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正阳县铜钟镇中心学校 姚 莉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
习得好与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本文就初
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深入探析,以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
学质量,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中存在问
题;问题与成因分析;教学与改革策略;知识和情感培养
纵观初中思想品德七至九年级的教材的内容,其教学目的和培养
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
高其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能力;(二)授予学生道德规范与交往常
识,从而增强其交往与合作技能;(三)授予学生国家基本法律法规
知识和各种制度规章,增强其法律法规意识,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
法用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四)明确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五)帮助学生了解国情国策和国家重大发展
战略,增进其爱国热情和为国奉献的精神;(六)进行理想教育,树
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能
否学好思想品德课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
然而,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标的新要求,面对新教材中的新的布局
(图文排混、各种字体的材料排混等),面对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和课
外的鲜活典型实例,面对知识与情感目标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
2

到困惑,不知所措,顾此失彼。下面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作一探讨。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对其学习得好与
否,将关系到学生的品格、态度甚至人生的成败。但目前初中思想品
德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既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学生学习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人教版初中政治
教材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
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
式表达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
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然而,在教学实
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它的这些功能,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深入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浏览。
2、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教材中的辅助
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
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或让正文失去
了其中心地位,把握不了重点,主次不分;或抛弃辅助材料,只让正
文孤立存在,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学生问题分
析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教材中资源的包括正文、插图、
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
3

是指教师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时政热点及相关
练习题。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
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农
村中学校,信息相对溃泛,学生手中的课外资料不多,及时获取时事
政治热点的途径也不多,教师更应该多加收集,在教学中多将其联系
到相关知识点当中来。
4、政治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初
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
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
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政治学科本身就是育人思想、培养感
情、陶冶情操、授人知识的学科,可以说是德育功能最强的一门课程,
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力度直接关系学生的思想成长、人格品质和人生态
度。然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为教而教,为表面上的完成教学计划而教,
采用填鸭式的方法满堂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而这恰恰与新课
程理念背道而驰,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目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成因
作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1、教师没有认真分析教材中的图与文、文与文之间的联系,没
有将它们之间有机结合起来,而是分不清主次,弄不清它们的内在联
系,以致顾此失彼。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每一课、每一框题的编排一
般都包括课题、小标题、正文、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相关链接
4

材料、思想练习等几个部分。这种编排的意图就是要使教学形成一个
完整的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补说明及拓展延申问题的过程,而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这一编排意图,没有深入分
析教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直接根据教材中罗列的知识点提出观点,
说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不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案例分析问题,
也不注重通过说明加以说明延申知识。
2、教师不重视收集生活实例、时政事例,缺乏课堂内外事例、
课堂内外练习的有效结合。政治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
学生生活生存能力,也是一门紧跟形式,要求学生时时把握时事动态
的的学科,培养爱国热情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
材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联系到天天在发生变化的时事动
态当中。
3、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
授,而淡化了能力、感情的培养、品德的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已早
就提倡,大家对其理念也都并不陌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
师却仍然沉浸在应试教育的观念当中,将思想政治教学视为单一的思
想、政治常识的灌输,教材观点的简单传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
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却不在老师们的教学计划中。
因为他们还是不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是将高分的培养视为他
们教学的首要任务。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策略
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5

提升教学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
要学科,鉴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初中学生心理
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对此,通过几年
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粗浅之见。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并重”。
1、图文并重育人思相。在诸多说明方法中,图像图片说明生动、
形象且直观地说明问题、突出观点。新版本的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图片
加以说明文中的观点、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运用插
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它们,总结出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2、正文与辅助文并重。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
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正文部分用
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
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
和概念作补充说明,后两个部分的辅助作用亦不容忽视。若教师只注
重正文部分的教学,而忽视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就难以让学生将
正文中的观点理解透彻,学生也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对文中的观
点有种“从天而降”的感觉,更不能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材内外事例并重。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
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然而在教学
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
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
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只重课外事例而轻教材内
6

容,会使学生只记起课外新鲜的事例,对文中所列举的例子则不以理
解,以致教学的又一“大忌”——本末倒置。因此,教材中所列举的
事例教师都应引导学生掌握它。其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
致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就是授予学生用头脑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用政治的眼光看时事。
四、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并重
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授予学生基本生活常识、法律规
范、国情国策等知识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
度、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事之道。因此,在教学中,要在传授新知识的
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发挥思想品德学科
的德育功能,指引学生塑造自信、自强、坚实、成熟的美好人生。
总之,要真正达到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顾教材中的图片和
文本,兼顾正文和辅助材料,兼顾教材事例和课外生活典型实例及社
会时事,兼顾课堂和课后练习,兼顾知识传授和情感培养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崔景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
全一册[s], 2008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336.
[2]玉芳;;河北省召开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观摩会[J];思想
政治课教学;1987年06期
[3]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
学;2003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