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0级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〇一〇年六月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录1 招生对象与学制2 专业定位3 专业培养目标4 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4.1 知识结构及标准4.2 能力结构及标准4.3 素质结构及标准4.4 毕业要求5 工作领域及课程设置6 人才培养模式7 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7.1 课程体系7.2 教学模式8 教学进程与运行实施8.1 学时分配及教学进程8.2 运行实施8.3 考核方式及要求9 教学条件要求9.1 师资条件9.2 实训条件10 编制说明10.1 编制的依据10.2 适用说明10.3 主要特色和亮点10.4 新旧课程体系的主要区别10.5 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附件:1.国际商务专业建设调研报告2.国际商务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标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招生对象及学制(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2 专业定位表1 国际商务专业定位3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了解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懂得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涉外企业从事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中的销售、制单、报关、商检、运输,以及从事涉外商务代理、货运代理、商务咨询、商务文秘和其他涉外商贸服务等工作,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取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

4 人才规格与质量标准4.1 知识结构及标准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2)掌握基本的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具有一定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知识;(3)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4)掌握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理论、政策和方法;(5)掌握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备进出口商品销售、货源组织、报关、报检、报运、单证制作、核销、退税等专业知识。

(6)达到英语应用能力A级水平。

4.2 能力结构及标准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有国际商务操作的基本能力;(2)具有利用各种商务网络平台获取商业信息的能力和Simtrade外贸软件应用能力;(3)具有较强的客户沟通能力、一定的公共关系能力;(4)具有独立或配合他人对国内外客商进行进出口商品的货源组织、销售、报关、报检、报运、单证制作、核销、退税等操作的能力;(5)具有创新精神,自主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3 素质结构及标准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良好的敬业、创新意识;(2)文化素质。

具备必要的哲学、法律、职业道德等人文社科知识,具备必要的写作知识、英语知识和高等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3)业务素质。

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能力,能够适应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工作,有一定的商务和财务知识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竞争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的较高业务素质;(4)身心素质。

具有强壮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4 毕业要求(1)成绩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学校对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所要求的课程和各项实训环节,经考核全部合格。

(2)技能要求A.具有制作各项外贸单证的能力;B.具有签订外贸合同的能力;C.具备运用外贸函电进行外贸业务活动能力;D. 具有外贸业务海关报关的实务操作能力;E. 具备商品检验申报及商检证书取得的能力;F. 具备国际商务基本操作能力。

(3)技能证书的要求A.本专业的学生须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B.本专业的学生须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以上C.普通话等级证书二级乙等以上;D.至少获得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如获得以下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之一: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国际货代员、助理营销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电子商务师、职业经理人等(要求证书的扫描或复印件)。

5 工作领域及课程设置本专业确定了6个工作领域,如表2所列。

对应6个工作领域确定了10门课程(如表2所列)。

表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工作领域及课程设置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课程设置 介绍推广产品或服务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测、推销原理与实务、商务策划、网络营销、国际市场营销建立分销网具备一定宣传、策划和促销能力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 有亲和力,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国际结算与支付选择支付方式能够根据交易情况合理选择支付方式 国际金融与结算处理支付单据 能够处理各种支付单据信用证的申请开立、审核、使用能够正确使用信用证进行国际货款的收付6 人才培养模式1.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人才培养原则在人才培养中,以培养、增强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主线,并根据本专业面向工作岗位的需要,持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

2.国际商务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商务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1所示:图1—国际商务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1”即“一个中心”,是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部提出的“实际、实践、实用”原则为指导,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坚持以培养学生“零距离”岗位就业能力为中心,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实现“零距离”上岗。

“2”即“两个依托”,是指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既具有“零距离”岗位就业能力,又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为目的,一方面以“实践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较强的操作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以“理论教学”为依托,向学生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

为克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平衡“两个依托”,在实践中采取强化课内实训以构筑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采取多种模拟仿真手段以加大校内课外集中实训力度、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以创造真实训练环境等多种措施以凸显实践性教学。

“3”即“三个基础”,是指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一是要有外贸职业素质基础,二是要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三是要有经营管理能力基础,以确保其具有“一个中心”所要求的“零距离”岗位就业能力和良好理论素养。

3.推行“双证书”制度,践行工学结合推行“双证书”制度,使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全面结合。

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相衔接,通过选修课的设置增加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兼容性,为学生掌握多种职业技能提供课程支撑,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7 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7.1 课程体系本课程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课程),并将课程分解成项目和任务,以学习型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校企合作构建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见图2。

图2 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理论够用”、“注重实用”作为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课程设计的总体方案是:对于基础课程的优化以实用为主:针对“理论够用”、“注重实用”的原则,通过整合,把一些重复的教学内容合并,删繁就简,减少了原来枯燥无味或无用的知识,增加了实际有用的系统知识。

增加必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更新教学内容,用新的方法和新的理念重新组合知识,使专业结构更加完整、合理。

增加技能实训的比重,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理论课程体系构建理论课程体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不断线,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不断线,英语能力培养不断线,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不断线”设计整个教学流程。

具体分为如下四个模块:基本素质模块: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认识水平、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开拓视野,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适应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培养本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专业课程模块:重点培养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及其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能熟练地运用本专业的有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

选修课程:主要针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适当兼顾人文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多种技能,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社会适应性。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所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归类分析,围绕如何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将实践教学内容按照课内分散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5个环节依次展开。

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行工学交替,使学生在课程或专业实训上,能够循着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步骤,真正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胜任工作的职业能力。

具体实践教学体系,见图3。

图3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示意图所构建的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设置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顶岗实习及单列实习实训课程5个模块。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引入了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引入了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如表3所列。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课程相关的实习实训项目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道德标准评定社会与道德有坚实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用政治理论审视政治事件高职英语具备用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英语基本的听、说、读、本专业按照“三层次六递进”进行系统化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三层次”是指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单项实训在课程中通过学习型教学任务进行,综合实训结合实际生产任务进行,顶岗实习结合岗位任务进行;“六递进”是指学生技能培养及角色转换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从熟练到精湛、从实训到生产、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员工的递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系统培养动手能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表4所列。

表4 系统培养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7.2 教学模式1.实施“411”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411”新型教学模式,即四学期社会能力课、商务能力课、专业能力课程的学习,加上一个学期岗位实践教学,再加上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