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诉和诉权

第三章 诉和诉权


四、关于诉讼标的的理论
诉讼标的是诉的核心,诉讼标的的理论对司法实 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已成为民事诉讼理论的热点 问题之一。 (一)、对诉讼标的含义的认识 主要学术观点有: 1、诉讼标的就是诉讼对象。 2、诉讼标的是法院审理和裁判的对象。 3、诉讼标的是“诉讼上的请求”。 4、诉讼标的是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要求法院 以裁判的方式予以解决的法律关系。
(二)诉讼标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诉讼标的的开始时被看作是基于实体法上的请求, 后来被作为诉讼上的请求权分离于实体上的请求权。 2、关于诉讼标的的识别标准的学说主要有“旧诉讼标 的论”和“新诉讼标的论”。 3、我国民诉法学界,以当事人诉的声明结合原因事实 作为识别标准。诉的声明与原因事实两者中,有一个要素为 单一时,诉讼标的即为单一。两者均为多数时,则构成多个 诉讼标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对诉讼标的的作用与影响的几点认识 1、诉讼标的对起诉的影响。 (1)对确定诉讼请求的影响。 (2)对重复起诉或再次起诉的影响。 2、诉讼标的对法院审理和裁判的影响。 (1)诉讼标的确定了法院对案件的审理范围和裁判的 范围。 (2)诉讼标的决定了法院判决既判力作用的客观范围。 3、诉讼标的对当事人胜诉权和诉讼结果的影响。
二、诉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诉权概念起源于罗马法。在诉权理论的发展过程 中,有关诉权本质主要有以下学说: (一)“私法诉权说”,又称“实体诉权说”。 (二)“公法诉讼说”。 1、诉权起诉权说。 2、抽象诉权说。 3、具体诉权说。 (三)诉权权利保护请求权说。 (四)诉权司法保护说 (五)诉权否认说 (六)“二元诉权论”。

(三)变更之诉 变更之诉,又称形成之诉,是指原告向法院提出 的变更或消灭他与被告之间一定法律关系的请求。 特点:当事人双方对现存的法律关系没有争议, 但对是否要变更或如何变更这一关系有争议。比如, 离婚之诉、分割共有财产之诉。 独立意义&与确认之诉、给付之诉最主要的区别: 它关系到当事人之间现存的法律关系是否需要变更或 如何进行变更,从而有可能使当事人之间现存的权利 义务关系发生变化诉的种类划分。
四、诉权的功能与对诉权的保护 (一)诉权的功能
诉权的功能,是指诉权在诉讼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1、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实现双方当事人的对抗 3、制约法院审判权的滥用 (二)对诉权的保护
有:
对诉的概念的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说法
1、诉是一种手段,即“手段说”。 2、诉是一种声明,即“声明说”。 3、诉是一种行为,即“行为说”。 4、诉是一种请求,即“请求说”。 5、诉是一种法律制度,即“制度说”。 我们认为,“请求说”在这方面对诉的表述是 比较可取的,持“制度说”的学者在对诉进行分类 时,实际上也采用了“请求说”。因此,我们认为, 诉是当事人根据法律的规定向法院提出的保护民事 实体权益的请求。
第二节 诉权
一、诉权的概念
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能, 是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基础。 通说认为,诉权具有双重内涵,即程序意义上诉 权和实体意义上诉权。 程序意义上诉权——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 和被告针对原告请求的事实和法律根据进行答辩的权 利。通常称为起诉权和应诉权。 实体意义上诉权——原告通过法院向被告提出实 体上请求的权利和被告可以通过人民法院反驳原告提 出的实体上请求或提出反诉的权利。通常称为胜诉权 和反驳原告提出的实体请求的权利。


我们认为,诉权作为法律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 权能,有如下几层含义: (一)诉权是国家法律制度赋予当事人的一种权利。 (二)诉权是双方当事人都享有的一种权利。 (三)诉讼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的一种基本权能,其 内容是特定的,这主要包括:当事人依法提出诉讼主张的 权利;陈述案件、证明事实、获得司法保护的权利;要求 法院作出公正裁判的权利。 (四)诉权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
诉和诉权
第一节 诉


一、诉的概念
通说认为,诉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 院提出的保护实体权益的请求,包括程 序意义上和实体意义上的。程序意义上 的诉,是指当事人依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诉讼请求;实体意义 上的诉,是当事人请求法院依照实体法 律规定来保护他的实体法上的合法权益。

五、诉的种类
根据当事人请求的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将诉划分为三种: (一)确认之诉 确认之诉,是指原告向法院提出的确认他与被告之间存 在或不存在某种法律关系的请求。 确认之诉的特点:当事人只要求确认当事人之间发生争 议的法律关系的存在状态,并不直接要求法院判令某种给付。 (二)给付之诉 给付之诉,是指原告向法院提出的判决被告履行一定义 务的请求。 特点:原告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履行一定的给付义务。 根据当事人请求给付的内容不同,可将给付之诉划分为 三种:种类物给付之诉、特定物给付之诉、行为给付之诉。
三、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关系
诉权是国家法律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能,诉讼权 利则是国家法律赋予当事人实施诉讼行为的手段。 二者联系表现为:诉权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基础,当事人 的诉讼权利则是诉权在诉讼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当事人是否具 有诉权,决定了其是否能进行诉讼,也就决定了其是否可以行 使诉讼权利,而诉权要在诉讼中得以实现,则得通过诉讼权利 的具体行使来完成。 二者区别表现为:诉权不仅基于程序法的规定,还基于实 体法的规定,诉讼权利则只源于程序法的规定;诉权只是当事 人享有,而诉讼权利不仅当事人享有,其他诉讼参与人也享有。
二、诉的界说 1、诉与诉讼。 2、诉与起诉。 3、诉与诉讼请求。
二、诉的要素


诉的要素,是指构成一个诉应具备的基本因素。诉的要素 有三个:一是诉讼当事人,二是诉讼标的,三是诉讼理由。 (一)诉讼当事人 诉讼当事人是诉讼的主体,也是诉的提出者。 (二)诉讼标的 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由当事人请求法院 以裁判的形式予以解决的法律关系。 (三)诉的理由 诉的理由,是支持原告提出的诉的事实上和法律上的根据。 诉讼理由包括两类:一是事实上的理由,二是法律上的理由。



确认之诉Vs给付之诉: 其一,当事人根据确认之诉所确认的法律关系,可以在 实体上对对方当事人主张相关的权利,如果义务人不履行义 务,权利人可以提出给付之诉; 其二,在有的给付之诉中,当事人对原告请求给付所依 据的法律关系有争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该法律关系的 状态予以确认,再确定是否给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