越低,现已降到 5 V、3 V乃至1.8 V。
因此,芯片对外界的干扰也越趋敏感,所以 显示出来的抗干扰能力也
就越来越低。
想要提高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我们除了在设计控制系统 本
体的时候提高其抗干扰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控制系 统在工程
应用时的抗干扰技术, 例如对噪声的产生以及噪声在传 播途径中加
以有效的抑制等等。
1 电缆的静电屏蔽和电磁屏蔽 在控制系统中线缆非常重要因为
它在控制系统中最长, 容易 通过近场的耦合干扰控制系统, 并且它
还像一根拾取和辐射噪声 的天线。所以用屏蔽来抑制线缆的静电感应
和电磁感应是抗干扰 的方法之一。
1.1 电容性耦合的抑制 静电屏蔽:当受感应导线的外层包上屏蔽
层以后那么感应的 噪声电压便作用在屏蔽层上, 我们在为屏蔽
层提供一个良好的接 地那么屏蔽层上的电压为零所以受感应导体
上的噪声电压也为 零,所以有效的抑制了电场的耦合。 所以我们
在工业现场无论是 电源电缆或是信号电缆都应采用屏蔽电缆。
1.2 电感性耦合的抑制
电感性耦合即为线路间磁场的相互作用。 在这里我们主要谈 谈
采用电磁屏蔽,包括双绞电缆和同轴电缆的使用。
(1)对作为噪声源的导线施行电磁屏蔽
如果我们对一段导线增加屏蔽那么电流流过后, 全部通过导 体
的屏蔽体返回到干扰源。由于流过屏蔽体上的电流产生磁通 量,且与
导体产生的磁通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样在屏蔽体的 外面,不存
在磁通量,既这段导线被屏蔽了。但是在低频时不宜 两端接地。
(2)对作为信号线路施行电磁屏蔽。 信号线路防外界磁场干扰
的最好方法是减少接收环路的面 积以减少干扰磁场对接收环路产生的
磁通量密度。 对于减少接收 环路面积只有加屏蔽体两端接地才可以
做到,才有电磁屏蔽作 用,但是这种情况下电流的频率不宜太低。
(3)双绞线的电磁屏蔽原理及应用。 双绞线本身是一种电磁屏
蔽形式。 对作为噪声源的导线实施电磁屏蔽。
图 1 是双绞线作为噪声源实施电磁屏蔽的原理图。 当双绞线
中有电流流过时在导线绞合所组成的很小的环路内产生相应的
磁通。 而在环路外由于两边导线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反, 产生的
磁 通方向相反从而大部分磁通被抵消。这种方式常用于供电线
路 上。
对信号线实施电磁屏蔽。
图 2 是双绞线信号线实施电磁屏蔽的原理图。 当双绞线在噪
声的磁通中每根导线均被感应出感应电流, 其感应方向如图 2 所
示。这样同一根导线在相邻两个环的两段上流过的感应电流大小 相等
方向相反,从而被抵消。所以在总的效果上,导线并没有产 生感应电
流。
(4)同轴电缆和屏蔽双绞线。 同轴电缆是一种用金属编织网作
屏蔽的电缆, 在很大的范围 内,具有均匀不变的低损耗的特性阻
抗, 可用于高频乃之超高频 的频段。无论是屏蔽双绞线,或者同轴
电缆,为了抑制电容性耦 合,一般是单端接地,通常是在控制室侧接
地。
2 控制系统的接地
从电气角度来看, 大地具有导电性且有无限大的容电量, 所
以我们可以把大地作为一个等电位点或者等电位面。 接地的作用 有
两点:( 1)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如保护地、防雷地、防静 电等。
( 2)抑制干扰,如工作地、屏蔽地、模拟地、数字地等。
下面我们来分析几个例子。
2.1 不屏蔽接地干线会带来干扰
现象:有DCS系统采用单独接地,但信号总是不稳定。
原因:经过现场考察发现,其接地干线长数十米,从楼顶沿 外
墙敷设到接地体,没有穿管屏蔽,过长的接地干线,如果没有 屏蔽措
施,接地干线也象是一根天线, 可以接受大量的干扰信号, 使控制
系统无法稳定工作,乃至系统卡被烧毁。
结论:接地干线应愈短愈好,必要时也应该采取屏蔽措施
2.2 和其它接地系统要保持一定距离
现象:某DCS采用单独接地,发现信号干扰很大。
原因:DCS系统的单独接地体和原有的接地网相距不到 5 m
结论:若DCS采用单独接地,其接地体和电气接地网相距必
须大于5 m,和防雷接地体相距必须大于 20 m。
2.3 等电位接地也要考虑接地引入点的位置
现象:有DCS系统采用等电位接地,但信号中常常出现信号 不
规则的波形。
原因:离DCS的接地引入点不到几米处有大功率电动机的接 地
点。
结论:要保持和防雷地、 大电流高电压设备的接地点有不小
于 10 m 的距离。
3 控制系统的雷电防护
(1)雷电对控制系统侵害的途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 反
击、电磁场辐射等。
(2)雷电电脉冲的基本防护措施: ①屏蔽:屏蔽分
为电缆的屏蔽和控制室的屏蔽。第一,电缆的屏蔽:许多行业规 范对
屏蔽电缆的接地, 原则上是一端接地另一端不接地。 但是单 端接地
只能防静电感应抑制不了电磁感应所产生的干扰。 所以延 伸出了信
号传输线的双层屏蔽, 电缆采用双层屏蔽, 两个屏蔽层 的层与层之
间是绝缘的,内层单端接地,抑制电容性耦合;外层 两端或多端接
地, 抑制电感性耦合。 双层屏蔽电缆的外屏蔽层可 采用下述方法实
现:铠装电缆的铠装层;敷设电缆的金属线槽、 金属管等;钢筋混凝
土结构的电缆沟。第二,控制室的屏蔽:控 制室的屏蔽方式大体有建
筑物的自身屏蔽、 金属网格的格栅型大 空间屏蔽以及金属板材围成
的壳体屏蔽等。 壳体屏蔽的屏蔽效果 最好,但投资也很大,适用于
实验室装置。建筑物自身对屏蔽也 有一定的效果, 但效果不理想。
而格栅型大空间的屏蔽可以通过 选择网格宽度的大小来满足控制系统
的需要, 平衡投资的大小和 效果的好坏,格栅型大空间的屏蔽最为
理想。②合理布线: A减
少感应环路面积以减小互感,从而抑制干扰的电感性耦合。 B和
引下线保持一定距离。 ③浪涌保护器: 浪涌保护器是一种限制瞬 态
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的器件。 其基本原理是, 它并接在被保 护设
备的附近, 在没有浪涌出现时为高阻抗, 当出现浪涌时就在 很短的
时间内( ns 级)将雷电流释放到地使浪涌保护器变为低 阻抗,从而
保护了被保护设备。④接地和等电位连接:防雷工程 的接地系统用于
雷电流的释放; 抑制雷电电磁脉冲的电磁感应和 静电感应; 将分开
的仪表装置通过等电位连接, 以减少控制系统
的设备在金属构件与设备之间或设备与设备之间因雷击产生的 电位
差。
4 控制室的静电防护 静电在工程中的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喷
涂、静电净化、静 电复印等。
4.1 静电放电的特点
( 1)由于静电放电的时间是 ns 级的峰值电流可达数十安培,
所以说瞬间的功率十分巨大。( 2)由于电流波形的上升时间很 短,
即 di/dt 很大,所以可以感应出几百伏乃至上千伏的高电位, 从而
产生出强电场。 由于电流脉冲上升时间极快, 持续时间极短, 所以
产生的静电放电电磁脉冲其能量足以使电子部件中敏感元 件损坏。
4.2 控制室静电防护的基本措施 防止控制系统和电路不受静电
放电的干扰和破坏, 控制室的 设计即静电防护工作区的建立应采取
的基本方法,一般有:
(1)抑制干扰源,减小或消除源头上的静电积累。防止静 电的
产生是最彻底的方法, 从产生静电的原理看, 应该从降低有 关物体
的绝缘度着手,使两物体即使摩擦也不产生或少产生静 电。( 2)铺
设具有一定电阻率的防静电地面,它不仅可以导出 人体静电,也为活
动的设备提供了静电接地的条件。( 3)操作
人员宜穿防静电制服。 防静电制服通常是由导电纤维或经抗静电 改
性的织物制成。用于防止人体静电的积累。( 4)操作人员穿 防静电
鞋也是一种可行的措施。 因为人是导体, 在人体静电防护 中最主要
的措施是保证人体始终静电接地。( 5)控制柜以及电 缆的屏蔽层都
必须保持良好的接地。( 6)设置温、湿度控制。
上述诸措施中, 控制控制室的温度和湿度和防静电地面的设 置
和接地必须在控制室的设计阶段提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