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应如何应对

关于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应如何应对

形势与政策学院:班级:姓名:徐月媛学号: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亚太 只不过在小布什期间投入不够多这两年希拉里一直强调美国要重返亚太,美国战略重心已经东移了,上周美国第一次正式参加东盟系列峰会。

这也正反映了美国一种虚弱的心态。

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心态可以归结为两句话“无可奈何要合作 情不自禁想遏制”。

奥巴马政府想要实现贸易翻一番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而全球能助其实现目标的主要市场在亚洲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等国。

所以从经济上讲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所以无可奈何要合作。

另一方面美国尚未抛弃做老大的思想。

想要实现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情不自禁想遏制。

奥巴马称他是第一个“太平洋总统” 要实现这个封号对中国就非得遏制。

美国强调重返亚太,第一是要造成一个态势,即在亚太地区 美国不能走 亚太地区需要美国的保护伞和领导 第二个目的 防止传统亚洲盟国日本韩国的离心倾向造成中国、印度威胁论加强对新兴市场的控制。

第三、中国和东盟贸易自由化发展势头很猛。

中国已经成为东盟、日本、韩国等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超过美国。

美国担心被边缘化所以在中国周边投棋布子。

事实上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中国 还有蒙古、日本和韩国。

日本自从鸠山由纪夫内阁以来 已经提出要在东方和西方文化间发挥桥梁作用和美国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应该看到美国战略东移最近一系列举动非常明显。

从在APEC上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到在澳大利亚驻军再到奥巴马正式参加东亚系列峰会。

大谈南中国海安全问题。

南中国海有安全问题吗?显然并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问题这是一个伪命题。

东亚峰会是东盟衍生出来的高级领导人论坛应该是东盟主导东盟10+3是主渠道而美国不断宣传企图改变其性质主导议题。

但美国的目的似乎也并未达到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 东盟不赞成在东亚峰会上讨论具体的政治、安全问题。

如苏西洛言如今的世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类影响重大比如中东、北非、阿拉伯的社会和政治迅速变革全世界金融危机以及欧元的岌岌可危都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是一种挑战需要我们联合应对。

事实上美国最资深的外交官乔治·凯兰95岁时曾跟克林顿政府说过这个世界绝不会形成一个单一的领导中心。

时代变迁,现在已经不是冷战时代 而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所以,对美国的表演以,中国淡然处之。

现在只要关心局势的人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美国还是以冷战思维和霸权思维指导他们的行为,中国则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合作共赢的思想来指导行为。

面对美国强势宣传其在亚太的地位,中国同时强调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美好前景 强调中国和东盟合作对地区、对整个国际社会的贡献,可以说是以柔克刚。

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周边外交的影响。

摘要:美国重返亚太意味着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可能要进入一个不太好时期这些国家中主要影响的还是东南亚国家,像菲律宾等和中国存在复杂利益,纷争的国家,可能抓假虎威,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 不断在南海制造事端。

对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强化与亚太地区同盟的关系,给中国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和战略压力并不会改变周边环境对我们“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

首先,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互相离不开他们非常清楚与中国对抗没有赢家而且会付出代价“和则两利斗则两害”其次美国现阶段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布局是防范性质主要是为了加强遏制中国而不是与中国对抗是为了拖延中国的发展步伐和崛起进程。

中国周边形势当前中国海洋问题安全形势异常复杂与严峻,整体而言发生海洋战争的风险大于陆地。

据报道说:中国在周边海域不仅有岛礁主权争端、海洋油主权争端、海洋油油气与渔业资源争夺以及海域划界争议公海局势更加恶化且局部恐有冲突激化的危险。

中国海军指挥学院的专家也认为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挑战海洋方向的形势比陆地方向严峻不仅存在台湾、南海、钓鱼台和东海大陆棚等攸关中国主权和安全的问题还存在影响区域形势全局的朝鲜半岛问题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的军事威胁和战争风险远高于陆地方向。

同时目前中国的安全防卫能力与海洋方向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不相称与主要安全对手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较大。

面对当前的海洋安全形势中国正致力于加强海上防御力量打造一支满足中国海防需要的海军。

这包括建造新型潜艇、购买俄罗斯基洛级潜艇研发类似用于攻击舰艇等等应对错综复杂局势的武器加强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稳步推荐共同体建设推进与域外国家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丰富东盟与日韩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的内容和完善的合作体系。

但是,中国推动的多边合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朝核问题成为国际焦点中国被推到六方会谈前台国际压力加大。

美将力促“大中亚”计划落实诱导中亚国家向南发展企图将其从上合组织剥离出去日推动“日本+中亚对话活动计划”加强对中亚渗透试图弱化中俄在上合组织的影响力东盟借美平衡对华关系倾向加强“10+3”也在向美敞开胸怀另外,东盟各国竞争加剧他信倒台后泰国在东盟的招牌地位迅速降低越南代表后加入东盟的四国正在加重分量印尼作为东盟发起者极力恢复影响力。

东盟内部意见不一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势必受到影响。

二、美国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美国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雁型安全模式,中国的南海地区与东海地区其实面临着的问题是一样的。

就是打了以后如何办的问题。

守或者放弃。

如果说"守"的话那么中国相当的战略资源就会吸在此处从而彻底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不得不走向军事支撑战略的局面这与前苏联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说打了之后"放弃"--就如藏南对印度战争还不如不打。

所以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解决背后的问题。

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痛苦但却必然的变革。

中国能不能抓住这次机会重新占据世界规则制订权的地位关键在于战略运用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 意志是否坚决。

而对于外在的大国集团中欧的较量在大方向上基本明确欧洲联盟的分崩离析几成必然除非俄罗斯与美国在西欧的利益之争重起波澜。

对于中、美、俄三国来讲中俄双方合作才是对抗美国的基础这是上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在上合体系内则主要是中俄对主导权暗争而对于美国来讲 G2模式说白了就是美国离间中俄的一种策略。

中俄的暗争正是它的可利用之处既迎合了中国想避免战争 和平崛起的希望 又能让俄罗斯产生强烈的嫉妒与戒备心理最后还能将中国可能的发展扼杀于初级形态 可谓是一箭多雕之计。

反过来看 其对中国人心理的研究比小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敏感时期 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日本加强在钓鱼岛的控制--麻生表示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美国称《日美安保条约》适应于钓鱼岛这一条脉络清晰的告诉我们中国在钓鱼岛的立场并未后退 对方显然没有在谈判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所以不得不跳到台面上来刺激中国迫使中国亮出底牌。

谋定而后动 是孙子兵法的精髓 对方显然也明白这一点。

日本鼓动南海诸岛问题激化 就是想以战争成本胁迫中国作出让步。

而在此时 头狼正坐在后边密切的注视着中国的一举一动寻找最合适的下手机会。

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二)、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对于中国来讲目标就是要紧紧盯住对方这头狼对方的破绽 就是我们取胜的机会。

虽然对方现在向我们亮出了金融危机的"破绽"但这不是决定性的。

北美的市场确实十分萧条但这并不等于已经伤到对方的筋骨--躺在地方流血的恶狼咱又不是第一次见到中国早就有农夫与蛇的典故。

打下钓鱼岛只是一个战术问题解决日本的未来战役问题重定中美势力范围才是战略问题。

而且只有战役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解决好战略问题。

对与少见于媒体之上的琉球地位问题也渐趋多了起来至少中国官方已不禁止讨论这样的问题 琉球地位未定对日本的打击远高于钓鱼岛的讨论。

同时琉球问题的解决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如果说中国与日本的冲突如何收场那为日本量身定做一份合适的未来则是上上之选择。

琉球地位未定的强化必然会避免中国在钓鱼岛战后"守"的困境。

而这一战略的实施 中国则必然重温大明水师对琉球海域的主导权。

同时琉球问题的解决也必使头狼门户洞开 其关岛基地直接面临中国兵锋之下。

三、中国对美国重返亚太的应对--景观重返新姿态,中国对美国重返亚太的应对--景观重返新姿态对美国重返亚太的应对-对于美国重返亚太中国的态度很明确 就是冷静对待2011 年11月胡锦涛主席会见了奥巴马。

胡主席表示亚太事务应该成为中美协调和合作的重点。

中方尊重美方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欢迎美方在亚太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也希望美方尊重中方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 处理好彼此的利益关系 共同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互信、合作。

这一方面体现出我们国家对美国亚太身份的认同另一方面希望美国不要发挥破坏性的作用。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战略走势值得关注2011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2010年相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

展望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

第一、中美竞争加剧 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

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外交格局新变化。

2011年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宣布了塑造“美国太平洋世纪”的战略安排试图从安全与经济两个方面加强美国在亚洲的存在。

安全上美国继续升级“雁型安全模式”不仅强化了美国与各亚洲同盟国的联系 也进一步推动“雁型安全模式”中不同梯队间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和中国崛起。

经济上强势推进TPP框架协定塑造新的亚太经贸版图。

TPP不仅是经贸安排更是一个战略的考量。

美国的目的除了要分享亚洲高速经济增长外更看重的是掌握亚太区域统合的主导权。

展望2012年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有两大战略态势值得深入关注。

第一、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加剧。

一方面 奥巴马总统首次参加东亚峰会 在地区合作进程、地区议程的设制以及区域内其他合作机制等都发表了相关构想 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 南海问题矛盾升级 这一问题本来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之间的主权争端 但近来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中美战略利益的较量。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维护海洋权益和稳定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 但这与视太平洋为其“内湖”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撞。

南海问题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抓手” 未来美国与周边国家深化海事安全合作 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趋势将增加。

对中国而言岛屿因涉及主权问题 毫无疑问是中国核心利益 而且海洋利益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

未来的挑战是周边国家在何种程度上愿意接受中国改变既有的海洋秩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