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学第二章2

审计学第二章2


2、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 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 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控制测试 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 属性抽样; 变量抽样——是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 用的一种方法,根据实质性测试的目的和 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变量抽样。
审计抽样



抽样概念类和抽样分类 审计抽样方法与运用 审计程序 重点:审计业务约定书 难点:审计抽样方法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及分类
(一)概念: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 从审计工作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 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 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不同于:详细审计; 不同于:抽查;
3、实例


案例1:X注册会计师在对Y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进 行测试的同时,一并对应收账款进行了测试。假 定Y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明细账显示其 有2000户顾客,账面余额为10000万元。X注册会 计师拟通过抽样函证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计划 抽样误差为±5万元,可信赖程度为95%(95% 的可信赖程度下的可信赖程度系数为1.96),估 计的总体标准离差为0.015万元。样本账户账面余 额为500万元,审定后订定的余额为450万元。 【要求】针对资料,确定应收账款函证的样本量, 并根据样本结果采用差额估计抽样法推断应收账 款的总体余额(要求列出计算过程,样本平均差 额保留小数点后4位,推断的总体差额及总体余额 保留小数点后1位)。

解析:: (1)样本平均值=582000÷200=2910(元) 总成本=2910×2000=5820000(元) (2)样本比率=582000÷600000=97% 总成本=5900000×97%=5723000(元) (3)样本平均差额=(582000-600000) ÷200=-90(元) 总体总差额=(-90)×2000=-180000(元) 总成本=5900000-180000=5720000(元)
3、确定预期总体误差 误差即错误或舞弊发生的频率 审计人员根据前期审计所发现的误差,被审计单 位经营业务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的评价 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等,来确定审计对象总体的 预期误差。(如果存在预期误差,则应当选取较 大的样本量。) 4、确定可容忍误差 ——是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 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可容 忍误差越小,需要选取的样本量就应越大。)
二、属性抽样



控制测试中运用的抽样技术是:属性抽样 审计方法。 属性——是指审计对象总体的质量特征, 即被审计业务或被审计内部控制是否遵循 了既定的标准以及其存在的误差水平。 属性抽样中,抽样结果只有两种:“对” 与“错”或“是”与“不是”。
1、确定审计目标 2、审计对象总体 属性抽样时,审计人员应使总体所有的项 目被选取的概率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总 体所有的项目的特征应是相同的。 相关性:是指审计对象总体必须符合于具 体的审计目的。 完整性:是指审计对象总体必须包括被审 计经济业务或资料的全部项目。


例如,审计人员在对开具销售发票业务的内部控 制制度进行控制测试时,确定的可信赖程度为95 %,预计错误率为3%,精确限度(可容忍误差) 为3%,即精确度上限为6%,样本量? 例如,确定的可信赖程度为95%,预计总体错误 率为3%,精确限度(可容忍误差)为3%,即精确 度上限为6%,审计人员在审查了200张销售发票 后,发现有4张销售发票有错误,从表2-6的样本 规模200那一行往右查到4个错误所在的栏次,该 栏5%就是总体错误率的实际精确度上限。最后, 审计人员可作出如下审计结论:以95%的把握, 确信全部销售发票的错误率不超过5%。

例: 根据一样本中的信息推断出总体平均 值的置信区间为95%,意味着有95%的机 会是 A.估计值等于真实总体平均值 B.真实总体平均值不存在置信区间内 C.标准离差不大于总体平均值的5% D.真实总体平均值存在于特定的置信区间

例:属性抽样计划用来决定( )估计是 有效的 A迟于30天的付款顾客比例 B迟于付款的次数及其合计金额 C存货的审定值 D从子公司采购的采购总额
2、非抽样风险 采用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因误解 证据等未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 (1)人为错误; (2)运用不切审计目标的程序; (3)错误解释样本结果 。
审计测试 控制测试
抽样风险种类 信赖过度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
对审计工作影响 效果 效率
效果
实质性测试
误受风险
误拒风险
效率
注:两种测试中的非抽样风险对效率、效果都有影 响。
2)推断总体误差 分析样本误差后,根据抽样中发现的误 差采用适当的方法,推断审计对象总体误 差。(当总体划分为几个层次时,应先对 每一层次做个别的推断,然后将推断结果 加以汇总。) 样本实际误差率等于或小于预计误差率, 审计人员可接受样本结果,结束测试,并 据此推断总体结果。
3)重估抽样风险。 在控制测试中时,如果认为抽样结果无法 达到其对所测试的内部控制的预期信赖程 度,则应考虑增加样本量或修改实质性测 试程序。 4)形成审计结论 在抽样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应根据所取 得的证据,确定审计证据是否足以证实某 一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从而得出审计结论。
三、变量抽样



实质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应用:变量抽样法 三种变量抽样方法:平均值估计抽样;差异估计 抽样比率估计抽样; 平均值估计:在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 本的平均值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应 选用单位平均数估算法。 比率估计:若发现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 其账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则选用比率 估算法更为恰当。 差异估计: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 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平均差额 的情况下,选用差额估算法更为恰当。当然,在 审查前可能难以确定总体的特征,审计人员可根 据经验作出选择。

(2)系统选样


也称等距选样,是按照相同间隔从审计对象总 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 前提:总体必须是随机排列。 程序:
选取间距: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 确定选样起点 根据间距顺序选取样本


应用: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
(3)分层抽样法 将某一审计对象总体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 特征的次级总体的过程。(审计人员可以 利用分层重点审计可能有较大错误的项目, 并减少样本量。) 依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4)整群抽样法 P33例2-3


①计算样本量n/=(1.96×0.015×2000/5)2 ≈138 n=138/(1+138/2000) ≈129 ②样本平均差额=(450-500)/129=-0.3876万元 ③推断的总体差额=-0.3876×2000=-775.2万 元 ④推断的总体实际余额=-775.2+10000=9224.8 万元
5、确定可信赖程度 ——通常用预计抽样结果能够代表审计对 象总体特征的百分比来表示。(可信赖程 度要求越高,需要选取的样本量就越大。)
例:
可容忍误差
20%(或小于)考虑 忽略抽样测试,进行 详细测试 10%(或小于)
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可信赖程度差,在信赖内部控 制方面的实质性工作不能有大 的或中等的减少 中等可依赖程度,基于审计结 论,在依赖内部控制方面实质 性工作将减少 内部控制实际可靠,基于审计 结论,在信赖内部控制方面实 质性工作将减少2分之一,到3 分之2
5%(或小于)
6、确定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 (1)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 前提:总体中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编号 方法:计算机生成随机数 随机数表查随机数 程序:



建立总体项目中项目与表中数字的一一对应关系 选择一个随机起点和一个选号路线 根据起点和路线选取样本

应用: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尤其适用于统计抽1、源自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

相同点: 不论采用哪种抽样技术,都要求审计人员在设 计、执行抽样计划和评价抽样结果中合理运用专 业判断; 这两种技术运用得当,都可以提供所要求的充 分、适当的证据,并且都存在某种程度不同的抽 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不同点: 是否利用概率法则来量化控制风险; 非统计抽样中,审计人员全凭主观标准和个人 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 非统计抽样只要设计得当,也可以达到同统计 抽样一样的效果。


优点:根据随即范围内的数据样本来确定 全体数据,对大规模数据的评测较为实用。 缺点:需要足够好的样本,需要具有代表 性和随即性,具有不稳定性,有所偏差。
(二)分类 按审计抽样的决策的依据不同:统计抽样 和非统计抽样; 按审计抽样所了解的总体特征的不同:属 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抽样所采用的技术:任意抽样、判断抽样、 统计抽样

例:注册会计师陈华对XYZ工业有限公司的产成 品成本进行审查时获得如下资料:全年共生产 2000批产品,入账成本为5900000元,审计人员 抽取其中的200批产品作为样本,其账面总价值为 600000元,审查时发现在200批产品中有52批产 品成本不实,样本的审定价值为582000元,试运 用下列各种抽样审计方法(暂不考虑可容忍误差 和可信赖程度),估计本年度产品的总成本。(1) 均值估计抽样审计;(2)比率估计抽样审计; (3)差额估计抽样审计。
三种样本选取方法的比较
优 点 缺 点 适用范围
随机选 样本 样 客观
效率低
样本量较少,总体随机排 列;在统计抽样中使用, 当然也可以在非统计抽样 中使用
样本数量多;非统计抽样; 在总体随机分布时适用于 统计抽样
系统选 样本 样 客观、 效率 高
如果总体 非随机排 列,容易 发生较大 偏差
分层抽 方便、 可能有偏 样 灵活 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