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6题;共30分)1. (4分) (2018八上·台州月考)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散文,是作者内心情思的自然流露。
朱自清看见父亲爬月台的蹒shān________背影,因感动而流下眼泪;黄土高原的白杨树,没有婆suō________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qiú________枝,但却伟岸挺拔,被茅盾赞为树中的伟丈夫;严文井在《永久的生命》中感慨:生命在“终于要diāo________谢”的花朵中“永存”,这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
2. (2分)选出下列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A . 歌曲“卷珠帘”曲风清新唯美,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B .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C . 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不该生在穷乡里!不该遇上大水灾!D .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B . 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十多年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C . 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三江县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D . 柳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4. (7分)根据上下文提示默写。
(1) 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 (10分)(2011·恩施)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这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在众多的英雄好汉中,打虎英雄武松就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
(1)联系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简述“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从武松走出“三碗不过冈”酒店开始)。
(2)请你对武松打虎这件事进行点评。
6. (5分) (2018七上·宽城期末) 班级要在下周三下午的2点30分举行一次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诚邀校长参加,请你负责拟一份邀请函,注意语意表达完整,用词得体。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47分)7. (7分) (2020七下·海口月考) 诗歌鉴赏。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________”和“________”来烘托离愁。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
8. (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作答。
【甲】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怀民亦未寝(2)下列与例句“潭西南而望”中“而”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默而识之B . 辇而致之C . 人不知而不愠D . 尽力而为(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文中实写游鱼,实际上是从侧面写出了潭水的特点。
【乙】文紧扣“夜游”结构全文。
全篇从“夜”写起,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接着写寻找夜游同伴并说明两人夜游的,为写景作铺垫;之后集中笔墨描写景物,结尾部分借景抒怀。
(5)柳宗元和苏轼在写作以上选文时,同是被贬之人,同是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抒发愤懑,但当时的心境却有所不同,请试作比较分析。
9. (9分)(2020·衡阳) 说明文阅读口罩:隔离病毒的“武器”①1910年冬,肺鼠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
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他切断了传播途径,给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不到4个月时间就战胜了这场灾难。
②同时,伍连德还设计发明了用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
③设计之初,伍连德曾将口罩的绑带设计成两端各三条:上方两条沿耳上方系在脑后,中间的沿耳下系在颈后,下方的则向上系在头顶。
为使用方便,不久后他将绑带简化成两对,而防护作用依旧。
这样一款自制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被称为“伍氏口罩”。
④口罩变成公众常备物品,则伴随着一场“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
⑤1918年3月,流感在美国爆发。
由于150万美军被陆续派往欧洲参战,流感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欧洲大陆,并造成全世界空前的灾难。
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次流感共造成了世界5000万至1亿人死亡。
⑥这种传染病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其实疫源地并不在西班牙,而是因为当时该国是中立国,未对疫情信息进行封锁,所以很多消息都来自西班牙。
西斑牙流感传播的后期,人们才普遍意识到防疫的重要性。
口罩成为预防流感的重要工具。
普通平民被要求戴上口罩。
虽然只是简易款,以今天的防护标准来看,其抵御病毒侵袭的效果并不怎么样。
但不可否认,口罩已变成全民用品。
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口罩继续发挥着更多防护作用。
⑧1952年12月,持续了多天的严重空气污染造成英国伦敦上万人死亡,口罩成为在雾都生存的必需品。
制作口罩的材料也在对抗污染的过程中不断进化。
各国陆续颁布了职业健康法,通过各种措施推动现代口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⑨如今,口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成熟产业,贴合度、过滤效果和舒适性均在不断改善提升。
近年来,口罩的技术含量逐渐增加,除了医用外科口罩,防尘、防花粉、防雾霾,甚至防紫外线、带清凉感等个性化品类也不断面市。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1)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 . “伍氏口罩”由医学博士伍连德设计,简单易戴,价格低廉,在抗击肺鼠疫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B . “西班牙流感”因为疫源地在西班牙而得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共造成全世界5000万至1亿人死亡。
C . “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使口罩变成了公众常备物品。
D . 口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巨大的成熟产业,贴合度、过滤效果和舒适性均在不断改善提升。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⑤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
②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分析原因。
这场瘟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
(3)文章写了口罩的发展史,其中促进口罩发展的事件有哪些?请写出两大事件。
10. (9分) (2019七下·封开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
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
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
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
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
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
我问:"梨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描写老人行礼的神态,表达了老人对小姑娘的诚挚的感激之情。
B .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闪出”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C . “她姐姐很受感动,”“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她后来照料小茅屋的感情因素。
D . 选段插叙了解放军建小茅屋和梨花照料小茅屋两件事,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和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2)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 全文按照事件发生顺序组织材料,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时间跨度从十年前到现在。
B . 文章采用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直接描写的人物有“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间接描写的人物是梨花姑娘和解放军。
C . 梨花姑娘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她虽然没出场,但通过其他人物的介绍,她的形象光彩照人,作者正是通过对梨花姑娘以及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示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从而歌颂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