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M R诊断价值党计锋(山东省兖矿集团总医院放射科 山东 邹城 273500) 【摘 要】 目的: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探讨神经源性肿瘤的M R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神经源性肿瘤1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自旋回波T1加权及T2加权序列进行扫描,常规行矢状位扫描,必要时加扫轴位和/或冠状位。
所有病例均通过M R图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信号、是否发生坏死囊变、椎间孔改变及增强后强化情况各方面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13例神经源性肿瘤中发生于颈、胸椎7例,肿瘤呈长圆形5例,9例肿瘤引起椎间孔扩大,肿瘤信号呈等T1信号8例,长T1信号3例,短T1信号2例,等T2信号3例,长T2信号10例,病灶内发生斑点状坏死2例,斑片状坏死3例,明显囊变1例,8例经增强扫描病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均匀强化3例。
结论: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具有特征性M R表现,通过M R表现可做出正确的诊断,并根据这些特征性表现可与其他一些椎管内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肿瘤;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39.4;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11)07-0974-03Intravertebral duct neurogenic tumor of MR diagnostic valueDA N G J i-f engDe partment of Radiology,Shandong P rov ince Y ancoal Group General Hospital,Zoucheng273500,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Fo r the neuro genic tumor image analy sis,summa rizes neurog enic co rtical tuber s characteristics a nd diagnostic va lue.Methods:A fter surg ical pathology neuro genic tumo r13cases,all ca ses w ere adopted to spin echo T1-weig hted and T2weighted scan sequence,conventio nal sagittal scan line po sitio n,when necessary,and added axis a nd/o r co ro nal.A ll the case s of cancer by M R images o f the shape,size,site,boundar y,sig nal,o r nec rosis ca psule,and chang e of por e after observing all aspec ts of streng thening case a nalysis.Results:13cases neuro genic tumo r fo und in ce rvical,tho-racic ver tebr a7cases,the tumo r is o blique in5case s,9cases o f cancer,caused by a tumo r signal as T1signal in8case s, lo ng,shor t T1sig nal3cases,such as T1signal signal3cases,lo ng T2le sions in10cases,T2sig nal o ccur s in2case s, speckled necro sis patchy necr osis,3cases of v ariable,1case with cy stic,8case s by scan is obvio usly no t unifo rm agg ra n-dizement5cases,unifor m ag g randizement3cases.C onclusion:The neuro genic tumo r is cha racterized by cor tical tube rs co r tical tube rs,can make the cor rect diagnosis,and acco rding to the cha racteristic and some other spinal canal tumor s in the differ ential diag no sis.【Key words】 N eurog enic tumo r;M agnetic re so nance imaging 神经源性肿瘤在椎管内肿瘤中比较常见,其中绝大部分为良性,以神经纤维瘤最多,其次为神经鞘瘤。
目前磁共振是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最佳检查方法,M R检查可多方位成像,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形态[1],但由于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具有与其他椎管内肿瘤相同的M R表现征象,易于引起误诊。
本文对13例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M R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作者简介:党计锋(1970-),男,山东省邹城市人,毕业于山东大学,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工作 本文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0月间在我院行M 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13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16~70岁,平均43岁。
采用自旋回波T1加权(T R500/TE15m s)及T2加权(TR3500/TE90m s)序列进行扫描。
扫描层厚为3mm,扫描层间隔为3.3mm,矩阵为192×256,显示野(FOV)为300m m,数据采集次数为2次。
常规扫描方位为矢状位扫描,必要时加扫轴位和/或冠状位。
13例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中的5例仅行常规平扫,神经源性肿瘤的8例病例在平扫后再行Gd-DTPA增强扫描。
所有病例均通过M R图974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第21卷第7期 J M ed Imaging Vol.21No.72011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信号、是否发生坏死囊变、椎间孔改变及增强后强化情况各方面进行观察分析。
2 结果 在13例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病例中有3例肿瘤位于颈椎椎管内,2例位于颈胸椎椎管内,2例位于胸椎椎管内,2例位于胸腰椎椎管内,4例位于腰椎椎管内。
肿瘤偏右侧者为5例,偏左侧8例。
肿瘤呈圆形3例,椭圆形5例,不规则5例。
肿瘤主要部分均位于椎管内,其中有7例肿瘤沿椎间孔向外生长并导致受累椎间孔扩大,1例仅见神经根增粗而椎间孔不扩大,5例无椎间孔和神经根改变。
13例中有9例肿瘤边缘光滑规整,1例略显不规整;病灶内信号均匀者5例。
病灶内T 1加权图像呈等长信号8例(图1),短信号2例;T 2加权图像呈等长信号5例(图2.),长信号8例。
病灶发生斑点状坏死3例,斑片状坏死2例,明显囊变2例,无坏死和囊变3例。
8例经增强扫描病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图3.4),均匀强化3例,术前磁共振误诊2例。
图1~4 胸椎椎管内神经鞘瘤,矢状位T 1加权像、T 2加权像及T 1加权像增强图像。
T 1加权像示肿瘤呈长圆形,位于第6、7胸椎水平椎管内,表现为不均匀性长T 1改变。
T 2加权像病灶呈不均匀性长T 2信号改变。
T 1加权像增强图像示病灶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其中瘤内坏死区无变化3 讨论 本组13例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M RI 表现,M RI 检查具有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进行多方位、多参数成像,较C T 及椎管造影检查具有明显优势,椎管内的神经源性肿瘤主要为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前者主要含有纤维组织成分,而后者是发生于许旺氏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它们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的颅神经、周围神经和交感神经。
神经根刺激期,开始只有轻微的感觉异常或疼痛,痛的区域一般固定不变.脊髓受压期,出现肿瘤所在节段以下的肌力减退或感觉减退.脊髓瘫痪期,表现为肿瘤节段以下的完全性瘫痪,运动功能消失.因肿瘤常累及局部脊神经并压迫脊髓,临床常表现为颈背部疼痛,局部发麻、发冷、酸胀感等感觉异常,可出现一侧或两侧躯体肌力减弱、瘫痪、行走困难,大小便功能紊乱等椎体束功能障碍表现[2]。
影像特征神经纤维瘤起源于神经纤维母细胞,常多发,肿瘤多呈梭形,境界清楚,但无包膜,肿瘤内囊变坏死少见.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细胞,可见于脊髓各节段,以腰段常见,肿瘤多单发,呈孤立结节状,有完整包膜,生长缓慢.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大多位于髓外硬膜下,有完整包膜,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
磁共振检查能明确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等肿瘤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图像基础。
根据本组13例的M R 观察,可见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在年龄与性别上无明显特殊性,肿瘤主要位于颈胸椎椎管内,好发部位与以往的报道类似[3],根据本组病例的统计,肿瘤均位于椎管的侧方,这主要是由于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脊神经根上而后者位于脊髓的两侧,具有特征性。
由于肿瘤主要生长于椎管内,病灶常除沿椎间孔向外生长外,主要向椎管的上下两侧生长,所以肿瘤多以长椭圆形居多。
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其病灶边缘一般较为光滑规整,内部信号多欠均匀,这主要是由于本病变常易引起坏死囊变,以及神经源性肿瘤瘤体成分的复杂性所导致的[4]。
CT 平扫时肿瘤呈圆形实质性块影,密度比脊髓稍高,脊髓受压移位。
M R 对判断肿瘤与脊髓的关系与肿瘤的范围优于CT ,可多方位观察病灶.肿瘤矢状位常呈圆形或类圆形,少数肿瘤上下范围较大,同时累及数个神经根范围,此时肿瘤呈长方形或长条形,横断位图或冠状位可见肿瘤常沿神经向外生长,975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第21卷第7期 J M ed Imaging Vol .21No .72011整个肿瘤呈长条状或不规则状,椎间孔扩大,T1加权肿瘤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加权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椎管内神经源肿瘤由于多数属良性肿瘤,一旦定位确定,应尽可能手术切除,手术效果多数良好。
在本组病例中多数肿瘤导致椎间孔的扩大,肿瘤常沿神经根生长,引起椎间孔周围骨质压迫吸收,最终导致椎间孔的扩大,肿瘤还常沿椎间孔向外生长,导致肿瘤呈哑铃形[5]。
在病变早期,肿瘤还未引起椎间孔扩大,此时可见仅受累神经根增粗,因此注意观察神经根的变化有助于对早期病变的发现。
增强扫描在诊断中非常重要,本组所有增强病例均呈明显强化表现,当病灶内发生坏死囊变时,病灶呈不均匀强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