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园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园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公园的人性化设计——以扬州文津园为例文/ 包广龙城市公园是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城市里的居民的生活模式和社会文化的融合。

随着城市的发展,今天的城市公园的建设在人与场地的双向互动关系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们应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出发,通过分析城市公园中的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以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从城市公园的使用者,场地要素和人文精神的角度,力求总结出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问题和设计的基本要素,深入探讨关于健康、舒适、人性化的景观设计道路。

图1 公园的使用者环境艺术71源浪费。

还有很多设施不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频率,使得公共设施超负荷使用,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设施的破坏。

5.从场地本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上来说,场地本身和周边环境应该是一衣带水、相辅相成的关系。

场所与周边环境比例过大或者过小所引起的比例失调,都将影响进入园中休憩、游赏的人们的感受。

6.从交通便利性方面来说,场地与交通规划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可往往在前期调查时准备不充足、调查评估不准确而直接对场所与交通的组织造成不协调,严重滞碍了使用者对场地的第一感受并且导致场所的功能使用大大降低。

7.从绿化方面来说,欠缺人性化思考的绿化会直接导致其他服务设施的使用率降低,尤其是在植物生长习性、特征和覆盖率等方面。

可见,对于绿化的遮阴效果和分隔空间的功能应当谨慎设计。

三.城市公园的人性化设计要点设计的宗旨也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

以人为本是我们设计的根本准则。

衡量城市公园的规划体系的标准是看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激励是否与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城市公园的使用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场地的交通、设施等要规范,而且市民对于场地的喜好程度也应值得我们思考。

与此相对应的有关人文精神,也就是场所精神的细节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1.使用者——人传统意义上的公园是供人们游览休憩的园林,“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是人们逛公园的主要原因,但是通过观察与访谈,笔者认为在大多数经常使用公园的人们来说,亲近自然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享受城市公园提供给人们彼此间的交往场所或者不仅仅是如扬·盖尔所说“看与被看”机遇的也是不占少数的。

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公园的各项服务设施也是为人服务的,人们在公园里所从事的各种有益活动也应以符合所有设计的出发点来对待。

(图1)研究表明,各类使用者对于场地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同时对于每一块场地的使用者的组成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块场地的不同使用者的组成也是不同的。

设计之前应在完备的调研体系下,根据场地的不同和使用者人群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者中,同一年龄层次的使用者需求往往相同,但是在同一年龄层次中又因为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的优劣等因素的影响下彼此间又有微妙的差别。

总之,使用者在场地中起着指导作用,是设计的主体,也是设计的灵魂,他们的评价的标准是衡量设计成败的关键。

2.地方特色地方特色包括当地的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

城市公园的设计应该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起来,以便和当地的社会习俗、建筑特点以及人的行为习惯相协调、相融合,更好地宏扬地区的人文精神,深刻发掘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征,在继承当地历史文脉的同时,突出地方社会文化习俗,避免千篇一律或者似曾相识的体验,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的吸引力。

如南京鼓楼公园,把古老城市的历史建筑和地方的古典园林结合起来,注重了场所的人文精神,极具地方特色。

3.场地尺度城市的规模、场地人口数量、分布、素质以及人的精神需求等等都对场地的尺度有着密切的影响。

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场地的尺度可以单纯的用几个数字来表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公园的尺度和人的尺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凯文·林奇建议亲切的尺度是在12 米的范围内;宜人的尺度是在24 米的范围内;而人们在彼此互视的过程中,在20-25 米的范围内是能够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的最远距离。

根据格尔的研究,他还建议在在必要的时候设计空间的极限尺度在70-100 米的范围内,而这个尺度是人们能够看清物体的最远距离。

城市公园的尺度不能过大抑或过小,尺度过大使得场地闲置、空阔,久而久之使用者的数量也会减少,从而浪费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

尺度过小会导致使用者感到拥挤不堪,也会增加公共场所及服务设施的维护成本。

图2 场地的边界图3 使用者与服务设施环境艺术724.场地边界公园空间与周围空间使用者的相互渗透程度往往是吸引其他潜在公园使用者的关键要素。

场地边界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公众吸引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2)。

观察表明场地边界对于使用者的渗透程度主要表现在边界对于场地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过渡:对于场地的内部空间可采取内部空间中的元素(植物、铺装等)向场外拓延;在场地的外部空间的过渡处理上可以通过内外空间在建筑形态、色彩等功能与视觉上采取过渡措施。

此外公园在功能上要便于进入,即场地与邻接人行道的开放程度对于边界的过渡来说相当重要。

一个成功的边界设计应当是从既能结合公园的通达性又能满足周边环境视觉的角度进行综合考量,做到通透且丰富,曲折且变化。

有研究表明,边界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着场地的人气程度。

5.亚空间卡莱尔·马库斯在《人性场所--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这样来定义亚空间的概念:大型空间中因人们的不同需求而分隔开来的子空间。

亚空间在形式上多是被地面高程、植物、构筑物、座椅设施等包围所形成的私密空间,私密性是场地构造中的重要组成因素。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场地的使用者相对于暴露的开场空间更加倾向于选择有围合感私密性较强的的空间类型。

亚空间的大小也是基于人和人交往的尺度关系的,既不能小到让使用者感觉进入了私人房间,也不能大到感觉空旷和疏远。

6.2 服务设施城市公园里的服务设施包括休息设施和相关的辅助设施两方面。

在休息设施中,座椅势必是主要的休息设施,而台阶、池边、隆起的绿地等也不失为一种辅助性的休息设施。

大多数公园的休息座椅的设置都会遇到人流量的问题,座椅设置多了在人流量少的时候就会显得公园空旷,甚至还会有人躺卧等问题;座椅设置少了在人流量多的时候内就会显得公园拥挤不堪(图3)。

而其实在设置座椅时,可以采取主要设施和辅助设施相结合的办法,这样不但解决空旷的问题,而在人流量较多的情况时也能缓解拥挤问题。

公园里的休息设施应避免因一些设计问题而导致实用率不高的现象,在设计时应多多考虑各种不同人群的使用习惯,例如:老年人喜欢有靠背并且坐起来舒适的座椅,中年人的要求低一些,仅简单坐具即可;年轻人则更为随意,仅有适合的高度和宽度即可就座了。

其次,座椅的材质因素也很重要,在木质、金属、石材等多种材料中,以木质材料更加舒适。

再次,调查发现,有些座椅的空闲却是由综合设计时考虑不周而导致的,例如:炎热的夏天,人们会选择阴凉、干净的设施就座。

但如若不考虑树木的生长和遮萌,坐具的维护,设施的清洁等,就事与愿违了(图4)。

在相关辅助设施中,场地的标识设计和垃圾处理设施也是很重要的。

有了明确的标识系统,能使陌生的使用者能够很快的辨别道路和方向,完善了交通的可达性。

场地垃圾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是否人性化,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基本感受,是对户外空间设计成功运作至关重要的必备条件,因此,要同样予以重视。

7.公共艺术与活动场地就像人是有灵魂的个体一样,公园也有自己的“灵魂”,也就是一种场地精神。

这种精神突出的表现为园内的公共艺术设施和在公园里使用者的行为。

公园里的公共艺术设施与使用者的活动场地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研究表明,当一些场地的条件满足了某种特定行为的时候,使用者的行为往往会集中出现,例如开场性强的场地上的晨练者;三三两两玩滑板的人;私密性强的场地上幽会的青年男女;团坐在一起打牌的人。

此外场地的功能也对使用者有着引导作用。

在场地中,公共艺术设施的引导性要远优于其他设施的引导功能。

例如:体育馆广场上的运动雕塑;纪念馆门口的抽象雕塑等等。

公共艺术决定着活动场地的场地精神,活动场地的精神也体现着公共艺术的价值。

8.商业活动笔者在调研场地的时候意外发现,人群的活动虽然难以掌握的,但是在一些自发形成的售卖摊贩的周围始终聚集着部分人群,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在交流(图5)。

虽然仅有部图4 服务设施的维护图5 公园周边的商业活动环境艺术73分人和这些摊贩们进行买卖,但是绝大多数人却似乎被吸引着。

这种情况在某些地段尤为突出,而那些摊贩们也会选择在人群经常出没的地方摆摊经营,也恰恰正是人群聚集的场地,不仅有售卖摊贩,场所的景观设计也最人性化,场地的使用者同样也是最多的。

四.实例分析下面以扬州文津园作为案例结合具体情况说明本文提出的观点。

表 1 扬州文津园分区人数统计表制表人:包广龙表 2 到广场去的目的情况统计制表人:包广龙表3 您认为您所在的广场上哪些人最常去的情况统计制表人:包广龙1.位置及环境表4 分区使用者类型分析(以下午6 时笔者观察半小时的统计结果)制表人:包广龙扬州文津园,位于市中心南北方向的汶河路内,即汶河路以东、盐阜路以南、文昌路以北,北接文昌阁,南邻冶春,该市核心金融区、商业区都在于此。

全园南区有歇山单檐丁字阁、寓意南方之秀的湖石假山;中部设有喷泉、古朴的八角亭、曲桥和无双亭;北区有寓意北方之雄的黄石假山。

可见,文津园是扬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概况公园总体呈长方形,狭长的公园被三条马路分为三部分:南区文昌园、中区街心花园、北区苎萝花园。

而市中心的人流量大多在该广场的文昌园穿过,离市中心最近的公交站台也在文昌园广场周边。

该公园位于城市核心CBD 商业区内,政府近年来重视城市建筑风貌的建设,相继改造了全城主要街区的沿线建筑风格,使得周边建筑统一于青瓦白墙的典型扬州民居风格。

3.使用者笔者经过调查与访谈发现,公园南区的文昌园,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人流量相当大,且横穿公园的行人居多(表1)。

使北部休息区3 4% 5 8 7 7 .3%中部休息区3 2 4 2.6% 1 2 1 6%南部休息区4 0 5 3.3% 5 6 .6%问卷总人数(按照收回问卷总数)分区名称人数(人)占总人数比例人数(人)占总人数比例75最受欢迎的区域最不受欢迎的区域人数(人)占总人数比例5.3% 20% 12% 60% 2.6% - -目的散步穿越公园等其他人等公交其他问卷总人数4 15 9 45 2 7 5小孩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男性女性人数(人)10 23 17 25 47 28 75占总人数比例13.3% 30.7% 22.7% 33.3% 62.7% 37.3% - -种类按照年龄层次分按照性别层次分问卷总人数北部休息区1 2 1 5 3 6 9占所在层次总人数比例中部休息区5 4 8 19 2 2 14 3 6占所在层次总人数比例南部休息区10 28 23 14 45 30 7 5占所在层次总人数比例种类按照年龄层次分按照性别层次分总计人数(人)小孩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男性女性11 .1% 22.2% 11 .1% 55.6% 33 .3% 66 .7% - -13 .9% 11 .1% 22 .2% 52.8% 61 .1% 38 .9% - -13 .3% 3 7.3% 30 .7% 18 .7% 60% 40% - -(人)(人)(人)(人)(人)(人)图7 文津园各区使用者类型分析图图8 文津园各区使用者类型分析图图9 文津园各区使用者类型分析图环境艺术74用者的年龄层次多为年轻人、中年人(表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