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摘
要: 采用 A rps递减分析和模型预测 2种方法对塔河油田缝洞单元的可采 储量进行计 算。由
于模型预测不存在递减段选取的问题, 因此可以把模 型预测 计算出的 结果作 为参考, 与 A rps递减 分析
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 然后再调整递减段, 从而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因此建议 2种方法结合起 来对
通过分析研究认为,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对于 不同的递减类型分别选取 如下的判断方法 比较合 适。指数递减类型的判断: 图解法、扩展 A rps法; 双
收稿日期: 2010 04 07 作者简介: 王孔杰 ( 19 - ) , 男, 在读研究生。
95 6
辽宁化工
2010年 9月
曲线递减 类型 的判断: 试差 法、曲线位 移法、扩展
传统递减 方法 主要 有 3 种 [ 1- 2] : A rps指 数递 减、双曲递 减和调 和递减 3 种递减 规律。在利用 A rps递减分析方法对塔河油田缝洞单元可采储量 进行计算的时候发现, 选取不同递减段得到的结果 是不同的, 这样无法判断哪个递减段反映的是真实 递减规律。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分别采用 A rps递减 分析和模型预测两种方法对缝洞单元的可采储量进 行计算, 由于模型预测不存在递减段选取的问题, 因 此可以把模型预测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参考, 与 A rps 递减分析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 然后再调整递减 段, 从而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因此建议两种方法 结合起来对缝洞单元的可采储量进行计算。
展 A rps递减类型的关系式。
N p = a - bq1- n
( 4)
其中:
a
=
D
i
E qi ( 1-
n
);
b=
D
i
E qni (1-
n
);
N p 表示从所选递减段起始时刻起的累积产量。
由上式可以看出, 给定不同的 n 值, 寻求相关系 数最高和拟合结果最好直线 n 值之后, 进行线性回
归, 求得直线的截距和斜率, 并由此确定 qi、D i。 1. 2. 5 卡彼托夫衰减曲线分析方法
第 39卷第 9期 2010年 9月
辽宁化工 L iaon ing Chem ica l Industry
V o.l 39, N o. 9 Septem ber, 2010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王孔杰 1, 默远哲2, 同昕鑫 3, 李 博4
( 1.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第二采气厂, 陕西 榆林 719000; 3. 苏里格东部气田开发项目部, 内蒙古 乌审旗 017300; 4.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 陕西 西安 710018 )
广义卡彼托夫递减类型的关系式:
Np
=
a1 -
b1 (
t-
t0 +
C ) 1-
1 n
( 5)
a1
=
D
i
EQ i (1-
n)
( 6)
b1 =
Di (
EQ i 1- n )C
1 n
-
1
( 7)
C = 1 / nD i
( 8)
当 n = 0. 5和 t0 = 0( 投产即进入递减 ) , 由上式
可简化为著名的修正卡皮托夫公式:
里利用计算软件进行线形回归。图解法公式如下:
logq= logqi - 2. D303t
( 1)
1. 2. 2 试差法
又称试凑法, 是处理处理矿场资料常用的一种
方法。当用图解法已经确认不是指数递减时, 即可
采用此方法, 以判断到 底是双曲线还 是调和递减。
两者主要判断指标是递减指数 n 的大小。当 n = 1
Np=
Et; n< 1
n= 1
q( t) = qi( 1+ nD it) - 1 /n q ( t) = qi( 1 + D it) - 1
N
p
=
E qni Di
(
1 1-
n
)
[
q
1i
n-
q1- n ]
Np
=
Eqi Di
ln
qi q
n 递减指数; D 瞬时递减率;
qi 递减阶段的初始产量; q t时间的产量;
单井 4. 571 2
可采储量 ( 104 t) 模型 预测 法
H - C - Z W ang- L i
4. 8129
/
单井计算结果同累积产量比较接近, 这里选取 H - C- Z 预测的结果。
95 8
辽宁化工
2010年 9月
5结 论
N p = a 1 - b1 / t+ C
( 9)
当 n = 0. 5和 t0 = 0和 C = 0时, 由上式可以得
到卡皮托夫的原式为:
N p = a1 - b1 / t
( 10 )
因此, 当 Q ∀ 0和时, t∀ # N p = N pm ax = a1 = EQ i /D i ( 1
- n ), 因此, 油田的可采储量 N r = N p + N p max得到:
其中: A、B
N ln(
R
-
1) = A +
B ln( C +
t)
Np
为系数;
N p 表示从油田开始生产时刻起的累积产量。
( 14 )
W ang- L i模型可以用于全部数据的数据分析。
4 实例分析
T 433缝洞单元是属于塔河油 田区块的单井缝 洞单元。从 2000年 12月 9日开始生产, 2002年 1 月 10日开始抽油, 无注水。截至 2006 年 12月 31 日累计产油量为 3. 86 & 104 t 选取 2004 年 9 月 ~ 2006年 7月中显著递减的月分。
N r = N p0 + a
( 11 )
即由 N p = a 1 - b1 ( t-
t0 + C ) 1-
1 n
求得
a 得 值之 后即 可
由该式确定可采储量得数值。
由于 n = 0. 5, 所以这 里得递减 属于双曲 线递 减。
2 递减段选取标准
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这里针对塔河缝 洞型碳酸岩油藏这一特殊油藏提出了递减段选取的 标准:
马函数并查表, 降低了工程计算的效率。因此, 在这
里选用 H - C - Z 模型及 W ang - L i模型, 前者适用
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递减阶段, 后者适用于油田开 发全过程, 同时在输入生产数据后可以直接进行回
归分析并得到结果, 便于实际应用。 模型预测作为预测可采储量的一种方法 [ 5 ] , 直
的关系, 进行线性回归, 得到常数项 A 和 B 的值。
ln q = A - B t
( 12)
Np
令 a= eA, b = B, 求出 e- bt, 再对式 ( 12) 进行回
归, 求出可采储量:
lnN p =
lnN R -
a b
e- b t
( 13)
式中: N R 可采储量, 104 t;
q 一般取年产量;
N p 累积产油量。
H - C - Z 模型只能用于递减段的数据分析。 3. 2 W ang - L i模型
在研究累积产量增长率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王 俊魁和李发印提出了一种油藏预测的新模型。随着 油田开发时间的增加,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可以得到 如式 ( 14) 的直线关系。这样给定不同的可采储量 值 N R 和系数值 C, 进行线性回归, 从而得到相关系 数最大的组合来确定可采储量。
第 39卷第 9期
王孔杰, 等: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9 57
产量作为数据点, 这样可以减小数据波动的影响, 得 到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 应该比以月产量为数据点 的结果准确 [ 6] ; 如果生产 时间短, 则 以月产量为数 据点, 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点, 得到的结果更能 反映真实的递减规律。
( 1) 选取生产时间距现在较近的递减段 当油田开始生产后, 初始阶段产量是上升的, 生 产一段时间后产量稳定, 最后进入递减段。但由于 各种因素的影响, 产量在一段时期内会出现波动, 有 时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是可能会产生 ∃伪递 减段 % , 使计算 结果产生误差。所以应尽量 选取距 现在时间较近的递减段, 确保油井真正进入产量递 减段。 ( 2) 选取油嘴不变, 液量、气量变化平稳的数据 段 产油量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为了避免 其它因素的影响, 使递减段真实反映油藏可采储量 的情况, 这里应尽量选取油嘴不变, 液量、气量变化 平稳的数据段, 以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 [ 4] 。 ( 3) 选取较大的数据间隔 如果生产时间较长, 对于一个递减段, 如果以年
A rps法, 现列出这几种方法的关系式:
1. 2. 1 图解法
将实际生产数据, 按照式 ( 1) 列出的指数递减
线性关系, 画在相应的坐 标纸上, 若 能得到一条直
线, 就表明它符合哪一种递减类型。反之, 若不成线
性关系, 则该递减类型属其它类型。但利用做图来
回归不但误差很大, 而且也增加了工作量, 因此在这
( 3)
其中:
C
=
1。 nD i
由上式可以看出, 某一正确的 C 值, 可以使 q与
( t+ c)的对应数值在双对数坐标上得到一条直线。 经过曲线位移, 得到一条直线后, 并进行线性回归,
求得直线的截距和斜率, 并由此确定 qi、D i 和 n 的 数值。
1. 2. 4 扩展 A rps法
递减阶段的累积产量可由式 ( 2) 表示, 称为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