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湿上浆工艺的应用

预湿上浆工艺的应用


注 : 轴 长度 为 20 0m,落轴 前 采集 实验 数 据 ;漏斗 式黏度 计 水 值 4s 测 量含 每 0 ; 固率 的 仪 器为 日本折 射 式 量糖 仪 ( C- 0 。 AT 2 E)
由表 3看 出: 着开 车轴 数 的增 加 , 要及 时 掌 握 浆 随 需 液黏 度的 变化 , 不断 补充高浓 度的浆 液 , 之与带入 的水气 使 中和 , 保持 浆液 质量的 稳定 。
3 %, 时预 湿压 力设定为 10k 5 此 0 N。
1 预湿上 浆工艺的生产 实践
1 1 预湿上浆应用于色织织物 .
采用预湿 上浆工艺 对染色 经轴 上浆 , 保证 了 上浆质量 , 避免了色纱退色 和色纱 强力 的损失 。
11 浆料 配方 .。 1
松式 染 色 经轴 品种 , 线 染色 后 , 蜡 和一 些 杂 质被 纱 棉 清除 , 线性 能 发生了变化 , 纱 吸湿性 增 强 , 再加 上 由于在 染
化, 并以之指导掌握上浆质量。
1 3 预湿上浆应用于高支高密织物 .
表 7是 预 湿 上 浆应 用 于高 支 高密 品种 的的浆 纱工 艺
色过程 中吸附了大量 的金属 盐离子和 有机染 料, 纱线发 涩,
针对 纱 线实 际情况 , 用 的主 浆料为 P A18 ̄ 醋 酸 选 V 7 8I ] 酯淀 粉, 配以 少量成 膜性 好、 附力强 的丙烯 酸浆 料 以及 并 粘 平滑 剂。 这一配 方粘度小 、 易渗 透 , 天然 纤维 的亲 和性 和 对 粘附 性提 高 , 膜 柔软而 富 有弹性 , 纱更 易分绞 , 浆 浆 毛羽 大 大减 少, 保证织造 开 口 晰。 清 具体 浆料 配方见表 1 。
1 . 预湿 压榨 力的 选择 .2 2 预 湿 压榨力与预湿 压 出回潮率 的关 系见表 4 。
表 4 预湿 压榨力与预湿压出回潮率的关系
、 、
、织机效率 ( % Nhomakorabea预湿压力 【 k N)
9 o 8 5 ∞ 7 5 7 0
() 0 ×(0 0 1 0 × 7 3 (4 2 一 10 2 J4 4 +4 ) 0 26 15 G 8 经
压榨 力是 递增 的 ; 预湿 压 出回潮率 一直 递减 到 3 % 左 右 , 0 如要进 一步加 大预 湿压 榨力, 预湿 压 出回潮 率变化 不大 。 压 榨 力过 大 , 线 易被 压 扁而损伤 , 纱 圆整 度差 , 对毛 羽 贴伏 与 织 造 不利 。 合预 湿 对浆液 的稀 释和 纱 线 圆整度两 方面 的 综 考虑 , 预湿 压榨力为 9 0~ 9 N 比较经 济的。 5 是 k 1 - 预湿 水槽 水温 的选择 .3 2 棉 纤维 表面 附有 棉蜡 , 阻碍浆 液浸润 , 棉蜡 可在 7 ~ 6
1 . 浆 纱质量 及织造 情况 .3 1 浆纱质量 : 上浆率 7 %, . 回潮率 7 %, 1 . 原纱 强力 3 7 2 4. 6 c 浆纱 强力 423 N, N, 2 _c 增强率 2. 减伸率 5 4 耐磨 1 %, 8 . %, 6 次数 15 , 羽降低 率 5%。 0次 毛 6 织造 情况 : 断经 0 根/台 ・) 断纬 0 根/台 ・) . 8 ( h, . 7 ( h,
工艺参 数 ( 5 表 )
表 5 浆 纱 工 艺 参 数
生产织轴序号 1 A 3 5 1 B 3 5 2 A 3 5 2 B 3 5
开车
第一轴
第=轴
第兰轴
车速 ( m n m/ i )
浆 副 黼 黼 腊 刚 桶后 借 J 黼 酉刖
浆液黏度 {) S 含固率 ( %) 实际退浆率 ( %) 1 1 1 . 1 1 05 1 0 1 1 . 9 8 7 5 5 7 1 . 5 1 7 1 . 0 8 . 5 5 5 1 . 0 0 1 . 9 1 05 1 . 05 , 0 1 5 5 1 03 1 9 9 1 5 8 8 0 . 1 5 9 . 8 9 . 5
利用预湿浆槽的压力把纱中的水分挤压掉 即可。 具体工艺
参 数见表 2 。
表 2 浆纱工艺参数
项目 含固率 ( %) 粘度 () S 车速 (g i ) n m n 预湿辊压力 ( k N)
压浆力 (N) k
织机效率 8 . %。 59 3
数据
I0 0:I 0 3 I 9 I 0 I 0 40 I1 0 16 O o 20 0 5 21 0 5 30 5
验, 上浆率 控制 为 7 ~ 9 。 % % ( 在各区张 力设定上 , 3 ) 因为湿 区 度增加 , 长 为避 免张 力过 大 , 成伸长加 大 , 造 浆纱 减伸率 高 , 区张 力均偏 小掌 各
握。
后上蜡 { %)
1 . 浆 纱工 艺 .2 1
采用德 国K r Mae ( ae yr卡尔迈 耶 ) 公司带预 湿槽 的双浸 双 压 浆纱 机 , 白织 织物 浆 纱的 预湿 上 浆一 般在 预湿 槽 中用 水 , 色织织物 浆纱 的经轴 在出染缸 时本 身为湿 轴 , 以只 而 可
应用技术 织avi术echnol y W 技 og 造 ng T e
www l de , O c t ea rC M n ex
预湿上浆工艺的应用
Ap l aino r . tigSiigT c n lg pi t f ewet zn e h oo y c o P n
www l ad om n t e er ex c c
W v hl … ’ ene 技 i 织 oy 应用技术 agc o T造 术1 …n。 ng
双浆 槽 浆纱 机 只适 用于 覆 盖率 较 低 的织物 , 于高 覆盖 率 对 织物 的上 浆还 要继 续进 行研 究和 探讨 。
3 . 和 3 . 开始 递减 时, 减 少 1 ~ 2 所需 提高 的 67 % 48 % 每 % %
明显好 于普通 传统 上浆 工艺 , 机效率 略 有上 升。 织 使用 时, 工艺压 力 由 “ 先轻 后重 ” 为 “ 重后轻” 使 之保证 良好 浆 改 先 , 膜; 浸没 辊侧压 的使用要 根据 纱线 的实际情况 , 最好 使用第 二压 浆辊 的侧压 、 少第一压 浆辊侧压 的使用 , 减 以避免意 外 伸长 带来 的断头。 际生 产时 , 实 要及 时掌 握浆液 含 固量 的变
干分 区纱张力 ( N 卷绕张 力 { N)
退绕张 力 ( N)
I 7~ 1 : I 1 0 I 0~ 2 托纱张 力 ( 3 N)
浆液温度 ( 。 c)
作者简介: 李新顺, 16年生, 男,9 9 高级工程师。 作者单位: 李新顺, 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 丰亦军, 今凯纺织常州 1
经轴连 续生 产做准备。 () 2 预湿 上 浆使浆液 充分 渗透 到纱 线 内部 , 增加 纤维 之 间的抱合力 , 少浆 纱毛 羽 , 效 降低 上浆 率 , 减 有 经反复试
醋酸酯淀粉D _ A {g F一 k) 丙烯酸 酯Q ~8 (g L 9 k)
平 滑 剂s M一 9 (g) L 6 k
() C 6 X 4 7 X 1 1 双 织轴 品种 的浆 纱 1 J 0 0 13 18 18
黏 度与含 固量 、 际退浆 率 的关 系 ( 4 ×(0 4 ) 实 J0 4 + 0
10 ×7 3 见表 3 0 26 ) 。
表 3 黏度与含固量 、实 际退浆率 的关 系
研 发中心。
预 湿上 浆是 一种较 理 想 的染 色经轴 上浆 方法 , 能以 较 低 的上 浆成 本达 到 织造 对 经 纱上 浆的 要求 。 但带 预 湿槽 的
7 4
纺织导报 C i e t e d r 2 1 N h a xi L a e - 0 1 o6 n T l e
_ 一 一 一 一 一
文 I 新顺 李
丰亦军
预湿上浆在浆纱质量及节约用浆量方面有着突出的优
势 , 文对 预湿 上浆 工艺 的应用进行 了探讨 , 本 使其 能够 更好
地为 纺织 企业 服务, 提高 企业 的经济 效益 。
( 松 式经轴 经 空气挤压后 含 水率为 7 % ~ 8 %。 1 ) 0 0 预 湿 上浆 首先 要 控 制好 预 湿 纱 的含 水 率 , 水 过多 , 含 带入 浆槽 内 的水分 会 使浆 液 的 含 固率逐 渐 降 低 , 造成 轻 浆 ; 含 水过 少, 压辊 的压 力太大 , 挤 影响 设备 的使 用寿 命。 因此 利 用预湿辊 压 力对经 纱进行挤压 , 出回潮 率控制 为 2 % ~ 压 5
8 c 件下溶 解 。 以预 湿温 度 不能 太低 , 1。条 所 否则 不能 将 纱
线中的棉蜡、 糖衣、 胶质物等杂质充分溶解到水中, 故选择
预 湿温 度为 9 0℃。
1 2 预湿上浆 应用 于中粗支织物 .
1 . 浆料 的选择 .1 2 由于 预湿 纱 线对 浆液 的 稀 释 , 液浓 度 和粘度 有下 降 浆 的趋 势 , 到降 到一定的 浓度 , 新补充 到浆槽里 的浆 液平 直 使 衡 了预湿 纱线对 浆液 的稀释 , 浆槽 里的浆液 就 相对 稳定 l 了 。 浆料 的选择 必须 是高浓度 、 黏度 。 低 在 生 产 时 , 用 的 浆 料 是 P A1 8 P A1 9 、 选 V 7 8( V 7 9 P A2 5 ) 变 性 淀 粉 、 V 0 MB 、 丙烯 酸 类浆 料 、 乳化 油 或 平 滑
表 1 浆料配方
P A1 8 《g V 78 k )
6 0 3 O
1 5 2
脆性 增加 , 因此 在选 择预 湿温 度 时, 不必考虑 棉蜡 、 糖衣 、 胶 质物等 杂 质的 充分 溶解 , 只需过 清 水 ( 温 ) 洗 去 色织 常 ,
纱线 上的 浮色 , 减少有色短绒 进浆槽 对浆液 的污 染, 为染 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