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3、切种 (1)、切种时间:一般在播种前2-3天切块 (2)、催芽:催芽可促进种薯解除休眠,缩短出苗时间, 促进生育进程 。一般在种薯出库前5-7天增温至15-20℃, 保持空气湿度50%。 (3)、切块方法 50克以下小薯可整薯播种。 51~100克薯块,纵向一切两瓣。 100~150克薯块,一切三开纵斜切法,即把薯块纵切三 瓣。 150克以上的薯块,从尾部根据芽眼多少依芽眼螺旋排列 纵斜方向向顶斜切成立体三角形的若干小块,并要有2个 以上健全的芽眼。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尽量带顶 芽。切块应在靠近芽眼的地方下刀,以利发根。
2、土壤采样及测试
土壤选择 ——土壤结构,土壤的平整度,pH(4.88.0),前茬作物 采样——0-30cm土层,按同样土壤类型选取样点 测试—— 有机质,pH以及 N, P, K, Ca, Mg, S, Na, Cu, Mn, Zn,Fe,B 阳离子交换量 全盐含量或电导率
3、土壤类型
(1)、沙土类 沙质土常处于透气、缺水、温度高而不稳定的状态。 有如下特点: 有机质含量低 保水肥能力差----需灌溉. 多次追肥 地温变化快-----出苗快 利于机械操作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大西洋西北篇
中国马铃薯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品种选择不当 种薯生产质量差 耕作水平低 投入不足 管理不适宜 技术交流不够 现代农业设备落后 收获与储藏技术不严格 产业链发展不健康
马铃薯生产过程
第一年 第二年
组织培养
微型薯 微型薯播种
G1 种薯 1:10
商品薯 第四年
第三年
仓库 G2 种薯 1:10
(3)叶 叶片是马铃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的 主要器官,是形成产量的活跃部位。 马铃薯叶片易受到病菌侵害,在北方特别 是在6月低,高温多雨,给早、晚疫病创造 爆发的条件,因此,必须做好检疫,防治 病害侵染。 马铃薯叶片生长过程,分为上升期、稳定 期和衰亡期。必须尽量维持叶片时间,防 止早衰。
(4)花 马铃薯的花序是聚伞形 花序。花色有白、浅红、 浅粉、浅紫、蓝等。马 铃薯花的开放,有明显 的昼夜周期性。有的品 种对光照和温度敏感。 北方大西洋花期一般在 6月中下旬,花期持续 20-30天左右。盛花期 是马铃薯需肥、水的最 大期。
(2)匍匐茎 匍匐茎是由地下茎的节上腋 芽长成的。 如果种的浅,培土薄,或者水 肥管理不严格,常会露出地面,影响结薯 个数。因此,必须保证合适的种植深度和 细致的中耕培土,从而增加匍匐茎的数量, 以增加有效块茎数量。 (3)块茎 块茎是由匍匐茎尖端膨大形成 的变态茎。块茎的形状、大小和数量是由 品种、水肥供应、外界条件以及合理的耕 作制度决定的。块茎内储藏着丰富的营养 物质。
二、马铃薯的生理特性 马铃薯的生长要经过发芽期、幼苗分化 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成熟休眠 期。 马铃薯在由野生到栽培的过程中,对环境 条件的逐步适应,造成了它特有生理特性。 如喜冷凉、分枝、再生和休眠等特性。 1、喜冷凉特性 马铃薯的生长及块茎的膨 大有喜冷凉的特性。特别是结薯期,昼夜 温差大的地区块茎的品质较好,干物质含 量高。
一、整地 1、深松或翻地
要求: (1)深松深度:3045cm; (2)深松角度与播 种方向垂直; (3)深松也是一个 除草的过程; (4)深松也能促进 土壤透气性。
2、起垄 (1)、起垄要视墒情适 当浇水10-12mm; (2)、垄宽:约45cm, 垄距:90cm,垄高:约 35cm; (3)、视配肥情况追加 磷肥(如磷酸二铵、过磷 酸钙:10Kg/mu); (4)、起垄要尽量提前 进行,保证地温升高。
3、造墒 (1)、视墒情浇水2030mm; (2)、造墒一般在播种前 5-10天进行; (3)、务必浇透,不留夹 层(阻碍根系生长)。
二、种薯处理
1、种薯处理的意义 (1)、种薯的级别、质 量是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2)、种薯的处理可以 有效的防止病害发生的初 侵染源; (3)、切种也是现阶段 节省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播种
拖拉机轮胎
松软处
1、播种时间:15cm地温稳定至10-15℃,根据当地气象 资料适时早播。 2、播种深度 从薯块表面距垄最高点应在 18-20cm 播种过深: 出苗地温低 慢 丝核菌溃疡病严重 不利于收获 播种过浅: 覆土浅时出苗快 块茎容易出现青皮 匍匐茎易长出地面
茎溃疡
3、播种密度
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
四、田间管理
1、苗前除草剂选择 根据当地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 根据土壤类型确定使用量 施药时注意土壤湿度 用药前最好进行小范围试验
赛 克 药 害 (如 图 )
2、浇水
(1)、 马铃薯对水分需求 )、
浇水 降水
水分平衡
风、叶面蒸腾损失水
地面蒸发损失水
+ + -
浇水 降水 风失 蒸腾损失 蒸发 径流 渗漏
地表径流水
地层渗漏水
(2)、浇水不适宜后果 马铃薯生理生长紊乱 产品和品质下降 合格薯率降低:薯块畸形、空心、内部异 色 病害严重: 苗期:黑茎病、黑痣病 中后期:早、晚疫病,后 期浇水过多, 会引起薯块腐烂,不易窖贮。
1个生育期内马铃薯的需水曲线
(3)、合理浇水 浇水量的大小要考虑土壤 类型、气候因素、马铃 薯生长发育时期、灌溉 方式等因素,土壤从粘 到砂,水量由少到多。 各生长发育时期浇水应 掌握在如下范围: 播前:50% 苗期:70-80%田间最大 持水量 块茎形成、膨大:7580% 生育后期:60-70% 收获:40-60%
(2)、粘土类 粘土比较紧实板结,湿时泥泞,于时坚硬,耕作费力,宜 耕期短,在粘土上顶土弱的种子不易发芽出苗,可能产 生缺苗断垄的现象。在小苗生长期,由于土壤温度低, 透气难而又紧实,限制幼苗根系伸长,小苗表现瘦弱矮 黄。但生产后期,根系开始扩张,供水供肥能力强,所 以生长旺盛,控制不好甚至贪青晚熟。与砂土相反,这 种土“发老苗不发小苗”。宜种植禾本科作物如小麦、 水稻、玉米等。有如下特点: 保肥水能力强——可以一次投肥 渗水能力差 ——保水性好 春季地温回升慢 不利于机械操作 —— 雨后易出现压实
3、施肥
元素 氮(N) 磷(P) 钾(K) 钙(Ca) 硫(S) 镁(Mg) 铁(Fe) 锰(Mn) 硼(B) 锌(Zn) 铜(Cu) 钼(Mo) 细胞分裂和能量形成。 糖的转运和气孔的控制。 改善储藏期间块茎的内部条件,降低感病水平。 合成必要氨基酸,胱氨酸和甲硫氨酸。 叶绿素分子的中心部分。 叶绿素的合成。 光合作用过程的必需元素。 细胞壁的合成。参与糖的代谢和运转。 植物激素和成。 影响氮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的组分。 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生长和产量)。
(3)、壤土类 该土类由于砂粘适中,大小孔隙比例适当,通透性好,保 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分解快,保肥性能 也强,土性温暖,耕作方便,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 发小苗也发老苗,故适宜种植各种作物。 有如下特点: 适合作物生长 保肥性强 养分含量丰富——投入化肥量小 适合机械操作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保持垄距90cm,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4800-5000株。 播种过程中随机检测均匀度(随机取3米播种薯块1921块,并检测薯块间距制作正态分布图) 4、播种肥、药剂施用 随播种机施入种肥45-50Kg/mu(注意N-P-K比例) 通常每亩沟施阿米西达40ml/mu(防止丝核菌溃疡病 流行) 沟施乐斯本100-120ml/mu(防止地下害虫伤害薯块)
干,松散,能从指间流动。此时植株失水枯萎。 显现干,手捏不成球。此时需要灌溉补水。 手捏基本成球,但手掂后松散。
7575-100% 手捏成球,手掂不易破,不粘固。此时注意排水。
表土手挤不流水,但手上留有潮湿迹,当土在手 指间滚动,土会粘 固在手指面上。 挤压时水流出 。此时容易糟根。
土壤结构与含水量的指南
1、根 马铃薯的根是吸收营养和水分的器官,同 时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包括主根系、须根系、匍匐根。 匍匐根在土壤表面,吸收磷的能力很强。 马铃薯根系的多少和强弱,直接关系着植 株能否生长健壮,对产量和品质都有直接 影响。 适宜的土壤条件和耕作(播种、中耕)以 及细致的管理(水肥)是保证根系发达的 重要因素。
2、影响种薯质量的因素 (1)、种薯的级别(G1-G3)
(2)、种薯的生理年龄 幼龄:①出苗慢;②主茎数少;③块茎形成晚;④块茎 数量少;⑤块茎膨大期长,成熟晚;⑥收获大块茎多; ⑦产量低。 老龄: ①出苗快;②主茎数多,茎纤细;③块茎形成早; ④单株块茎数多;⑤成熟早;⑥小块茎多;⑦产量低。 合适的生理年龄: ①增产;②植株生长均衡;③减少钾 和糖的堆积;④减少生长极速(空心、生长裂痕、二次 生长) ;⑤提高生长的一致性;⑥出苗一致;⑦农业管 理更加一致;⑧薯块整齐和增加薯块数。 (3)、种薯的大小、薯形 (4)、种薯的储藏
仓库
“大西洋”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栽培的意义 1、满足市场供应 2、发展农业经济 3、促进相关产业连稳定发展 4、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 5、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6、改善人们膳食结构
马铃薯的生理特征
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 马铃薯由根、茎(地上 茎、地下茎、匍匐茎、 块茎)、叶、花和果实 等组成。(如右图)
三、影响马铃薯生长的外因 1、温度 温度低生长缓慢 温度低叶片浓绿、较厚较大 温度低茎较细(往往春播下 部较细,逐渐变粗) 温度高易早衰 温度高易出现内部异色 (IBS) 2、光照 3、土壤 4、风沙
低 温 伤 害
生长旺盛的马铃薯
马铃薯种植基地的选择
1、基地选择的参考标准
(1)、地块平整无障碍 –利于机械作业和喷灌 (2)、土壤结构-土层是否深厚,有无石块 (3)、水资源丰富—满足灌溉 (4)、气象资料-有效积温(日平均温度》 10℃),昼夜温差,无霜期(》155天),雨季 (5)、交通是否便利-利于运输 (6)、当地人文环境 (7)、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8)、基地附近合作
(6)、种薯药剂处理:切块后要促进伤口愈 合以及防止杂菌感染,用药剂处理是非常必要 的。通常用3%克露+2%甲托+95%滑石粉处理 种薯。每1kg混合药剂处理100kg种薯。 (7)、切块的保存 温度 14 –16 ℃ 、通风良好、相对湿度90% 以上。 观察幼芽生长情况,必要时进行倒垛。 如不能播种应立即用遮阳网遮挡,防止阳光 暴晒灼伤,影响幼芽生长。 在北方春播天气不稳定,夜间注意保暖 作用,分为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 茎。 (1)地上茎 地上茎一方面有支撑植物的 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营养物质和 水分运送到叶片里,再把光合作用的产物 向下运输到块茎。 地上茎节间距长短决定它的高度以及后 期封垄程度。因此,在节间分化生长期要 有充足的肥料供应(注肥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