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学号:20112104001 专业:学科教学(语文)姓名:曾玉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动,课堂教学需要不断地创新。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掌握必备课堂教学技能,还要达到教学艺术化,才能使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得意犹未尽,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师生共同打造精彩的课堂。
可见教学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谈谈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即课堂教学艺术彰显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调动学生的听讲积极性、营造和谐精彩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教学艺术、魅力、愉悦、积极性、和谐何为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指体现教学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完美形态的艺术形式。
就课堂教学而言,它包括备课教学艺术、驾驭教材教学艺术、导入教学艺术、讲解教学艺术、设问教学艺术和针对毕业班的辅导教学艺术等。
”①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教学艺术是是教师对教学技能驾轻就熟并运用自如的更高层次发展,是教学技能的升华。
教学艺术也是教学策略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还包括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
”②本文探讨的主要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
教师若能很好地运用教学艺术,既能彰显个人教学魅力,又能调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从而师生共同打造出和谐而精彩的课堂。
一、教学艺术彰显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是能在课堂上能彰显个人的教学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语言美。
一把好的嗓音是教学生命力的怒放,或是高亢,或是低沉,或是清亮,或是雄浑,或是甜美,或是亲切,都可以穿透整个课堂,把学生深深地吸引。
在教学中若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语调轻重适度、缓急合理,声调抑扬顿挫,语速流畅,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也就是说,一个具有优美语言艺术的教师更能让学生刮目相看,因为喜欢听老师如音乐般美妙的声音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如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常常能用深情的朗读带给学生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
其次,体态美。
微笑是教师课堂上最美的表情符号,能带给学生最暖的阳光。
眼神是教师明亮的心灵窗户,无声胜似有声。
优雅地手势动作、一举足、一抬头都是教师风采的展示。
其三,课堂随机应变的智慧。
一位合格的教师还应具备课堂教学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比如在小学的课堂上,有的学生淘气,把一只刚会飞的小鸟,结果小鸟发出叫声,因而影响到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这时,作为语文教师,你可以借题发挥,让学生观察小鸟的外形,然后比比谁把小鸟写得最好。
这样可以迅速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控制好课堂秩序,让教学正常进行。
又如在中学课堂上,教师讲李白的《蜀道难》,问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高峻时,把侧面描写归入反衬手法里,这时有学生当堂就指出:“老师,侧面描写和反衬手法不是不同的吗?”你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你以教师权威为主,可能就会当堂否定学生的想法,说你就是对的,但事实上,你知道可能犯了知识性的错误。
其实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因势利导:“这位同学能提出自己的疑惑,非常好,到底侧面描写和反衬手法是不是一样的呢?可能老师备课不足,留给同学们课后去考究一下,下节课再说说结果。
如果老师错了,跟你们赔不是,好吗?”这样的老师虽然出了错,但是她诚恳的态度可以感动学生,既尊重了学生,又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这就是教学艺术所彰显的个人人格魅力,也是一种教学智慧的体现。
所以,“教师的教学艺术功力无疑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学的实践能力。
而教学艺术的形成是由体验、感悟到掌握、运用,再到娴熟发挥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不断发现教学问题、研究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③一个熟练掌握教学艺术的教师就像一朵奇葩盛开在讲台上,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即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或充满知性,或幽默风趣,或慷慨激昂,或亲切自然、朴实无华等,这就是教师个人教学魅力的展示。
二、课堂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听讲积极性首先,教师把上课当作艺术的创造,那么学生也享受了艺术创造的过程,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以影响学生的听讲情绪。
我们有过学生时代的经历,常常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她的课,“对教师有好印象的学生更可能以教师希望的方式感知到教师所讲的内容。
”④这就是教师个人教学魅力如春风化雨的作用。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魏书生、于漪等著名教师的成功教学,都是以自己的感情感染学生的最好见证。
当教师以最饱满的感情投入到教学中时,学生既能得到一种振奋的美的享受,也能把内在的热情释放出来,以积极的情绪跟着老师进入学习。
当学生看到老师温暖的微笑时,心里也会暖暖的,即使疲惫,也会打起精神来听讲。
当教师用善意的眼神是和学生交流时,无声无形之中透给学生一种情感,传达老师关心的信号,使学生能进入听课状态。
如果在听课过程中有学生讲话,教师目光一扫或注视一下学生,即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
小学有一篇课文叫《会说话的眼睛》,就是教师眼神教育的魅力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自身的敏感从教师眼睛神色里体察和领悟到严肃、信任、激励的目光,以此端正自己的行为。
教师凝视皱眉、放下面孔稍停片刻或抿动嘴唇想说而未说等来提示学生注意;对不守纪律的学生,必要时用冷静的默不作声的方法来制止,眼神和动作均可填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和空白,从而为教学增添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听讲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如何艺术化地上课,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讲情绪。
对于知识性的内容进行有条不紊、深入浅出地讲解,可以让学生易于理解,而不至于厌倦老师的讲解。
运用阶梯式、递进式设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如学生回答错了问题,如何巧妙地引入正题,这就需要教师的提问艺术。
古人云;“不悱不启,不愤不发。
”但是只有调动学生进行正确思考的启发才是有效的,这也需要教师的提问艺术。
问得妙,水到渠成,问得不好,把学生的思维带进死胡同,适得其反。
在这其中,教师用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尤为重要。
另外精彩的课堂导入也是一堂课是否吸引学生的亮点。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⑤也就是说,教师善于运用导入艺术,好比拉开一场精彩好戏的帷幕,引领学生进入课堂的学习氛围中。
因此,教师巧妙运用课堂教学艺术,可以调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
换句话说,课堂艺术有吸引学生听讲的魅力。
三、课堂教学艺术营造和谐精彩的课堂氛围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艺术,既能让教师彰显个人教学魅力,又能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学习,教师就像魔法师,教学艺术就是她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学生就跟着她畅游知识的天空。
历史老师带学生穿越时光隧道,与古人对话;地理老师带学生在书本中考察名山大川;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文字中感悟人生的点滴……在教与学共进下,课堂氛围将变得和谐。
教师的情感是饱满的,学生的思维是积极和活跃的,师生的情感达到共鸣就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教师在艺术的创造中展示教学的智慧,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激发学习的潜力。
“沟通”与“合作”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将使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如在语文教学中善用角色扮演模式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方式。
“角色扮演模式是在一个模拟的情境下,学生扮演某种角色的情感,态度及行为等,并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依靠学生集体解决个人的困境,达到让学生学会运用社会交往技能目的的教学模式。
”⑥通过分角色表演或朗读,学生可在亲身体验文章的情感,加深对课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
由有学生可参与的课堂活动,课堂气氛将很活跃。
教师再引导总结,既让学生学得开心,又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和谐的课堂达到了共融。
师生互动模式也是打造精彩课堂的艺术方式之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学重心必须由教师转向学生的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突出表现在推动和鼓励学生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问题意识上。
”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懂得抛砖引玉地向学生提问,将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又能作出正确的评判和肯定、鼓励,课堂上将呈现一片讨论的热潮,有问有答,讨论声此起彼伏,那将是一个热情洋溢的课堂。
由此可见,教师运用课堂教学艺术,可以营造和谐精彩的课堂氛围。
四、小结“教学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教学。
”⑧因为创造,教师的教学热情得以放送,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激发,所以,运用教学艺术的课堂是魅力四射的舞台。
这就是我为什么不简单题为“课堂教学艺术作用”的原因,因为魅力是教学艺术的特别之处,它吸引教师善用它,吸引学生善待它。
运用教学艺术,一个精彩的课堂好比一个礼花绽放的星空,教师是一闪一闪的星星,而学生如同绚烂的烟花。
教师和学生如星星和烟花交相辉映,这就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符合新课标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要求。
参考文献①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2②“小学新课程教学问题探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编委.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72③③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156④James C.McCroskey,Virginia ,P.Richmond,LindaL.McCroskey著,张艳华译.课堂交流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76⑤⑤张行涛,刘玉江.主题带动,四位一体〔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3):56⑥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70⑦“小学新课程教学问题探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编委.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81⑧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