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机工作原理
一、发展历程
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分离液体与固体颗粒或液体与液
体的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机械。
离心机主要用于将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与液体分开;或
将乳浊液中两种密度不同,又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例如从
牛奶中分离出奶油);它也可用于排除湿固体中的液体,例
如用洗衣机甩干湿衣服;特殊的超速管式分离机还可分离不
同密度的气体混合物;利用不同密度或粒度的固体颗粒在液
体中沉降速度不同的特点,有的沉降离心机还可对固体颗粒
按密度或粒度进行分级。
离心机大量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制药、选矿、煤
炭、水处理和船舶等部门。
中国古代,人们用绳索的一端系住陶罐,手握绳索的另
一端,旋转甩动陶罐,产生离心力挤压出陶罐中蜂蜜,这就
是离心分离原理的早期应用。
工业离心机诞生于欧洲,比如19世纪中叶,先后出现
纺织品脱水用的三足式离心机,和制糖厂分离结晶砂糖用的
上悬式离心机。这些最早的离心机都是间歇操作和人工排渣
的。
由于卸渣机构的改进,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连续操作
的离心机,间歇操作离心机也因实现了自动控制而得到发
展。
工业用离心机按结构和分离要求,可分为过滤离心机、
沉降离心机和分离机三类。
离心机有一个绕本身轴线高速旋转的圆筒,称为转鼓,
通常由电动机驱动。悬浮液(或乳浊液)加入转鼓后,被迅速
带动与转鼓同速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各组分分离,并分别
排出。通常,转鼓转速越高,分离效果也越好。
离心分离机的作用原理有离心过滤和离心沉降两种。离
心过滤是使悬浮液在离心力场下产生的离心压力,作用在过
滤介质上,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成为滤液,而固体颗粒被截
留在过滤介质表面,从而实现液-固分离;离心沉降是利用
悬浮液(或乳浊液)密度不同的各组分在离心力场中迅速沉
降分层的原理,实现液-固(或液-液)分离。
还有一类实验分析用的分离机,可进行液体澄清和固体
颗粒富集,或液-液分离,这类分离机有常压、真空、冷冻
条件下操作的不同结构型式。
衡量离心分离机分离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分离因数。它表
示被分离物料在转鼓内所受的离心力与其重力的比值,分离
因数越大,通常分离也越迅速,分离效果越好。工业用离心
分离机的分离因数一般为100~20000,超速管式分离机的分
离因数可高达62000,分析用超速分离机的分离因数最高达
610000。决定离心分离机处理能力的另一因素是转鼓的工作
面积,工作面积大处理能力也大。
过滤离心机和沉降离心机,主要依靠加大转鼓直径来扩
大转鼓圆周上的工作面;分离机除转鼓圆周壁外,还有附加
工作面,如碟式分离机的碟片和室式分离机的内筒,显著增
大了沉降工作面。
此外,悬浮液中固体颗粒越细则分离越困难,滤液或分
离液中带走的细颗粒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离心分离机需
要有较高的分离因数才能有效地分离;悬浮液中液体粘度大
时,分离速度减慢;悬浮液或乳浊液各组分的密度差大,对
离心沉降有利,而悬浮液离心过滤则不要求各组分有密度
差。
选择离心分离机须根据悬浮液(或乳浊液)中固体颗粒
的大小和浓度、固体与液体(或两种液体)的密度差、液体粘
度、滤渣(或沉渣)的特性,以及分离的要求等进行综合分析,
满足对滤渣(沉渣)含湿量和滤液(分离液)澄清度的要求,初
步选择采用哪一类离心分离机。然后按处理量和对操作的自
动化要求,确定离心机的类型和规格,最后经实际试验验证。
通常,对于含有粒度大于0.01毫米颗粒的悬浮液,可
选用过滤离心机;对于悬浮液中颗粒细小或可压缩变形的,
则宜选用沉降离心机;对于悬浮液含固体量低、颗粒微小和
对液体澄清度要求高时,应选用分离机。
离心分离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强化分离性能、发展大
型的离心分离机、改进卸渣机构、增加专用和组合转鼓离心
机、加强分离理论研究和研究离心分离过程最佳化控制技术
等。
强化分离性能包括提高转鼓转速;在离心分离过程中增
加新的推动力;加快推渣速度;增大转鼓长度使离心沉降分
离的时间延长等。发展大型的离心分离机,主要是加大转鼓
直径和采用双面转鼓提高处理能力使处理单位体积物料的
设备投资、能耗和维修费降低。理论研究方面,主要研究转
鼓内流体流动状况和滤渣形成机理,研究最小分离度和处理
能力的计算方法。
制造核武器必须得用大量的离心机来提纯铀,所以这也
是美国制裁伊朗的原始借口.因为伊朗拥有大量的离心机,
大约有5万台左右。
二、工作原理
(一)离心分离
1、离心分离和旋液分离的基本概念
(1)定义:离心分离和旋液分离都是利用离心惯性力实现
物料中固-液相或液-液相的分离操作。
分离操作的设备称为离心机和旋液分离器
(2)离心机的应用
制糖工业:砂糖分蜜
制盐工业:晶盐脱卤
淀粉工业:淀粉与蛋白质分离
油脂工业:食油精制
啤酒和饮料液:澄清
2离心沉降
分离旋转时,悬浮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相当密度较大
的颗粒先向鼓壁沉降形成沉渣,澄清液由转鼓顶端溢出甩离
转鼓,从而达到悬浮液澄清的目的。
3离心分离
旋转时乳浊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为两层,相对密度大
的液体首先沉降紧贴在转鼓的外层,相对密度小的液体则在
里层,在不同的部位分别将其引出转鼓而达到液、液分离的
目的。
当乳浊液中含有少量固体颗粒时,则能进行液、液、固
三相。
(二)离心分离理论
离心分离的基本理论:是利用悬浮粒子与周围液体间存在
的密度差进行的。
离心力与分离因数
设质量m的颗粒,绕半径为r作等角速度ω作回转运动,
该颗粒受到两种力的作用
①在径向受到离心力:
(n:转数)
②在垂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mg
离心力与重力之比用Fr ’表示,则
Fr ’为是离心机内半径r处分离能力的衡量尺度,其值
越大,则该处的分离能力越大。
离心机设备
按分离因素大小分类
常速(普通)离心机: <3000,根据转鼓结构有
过滤式和沉降式两种,转鼓直径较大,转速较低,适用于含
当量直径0.01mm~1.0mm颗粒悬浮液的分离和物料的脱水。
高速离心机:3000< <50000 ,转鼓直径较小,
长度较大,通常是沉降式和分离式,适用于极细颗粒的稀薄
悬浮液及乳浊液的分离。
超高速离心机: >50000,主要适用于分离极
不易分离的超微粒细修复系统和高分子的胶体悬浮液。
根据分离过程的原理不同
过滤式离心机:离心转鼓周壁有孔,适用于易
过滤的晶体和较大颗粒悬浮液的分离。
沉降式离心机: 离心转鼓周壁无孔,适用于固
体含量少, 颗粒较细的不易过滤的悬浮液。
分离式离心机: 转速极大,适用于乳浊液的分
离和悬浮液的增浓或澄清
按操作方式分类
间歇式离心机:三足式沉降离心机、刮刀卸料沉
降离心机、上悬式沉降离心机等
连续式离心机: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
1、 离心技术在金属液中的应用
(1)离心加速条件下金属液中粒子的相互作用
建立了金属液中第二相粒子在离心加速条件下的运动
规律理论模型,并根据该理论模型分析了金属液中第二相粒
子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再离心加速场中粒子一直处
于加速状态,不会达到匀速运动状态;粒子直径越大、密度
越大。在同样时间内,粒子移动的距离越远;在传播过程中,
不但有因尺寸不同引起的粒子追逐现象,而且有因密度不同
引起的追逐现象,该现象是引起粒子碰撞、聚集及尺寸大(或
密度大)粒子偏聚到试样外侧的主要原因。径向上初始位置
不同的两个粒子,其间距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如果在径向
一条直线上有多个同间距的粒子,离心移动一段时间后,虽
然任意两相邻粒子的间距比开始态增大,但各相邻粒子间距
在新的时刻仍是相等的。
3 结论
1) 建立了离心加速场中粒子在金属液中运动所处位置、速度
及加速度与运动时间的函数关系。在离心加速场中粒子一直
处于加速状态,不会达到匀速运动状态。
2) 粒子直径越大、密度越大,在同样时间内,粒子移动的距
离越远。
3) 径向上初始位置不同的两个粒子,其间距随时间延长逐渐
增大。如果在径向一条直线有多个同间距的粒子,离心移动
一段时间后,虽然任意两相邻粒子的间距比开始态增大,但
各相邻粒子间距在新的时刻仍是相等的。
4)
如果粒子为密度、直径均不同的混杂粒子,则处于后
面的密度大(或尺寸大)的粒子可以赶上并超过前边密度小
(或尺寸小)的粒子。粒子间的追逐现象是引起粒子碰撞、
聚焦及尺寸大(或密度大)粒子偏聚到试样外侧的主要原因。
为减少这些现象的产生,采用尺寸一致的同种粒子是非常必
要的。
5)
SiCp/Al-8.8%Si合金梯度材料外侧大尺寸的SiC粒子含量
较多,这是由离心加速场中不同尺寸粒子的追逐现象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