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理
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多样性课堂,提高课堂
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理念转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场所。积极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我国基础教育领
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高中历
史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果,迎接高考,并取得良好
成绩,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吃透新历史课程标准,将实践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出了历史教学的三维教
学目标。新的三维教学目标与以往的教学目标不只是文字表述上的
不同,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创新。新的教学目标分为三大板块,即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教学过程和史学方
法的培养,就是说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
历史的方法,教学评价不只是看结果,更重要的是看过程,是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格的养成;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取代过去的思想教育,历史是一门感性与理性并重的学科,只有在
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理性认识,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
的情感体验。教师要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让学生走进历史,感知
历史,亲近历史。在价值观方面,既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认识
人类文明经历了一个由分散走向整体,由隔绝走向交融的过程,也
要树立民族意识,全球化不是一体化,文化的多元才是全球化的特
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激活高中历史课堂
1.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开发历史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
现有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
学情境,引导学生概括、分析与归纳历史材料,辨认历史事实、运
用历史知识,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
的筐”让学生记住历史知识,又具备解决、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2.师生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
课堂氛围,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通过精心设计
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充分体
现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
3.情感互动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
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
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教师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他
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使学生集思广益、
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
习的充分发展。
4.鼓励观念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
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教师
只有内心如火一般炽热,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
生服务,才能不断掌握、积累和发展自己的课堂教育艺术。课堂上
的即兴评价尤其对于学困生我们要经常给予他们一些激励性的语
言,有可能取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
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
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
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
进步,还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很有可能从此这个学生会
亲其师、信其道,而乐于学习,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采用不同的教学
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认真研究
了教材,研究了学生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法。
1.材料学习法
材料学习法是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和最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
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求证历史的方
法,并形成有尝试的历史认识。如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说
明观点;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做比较;选取某一
主题,罗列来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整理归纳,并且解释其中的差
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结论。由于材料学习法让学
生经历了一个“发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因此具
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实质的要求。
2.讨论法
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
讨论。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
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形成一个
小组综合意见,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维积极
性和学习激情,还有利于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
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辩论法
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辨性较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
结论,目前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如上选修④第一单
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小结阶段可以组织
学生辩论秦始皇的功过问题。在教授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创始人
孔子》一课时,可以举行一个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
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通过辩论培养学
生思辨的能力以及使之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
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
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比较法
比较法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比较一
些相似的或相异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历史事件的复杂因
素,学会灵活分析问题。例如,在教授《开辟新航路》一课时,教
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异同,尤其是对
中西社会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在教授日本明治维新时,比较中国
戊戌变法与其异同。通过比较法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一定的历史观点去解决纷繁的历史问题
和现实问题。
5.讲授法
讲授法是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且在新课程教学中仍是
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尤其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难以达到的问题有着积极重要
的作用。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历史知识、教
学能力和水平上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外,还有讲叙法、观察学习法、实
践学习法、图表法等。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
利用,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目前大环境下,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
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踏踏实实研
究历史教学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课堂是学
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阵地,是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
我们历史教师全面推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高中历史课
堂教学中,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改
革,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