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学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学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学生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应对
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之一是考试焦虑。

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的,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过度紧张状态;是在一定应试情境的激发下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甚至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考试焦虑既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头痛、食欲下降、心慌、睡眠不好等;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担忧、烦躁、苦恼、胆怯、注意不集中、知觉范围变窄、记忆力下降、思维僵化等。

轻度的考试焦虑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内心烦恼,无助感,担忧,胆怯,自我否定等。

重度的考试焦虑主要表现有:坐立不安,头痛,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至产生逃避考试的行为。

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对个体起到唤醒和紧张作用,成为内驱力。

但焦虑程度过高,则会导致心理紊乱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学生拼命的学习,害怕考试落榜,辜负家长和亲朋好友的期望,以及来自个人、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是产生考试焦虑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即考试焦虑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概括起来,不外乎客观和主观两大方面。

客观方面,一是应试情境,如考试的重要性、难易程度、竞争程度等;二是社会因素,如角色期待、传统、时尚、舆论等对考试的影响;三是学校教育,如应试教育倾向、陈腐的教
育观念等。

主观方面,如学生的神经活动类型、对考试的认知和评价、人格特征、考试经历、复习准备情况、应试技能等。

考试焦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不能及时克服,可能转化成慢性焦虑。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长久的影响,有可能导致各种生理性疾病。

相对不同个体而言,考试带来的焦虑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映的人格基础,如性格内向,情绪变化大,独立性差,对困难情境作过高估计,耐受挫折和化解矛盾力差。

为了帮助学生预防与调节考试焦虑,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和办法。

一、指导学生制订好复习计划,安排好复习时间,做好充分的应试准备。

二、引导学生注意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调整自己对考试的看法。

三、提醒学生用积极的正面语言进行自我暗示,如 "我的心很平静,我的呼吸很平稳,我没有丝毫的紧张”;“我已做到了充分的复习,我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等。

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应试策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教学生掌握一些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紧张情绪的方法。

如:(1)深呼吸法,即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地呼出,同时,用心体验心跳的平稳;(2)肌肉放
松法,即以舒服的姿势坐好,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先使身体各部位收紧,再缓缓地放松,同时尽力用心去体验。

此外,还有焦点转移法、系统自我分析法等。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针对客观现实,正确对待、认识和解决问题。

首先,考前要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外活动,合理分配时间,保证劳逸结合,使大脑皮层的活动保持平衡协调。

其次,要有节奏的学习和生活,可节省神经细胞的能量消耗,保持较高的学习工作效率,预防疲劳。

第三,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大呼吸量,增加身体的供氧量,使大脑更好的进行新陈代谢,改善大脑机能,而且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中难免有一些紧张情绪,但接到考卷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放松身体,镇定精神,集中精力投入到考试中,从容镇定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但如果出现了考试焦虑,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自我调整。

以下是采用较多的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自我暗示法。

考试焦虑的产生往往与消极的自我暗示有关,加强自信训练是一个好的方法。

进行自我调节,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别人能行,我也行”,“别人能作到,我也能”。

意念转移法。

考试中出现紧张,可采用深呼吸和意念转移,保持心情平静,头脑冷静,避免胡思乱想。

心理咨询法。

当内心的焦虑感比较严重时,可找专业的心
理工作者加以咨询。

由他们帮你分析产生焦虑的各种外在和内在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心理疏导。

药物治疗。

个别焦虑比较严重的可结合药物治疗,对失眠严重的可适当选用副作用小的镇静药。

如抗焦虑的多虑平,治疗失眠的佳静安定,舒乐安定,调整神经的谷维素,营养神经的维生素B1,腺苷B12等。

也可以针对患者的情况采用中药治疗,如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解郁安神冲剂等。

总之,防止考试焦虑的发生,用愉快平和放松的心境对待学习和考试,缓解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心情放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对保证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