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波特兰市雨洪管理策略与实践探析

波特兰市雨洪管理策略与实践探析

“Grey to Green”采用了三位一体的雨洪管理总体策略,由规划 引导、监测管理和社会推广 3 大模块构成,以分别保证项目实施的可 操作性、实践效益的可读性、公众教育与社会宣传的普及性(图 2)。 其中建成区的规划策略主要包括绿色街道的营造和建筑单体的雨洪管 理(波特兰市环境服务局,2010),通过制定详细方案,并提供技 术指导,以确保执行效率。此外,“Grey to Green”还建立了监测反 馈机制,对设施的雨洪管理各项效益进行量化,及时总结经验、反馈 问题,对总体规划予以调控。同时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注重推广社会影 响力,通过实体及网络等多种途径增强宣传力度,强化公众意识,并 获得资金支持。
宽度 × 溢流口高度 渗滤种植池 植草沟 街道停车带 人行道绿带 街旁袖珍公园 停车场绿带 乔木 灌木 草本 入流口 溢流口 引流槽 拦截坝 缓和边坡
东北 600 大街
2 100×200


●● ●



2 100×200


格鲁街道
3 000×220


●●



●●

1 200×150

12 号大道和克雷街


●●

东北西斯基尤街
2 100×150

●●


河东停车场
3 500×400



●●


表 2 波特兰市建筑单体雨洪管理设施景观特征
案例
连接落水管的 设施尺寸(mm)
宽度 × 溢流口高度
溢流种 植池
设施类型
渗滤种 植池
植草 沟
生态 屋顶
连接落水管的 设施布局
墙体 边沿
庭院 中央
植物种类
小乔 木
080
150 ~ 220mm。雨水引导方面,设置路沿石开口以确定径流流入的 位置,或在路面布置引流槽将雨水更快地引入设施内,设计溢流口的 高度以控制雨水滞留深度,构筑拦截坝以降低道路纵坡对雨水滞留的 影响。植物应用方面,以适宜在排水良好的潮湿土壤上生长的草本植 物为主,有一半的案例在设施边坡栽植了耐湿抗旱的乔木,主要植物 种类为翅茎灯心草(Juncus balticus)、平展灯芯草(Juncus patens)、
ECGB 实践探索 | CASE STUDY
ANALYSIS ON STORMWATER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THE GREY TO GREEN PROJECT IN PORTLAND AND PRACTICAL ISSUES
波特兰市“Grey to Green”雨洪管理 策略与实践探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 雨洪管理 绿色基础设施 波特兰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ormwater Management, Green Infrastructure, Portland
1 引言
美国波特兰市(Portland)从 2005 年开始启动城市流域管理规划 项目,涉及水文调控、水质改善、流域栖息地保护等多个层面(波特 兰市环境服务局,2006),在此引导下由波特兰市环境服务局(City of Portland Bureau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s)负责的“Grey to Green”项 目应运而生,目的是辅助流域管理以改善城市河流水质、水文状况。 该项目从 2008 年持续到 2013 年,规划区域面积 376.5km2,涉及地 表径流面积 28.6km2,旨在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雨洪管理与 公众教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组建一套能够自我运行的城市生态系统 (Jacqueline Hoyer et al,2011)。“Grey to Green”项目实施至今,共 建设生态屋顶 398 个,面积达 174 014m2,新增绿色街道设施 867 个, 建筑落水管的阻断设施达数百个(波特兰市环境服务局,2014)。“Grey to Green”的实践经验对于我国部分降雨条件与地表径流水质条件适宜 的地区发展可持续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波特兰 市“Grey to Green”项目的考察,市区的街道、建筑单体的雨洪管理案 例详细的调研,从而直观深入地了解雨洪管理景观的建造条件、设施 特征、实施效益、社会价值与现状问题等,剖析已有经验,以期反馈 到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中。
灌木
草本
引流 槽
雨水引导与利用的设计
溢流 口
蓄水 箱
拦截 坝
景观 小品
霍伊特 10 号公寓
1 200×150






“自由中心”车库
1 200×150





巴克曼高地公寓
6 000×200





巴克曼台地公寓
1 500×100







波特兰塔博中学
7 500×200





波特兰会议中心
图 2 “Grey to Green”的雨洪管理总体策略 图 3 雨洪设施中的拦截坝

图 4 停车带的渗滤种植池
图 5 人行道绿带的渗滤种植池 079
ECGB 实践探索 | CASE STUDY
表 1 波特兰市绿色街道雨洪设施景观特征
案例
设施尺寸(mm)
设施类型
设施布局
植物类型
雨水引导的设计细节
CASE STUDY | 实践探索 ECGB
植被起到消减粉尘污染的作用(Harnick,Peter,1997)。上述策略 使得建成区地表径流污染小,满足雨洪设施中植物的生长要求,确保 设施能够大量建造、使用并维持效益。适宜的建造条件成为波特兰市 雨洪绿色基础设施推广的基础(图 1)。
3 雨洪管理总体策略
078
2 波特兰市雨洪管理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条件
如同许多现代城市面临的雨洪问题,波特兰市的混合管网排水系 统每年约有 100 天会发生溢流现象。针对该情况,“Grey to Green” 主要通过在城市附属绿地建造雨洪景观设施的策略,来减轻排水系统 的负担。项目发展至今,波特兰已成为雨洪管理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最 完善的城市之一,从初期试点建设到逐步推广,直至景观系统形成的 过程,是在具备一定基础条件下进行的。
3 000×220

● ●
●●

●●


东南 16 号大道
3 000×400


●●● ●


2 500×300

新世纪超市停车场
1 800×200



●●● ●


●●


东北马丁路德金大道 2 100×200



●●


霍尔曼袖珍公园 宽度不等,深度 200



●●

东北弗雷蒙街道
2 100×150
图 1 波特兰市雨洪管理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条件
4“Grey to Green”雨洪管理策略与实践解析 4.1 以道路、建筑为载体形成高效运作的雨洪管理景观系统
波特兰市 60% ~ 70% 的雨洪来自城市道路的地表径流和建筑的 屋面径流,由此,“Grey to Green”构建了以道路、建筑为载体的雨 洪管理景观系统。从两方面实现对波特兰市雨洪径流的有效控制:一 是营造绿色街道,利用道路附属绿地设置雨洪设施,引导车行道、人 行道、停车场的地表径流进行滞留渗透;二是营造建筑单体的雨洪管 理设施,消减屋面径流的峰值流量。
4.1.1 绿色街道策略与景观特征 波特兰市绿色街道的营造对道路宽度、路面纵坡坡度、土壤排水 性能、现状植被等有相应的限制条件:(1)新建或改造街道中人行 道绿带、路边停车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 2.1m,以满足雨洪设施宽度 的基本条件,保证雨水滞留量与设施边坡处理的需求;(2)街道纵 坡通常小于 6%,有利于雨水滞留与水质净化,若坡度大于 2%,雨洪 设施中需设置拦截坝来控制径流量并减缓流速(图 3);(3)土壤 排水条件良好,承接的雨水能在 48h 内下渗,当条件不满足时通过改 造下垫面实现下渗要求;(4)现状最好没有成熟乔木,避免施工过 程中对植物根系的破坏(波特兰市环境服务局,2007)。 通过对建成区内 10 个绿色街道典型案例的调研,从雨洪设施的 规模、类型、布局方式、植物种类、雨水引导的设计细节等层面予
雨洪景观设施在波特兰市的发展具有利用率高、推广性强的特 征。一方面,当地降雨条件适宜,年均降雨量达 915mm,降雨天数 约占全年的一半,日均降雨以中小等级为主(波特兰市环境服务局, 2012),具有降雨量丰沛、降雨次数多且分布月份广、降雨等级偏小 的特征,使得雨洪设施能够高频率发挥径流流量控制的功效。另一方 面,建成区地表径流污染程度较低,这得益于城市总体规划对面源污 染的有效控制:(1)全城公交系统以有轨电车为主体,实现 45% 以 上公交出行率,保证了较高的街道环境质量;(2)城市发展边界明确, 拥有 24km2 的城郊森林资源作为生态过滤屏障;(3)工程建设符合 LEED 标准,确保施工过程中将面源污染降至最低;(4)城市绿化量 大,公园面积占市区面积的 15.7%,人均公园面积达 86.6m2,大量
2 500×500






内斯特公寓
400×150





新世纪超市
深度 150







特莱恩溪流公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