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信息系统模型研究(doc 7页)

企业信息系统模型研究(doc 7页)

企业信息系统模型研究(doc 7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企业信息模型研究 葛世伦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系 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信息模型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企业信息模型研究的前提,讨论了企业信息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给出了企业信息模型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企业模型,信息模型,企业信息系统

1 引言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为此,企业相继投入巨资建立了CAD,CAP,CAM,PDM,ERP等各类应用系统,提高了企业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和管理等过程的工作效率,但各应用系统自成体系,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形成了信息孤岛,CIMS研究如何将这些相互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集成到一个总体框架下。CIMS/MIS主要从方法论角度探讨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系统分析方法,如结构化分析和设计,面向对象方法,IDEF 方法,信息工程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企业视为“黑箱”,不对企业信息活动的过程,信息活动的规律作深入的研究,因此,这些方法很难被用户接收,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理论指导,本人认为这是制约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企业信息活动的一般规律,建立企业信息活动模型用于指导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使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信息模型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信息活动一般规律的描述,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使用和维护等信息活动环节,信息活动一般规律的描述,企业信息模型由企业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模型等组成,以图、表、数据的形式表示,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企业信息系统 从软件方法上研究如何建立企业信息系统

计算机化企业 通过对企业信息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建立计算机化的企业

两者思路不同、目标不一

职能、过程、活动、数据

对象 主题数据库 事件 企业信息模型企业模型

企业 过程 活动

职能

图1、IS方法与IM之比较 2 企业信息模型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原则 企业信息模型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原则: 1)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实质是信息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企业的产品是物化了的信息,因此,尽管企业不同,产品各异,但从信息处理角度,不同性质的企业其管理过程、活动是相似的,信息流程和信息活动过程是相似的,因此,企业信息模型的建立是可行的; 2) 企业的数据是稳定。占企业日常决策70%以上的业务管理层和战术管理层,其决策所需的数据是稳定的。因此,企业的数据、活动、过程和职能是有规律的,企业信息系统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3) 企业信息模型的建立要基于计算机化企业信息活动的规律,结合业务流程再造(BPR)对企业的职能—过程—活动进行分析。

3 企业信息模型的建立 3.1进行企业业务活动分析,建立企业模型 企业模型是对企业结构和业务活动本质、概括的认识[3],并将结果用“职能区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层次结构表示。“职能区域”处于该模型的最上层,描述了一个企业中主要的业务活动领域,如经营销售、技术、采购、生产、人事、财务等,其中职能区域数一般为7±2。第二层“业务过程”是指在某个职能区域内为完成该职能在逻辑上相关的一组活动和决策,如“采购”这一职能区域可被分解为“物料需求、采购订货(订单或合同)、进货、检验、质量管理、付款记录,应付款管理”等业务过程。业务活动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如“采购订货”,可分解为“采购申请单、供应商信息、选择供应商、建立采购订单”等基本业务活动。 企业业务活动为企业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输入或根据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相关管理活动,是企业信息系统的边界,是信息系统与管理者之间的接口。 企业模型的建立可采用输入输出分析、功能分析等方法[4]和IDEF0,IPO图,DFD等系统分析工具,结合企业职能、过程和活动的分析来建立,企业模型的一般结构如图2。 根据笔者的研究分析,建立的企业模型如下: E=[经营销售F1,技术F2,采购F3,生产F4,财务成本F5,质量管理F6,系统资源F7] F1=[客户管理P11,订货服务P12,销售预测P13,经营计划P14,发货P15,开票P16,资金回笼P17,应收款管理P18,售后服务P19 ] F2=[产品设计P22,产品工艺P22,物料清单P23,工艺线路P24,工艺成本P25] F3=[供应商管理P31,采购计划P32,采购合同P33,验收入库P34,发料(及控制)P35,库存管理P36,付款记录P37,资金计划及应付款管理P38] F4=[生产计划P41,生产作业计划P42(同时生成班组、机台、能力计划),工票P43,生产统计P44,生产调度P45] F5=[帐务处理P51,工资核算P52,固定资产核算P53,材料核算P54,成本核算P55,销售及成果核算P56,资金管理P57,应收款管理P58,应付款管理P59]

F6=[质量体系P61,质量要素P62,产品质量评价P63,原材料质检P64,生产过程质量控制P65,计量器具管理P66] F7=[人力资源P71,设备资源P72] P11=[客户编码与分类P111,客户信息管理P112,需求分析P113,客户评价P114] P12=[需求信息P121,报价P122,合同管理P123] 限于篇幅,其它企业活动,此文不作详述。

3.2研究企业数据,建立数据模型 建立数据模型的方法如下:

应收款 经营销售管理 客户管理 合同管理 经营计划 销售预测 报价 发货 开票 资金回笼应收款管理 售后报务 产品质量 客户数据 合同数据 经营计划 报价 发货 开票 回款 售后服务 质量 设备维修计划 客户评价 技术及产品数据 CAD/CAPP PDM 制造信息 BOM 表及 工艺线路定额表 质量信息 合同采购管理 客户管理 采购计划 采购管理 采购成本 采购入库 限额发料 付款记录 资金计划 应付款管理 客户数据 合同数据 物资采购表 入库单 领料单 库存 付款记录 应付款 资金计划 BOM财务成本管理 帐务处理 工资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 材料核算 成本核算 销售核算 资金管理 财务分析 记帐凭证 工资数据 固定资产 成本数据 入库单数据 领料单数据 成本,应付款 应收款 会计报表 目标成本 应付款 采购资金计划 合同 合同 入库单 出库单 采购发票 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基本信息 员工规划 员工基本信息 人员规划 工作令员工工资 产量、工时 废品统计 产品实际成资金回笼 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分析 原材料质检 过程质量控制 计量器具管理 质量体系,质量要素 产品质量信息 原材料质量信息 客户质量档案 生产质量 产品质量工艺成本 原材料质量 作业计划管理 作业计划机台计划 班组计划进度计划工时统计 工票检验, 产值产量统计 生产工作令号 总体进度计划 节点计划 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管理 关重资源 工生产管理 生产工号 节点计划 总体进度计划 关重资源计划

生产工号 产品数据 设备库 人力资源 生产总体进度计划 节点计划 发货库

物料 库存

总体 计划

生产 进度

工艺线路

工艺信息

人力资源 工艺成本

资金计划

交货期

图2 企业模型 (Fig.2 Enterprise Model) (1) 在企业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数据规划,分析企业实体对象及联系,整理出数据模型、数据加工要求及对企业决策的作用,如图3。通过对企业数据类的分析,建立主题数据库。

(2)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耦合运行的人机控制系统[5],如图4,通过该控制系统的状态、输入及输出等的分析、归纳、整理,得出企业数据模型。

无论采用何种分析方法,最后得出的数据模型是一致的。企业数据模型表示如下: 企业数据D=[企业资源数据D1,企业特征数据D2,企业经营数据D3,企业运行数据D4] 企业资源数据是对组织中生产资源数据的描述,包括部门D11,人力资源D12、设备资源D13,物料资源D14,和资金资源D15。其中: D11=[部门编号,部门名称,属性,……] D12 =[职工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专业,所属部门,……]

企业状态 资源、特征 输入—经营数据

输出—绩效数据

反馈—评测数据 图4:企业系统

订单 经营计划 生产计划 MRP 作业计划

发货数 工资核算 材料核算 固定资产核算 成本核算 销售及成果核算 库存管理 采购计划 车间生产 劳动资料/设备,加工中心 劳动力及组织/人员,部门 制造标准/产品结构,物料清单,工艺路线 状态数据特征数据 资源数据 半、产成品数量 人、财、物消耗成

资金计划

采购付款 人员工资设备投资销售回笼 管理费用

输入—经营数据 资金流

输出—绩效数据

反馈数据

图3企业模型、数据模型 D13=[设备(加工中心)编号,设备(加工中心)名称,设备类型,使用年限,加工能力,所属部门,……] D14是指产品、半成品、材料等各种物料, D14=[时间,物料编号,物料名称,计量单位,计划单价,期初库存,本期入库,本期出库,期末库存,……] D15=[时间,资金类别,资金数量,……] 企业特征数据是反映企业的生产类型和产品特点的数据,企业之不同,即产品之不同,产品数据,是反映企业最本质特征的数据,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标志,企业特征数据可以描述为产品的组成结构D21,物料清单即BOM表D22,工艺线路定额表D23,企业资源数据和企业特征数据反映企业的状态。 其中: D21=[产品编号,物料编号,物料类型,单位,数量,净重,毛重,图号,生效日期,失效日期,……]; D22=[物料编号,子项物料编号,单位,需求数量,净重,毛重,图号,生效日期,失效日期,代用号,……]; D23=[工序号,工序名称,物料编号,物料名称,下属物料编号,图号,数量,定额工时,制造部门,工作中心,……]; 其中D23是以工艺线路为主线,含材料消耗,制造部门,工作中心,定额工时在内的工艺线路文件,据此可生成产品结构文件D21和物料清单文件 D22以满足不同的管理需要。 企业经营数据是驱动一个企业运行的数据,主要为订单D31,及由此而产生的经营计划D32,主生产计划D33,生产作业计划D34,车间计划D35,工作中心计划D36,领料单D37,发货单D38,物料需求计划D39,采购计划D3a,资金计划D3b等等及与之相应的客户,供应商信息D3C等数据。 D31=[订单号,签订日期,客户编号,产品编号,订货数量,订货单价,金额,结算方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 D32=[计划期,产品编号,需求数量……]; D33=[计划期,产品编号,生产数量……]; D34=[计划期,产品号(订单号),工序号,生产部门,工作中心,物料号,生产数量,定额工时,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关重标志,……]; 由D34分别按生产部门和工作中心进行汇总,即生成D35和 D36。 D37=[领用日期,料单号,领用部门,用途,物料编号,产品(工程)号,领用数量,……]; D38=[发货单号,发货日期,订单号,客户,产品编号,发货数量,……]; D39=[计划期,物料编号,产品编号(订单号),需求数量,现有库存,预期库存,订购数量,……]; D3a=[计划期,产品编号,物料编号,物料名称,采购数量,使用日期,……]; D3b=[计划期,产品编号,物料编号,物料名称,采购数量,金额,已付资金,本期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