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呼吸机治疗中两种加热湿化方法的效果研究
呼吸机治疗中两种加热湿化方法的效果研究
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3)The incidence of VAP in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HME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of HH group.There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humidifying effect of HME was better
国基层医药,2003,10(11):1205.
只是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人气体,并 不需要提供额外的热和水气,避免了湿化过度,减少 了吸痰次数,降低了因吸痰导致的细菌感染机率。 3.3应用热湿交换器的局限性
尽管热湿交换器
(收稿日期:2010-05-06)
种加热湿化装置的加热湿化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患
者的预后等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判断HME加
热湿化的有效性和预防VAP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pneumonia,VAP)的重要原因。热
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厅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X3C41) 作者简介:敖薪(196l一),女,硕士,教授,护理系主任,研 究方向: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与监护 通信作者:吕晓玲
塑±堂堡垫壹2010年10月第25卷第19期
・1733・
・论
著・
呼吸机治疗中两种加热湿化方法的效果研究
敖薪1 吕晓玲2
(1.长江大学,湖北沙市434000;2.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热湿交换器(HME)与加热湿化器(HH)在呼吸机治疗中的湿化效果和副作用,探讨
时间用t检验,湿化效果、不良反应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I度(湿化过度):痰液
如米汤样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 留;Ⅱ度(湿化满意):痰液轻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
2结果(表1~3)
表1两组患者湿化效果与副作用的比较 观察内容 痰的粘度(例) I度:湿化过度
Ⅱ度:t in experimental was given
HME,patient in
at
control was give HH,The effectiveness of wetting,result of bacterial culture and incidence VAP tion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1)The
1.3.2湿化效果评价标准
109/L;(3)呼吸道脓性分泌物,涂片见WBC每个低 倍镜视野>25个,鳞状上皮细胞每个低倍镜视野< 10个,培养出潜在的呼吸道病原菌;(4)胸片示肺部 出现新的或进展性浸润病灶。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用SPSS 11.5统计软 件进行处理。其中细菌培养结果、吸痰次数和治疗
表2两组患者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比较
表3两组患者发生VAP和治疗时间的比较
显示:实验组的湿化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预后也较 对照组理想。主要表现在:(1)实验组出现湿化不够 和湿化过度的情况少于对照组,痰液粘稠度病例数 集中在Ⅱ度,且大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1,差 异有极显著意义。说明湿化效果适中;(2)两组比 较,实验组没有呛咳和气道烫伤的意外发生,对照组 发生呛咳1例,气道烫伤11例,说明实验组湿化过 程更安全;(3)气道痉挛比较,实验组5例,对照组 15例,P<O.01。提示HME可减轻对患者气道的
1.1资料本研究中呼吸机采用Drager Evitaz— dana、Drager savina和伟康Esprit2540等三种类
型,加热湿化器选用Fisher&Paykel MR 410及
MR850,热湿交换器由Tyco医疗器材公司提供。
万方数据
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塑舅第25卷第19期
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2009年1月入住本院 ICU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266例,其中男性207 例,女性59例;年龄7~93岁,治疗时间3~45
Me—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75(2010)19—1733—03
在呼吸机治疗中为避免冷的、干燥的气体损伤 气道黏膜和肺组织,引发各种肺部并发症,影响呼吸 机的治疗效果,传统做法是采用加热温化器(heated
humidifier,HH)对气体进行加热湿化。据报道在
温交换(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HME,又称
HME加热湿化的有效性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使用HME,对照组使用HH。 在同等条件下比较两组的湿化效果、细菌培养结果和VAP发生率。结果(1)HME组湿化效果较HH组好,副作 用和吸痰次数均少于HH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2)细菌培养的阳性率HH组明显高于HME组,且细菌
(HNE)and heated humidifier(H H),and stud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heat and moisture by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Method
intensive cale unitpatients:a
plea for
an
dependent assessment of 2003,31(3):699.
ptheirerformanee[J].Crit Care Med,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 [4] 吴玉琴.闭式吸痰管与HME在人工气遭护理中的应用[J].中
3讨论
3.1热湿交换器加热湿化的有效性
表1和表3
刺激,提高舒适程度;(4)实验组使用呼吸机的天数
万方数据
塑±鲎修杂志2010年10月第25卷筮19期 和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短,差异有显著意义。
3.2
换器的加热湿化原理有密切关系。对于脱水患者只
热湿交换器预防VAP的可行性
从表2和
有在补液或气道泵入湿化液的前提下使用热湿交换 器,才能达到有效湿化的目的;对于体温低于32℃ 者,也不应单独应用热湿交换器,要结合其它加热方
groups.(2)The positive
rate
of bacterial culture in H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ME group.The kinds of cultured bacterial was more than that of HME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
其通畅。
参考文 献
分析其原理认为:(1)热湿交换器是模拟人体解剖湿 化系统机制的一种加热湿化装置,可循环收集和利 用患者呼出气中的热量和水分,以维持呼吸道内恒 温和湿度。故呼吸机管道环路中无水凝集,干燥的
环境不利于细菌的定植和增生繁殖,同时又可避免
污染后的冷凝水进入患者下呼吸道导致感染;(2)因 热湿交换器不需倾倒冷凝水,环路打开次数少,减少 了环境因素对呼吸机管道环路的污染;(3)热湿交换 器的过滤层为特殊静电纤维构成,其密集的静电纤 维网[4]可以阻挡和吸附细菌集合体,从而达到过滤
cases
the same condi—
group
of better effectiveness in
HME humidifying
was more
than that of H H group.Incidence of side effect and time of sputum suction was less than of H H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细菌的目的,减少VAP发生;(4)由于热湿交换器
[1I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266.
[2]Thiery
G,BoyerA,Pigne E,et a1.Heat
andmoisture ex2changers
in in—
me ehanieally ventilated
种类多于HME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HME组VAP发生率低于HH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论HME加热湿化效果优于HH,且具有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热湿交换器 加热湿化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Comparative study for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o
than that of HH.It's was effect in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was worth for popularizing. Key words Heat and moisture chanical ventilation exchanger Heated humidifie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外周血自细胞(WBC)>10.0×109/L或<4.0×
1.2方法将2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组,每组133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 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 II)、基础疾病以及治 疗上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使用热 湿交换器,从治疗的第1天起在人工气道导管连接 热湿交换器,24~48 h更换1次。对照组采用传统 的加热湿化器进行加热湿化。然后对两组病例的湿 化效果、细菌培养结果、吸痰次数、湿化意外、VAP 发生率、治疗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 1.3观察及判断标准 1.3.1痰标本收集方法 全部痰标本均在机械通 气前和48 h后,用一次性痰培养吸痰器经人工气道 从气道深部吸出,标本连续采集3 d,以后每周采集 标本2~3次进行动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