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技术史第二章doc资料

科学技术史第二章doc资料


5.亚里士多德主义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
的人物,在他的哲学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
1)在世界本源问题上,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
“四因说”加以论证;
2)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主张地心说,建立了同心球宇
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
3)在物体运动问题上,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
同心球理论
阿波罗尼乌斯的两 个数学发明偏心圆 运动和本轮、均轮 模型为天文学家解 决行星视运动问题 提供了基础。
Apollonius (约262190BC)的两个数学
发明
本轮和均轮
本轮和均轮的 运动可以从数 学上解释行星 的各种运动状 态:留、逆行 等。
喜帕恰斯 (Hipparchus, 约190-127BC)
1.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 “水”的主张
泰勒斯
泰勒斯(Thales,约前624—546)断言所有的事物都 起源于水,因此他被尊为希腊科学和哲学的鼻祖。 1)泰勒斯的命题中没有神话因素; 2)泰勒斯用这个假说解释了其它自然现象。如回答 了大地靠什么支持这个古老问题。 3)现代科学正是从泰勒斯和其同时代人的思想持续 不断地传下来的。
欧几里德
约公元前300年, 欧几里德提出了对 数学作系统阐述的 权威性形式,此后 许多世纪,这种形 式被公认为是数学 方法的典范。 他的集大成之作 《几何原本》至今 还是几何学的权威 著作。
阿基米德把观察和数学推理、理论研究 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发现了杠杆原理和 浮力定律,给出了求解复尽杂物体重心 的方法。他的研究方法已接近现代的研 究方法,被誉为“力学之父”。
阿波罗尼乌斯的发明 被喜帕恰斯用来描述 天文现象。希腊天文 学走上了一条康庄大 道。喜帕恰斯在构建 日月和行星运动几何 模型时采用了巴比伦 几个世纪以来保存的 观测数据。
岁差的发现
喜帕恰斯的另一项重要 发现就是春分点的退行 即岁差现象。
喜帕恰斯的太阳 运动模型
能运动,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
二.古希腊数学的兴衰
古希腊数学的兴起
– 古典希腊时期 – 亚历山大前期 – 亚历山大后期
古希腊数学的衰落
公元325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开 始利用宗教作为统治的工具,把一切学术 都置于基督教神学的控制之下。公元529年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 的柏拉图学园以及其他学校,严禁传授数 学。许多希腊学者逃到叙利亚和波撕等地 。数学研究受到沉重的打击。641年,亚历 山大被阿拉伯人占领,图书馆再次被毁, 希腊数学至此告一段落。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的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 将推动地球
从阿基米德的著作 中还能找到理论力 学的萌芽:他从预 设的一些公理出发, 从数学上证明了杠 杆 原 理 ——力与 力 臂成反比。
亚里斯多德的动力学
任何运动物体都是由与它相联的外界物体所推 动。这是地球上无生命物体运动的基础。由此 得出: (1)一个脱离了所有外部影响的物体处于静止 状态; (2)对每种强迫运动,必须寻找与物体有关的 动因。 动力学基本规律:由外力推动的物体运动的速 度与推力成正比,与反对运动的阻力成反比。 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 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第二讲:古希腊的科学技术
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二、古希腊数学的兴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古希腊科学发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四 大文明古国科学社会背景的差异;
2.重点掌握雅典时期的自然哲学成就及其自 然观意义;
3.着重了解古希腊数学的兴衰
希腊文明的发祥地
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1.米利都学派 2.毕达哥拉斯学派 3.原子论思想 4.爱利亚派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里士多德主义
(Pythagoras,约前 570—497/6)命名的这个 学派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 数最感兴趣,把数作为一 个形而上学原则。 毕达哥拉斯
3. 原子论思想
伊壁鸠鲁与他的哲学
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大的成就之一。这
个派别的创始人是留基伯,主要阐述者是德谟 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
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物质微 粒,永恒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变化的实质 是原子的聚散及其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 所构成。古代原子论是欧洲最早最完备最接近于 近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哲学猜测。
1. 米利都学派
阿拉克西米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空气; 阿拉克西曼德则认为万物来源于“未规定的物质”。 赫拉克利特认为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是“火” 恩培多克勒提出了关于水、火、土、气的“四根说”
赫拉克利特
恩培多克勒
2.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万物皆数,宇宙 万物的结构及其 运行服从数的和 谐,意义深远 以萨摩斯岛的毕达哥拉斯
恒星的周年视差
阿利斯塔克根据得到的日、 月、地大小和距离数据, 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转动的 地动说。对于因此而应该 产生的但没有被观测到的 恒星周年视差,他假定地 球轨道半径与地球到恒星 的距离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这一学说富有革命性但缺乏经 验事实的支持。
地心说
欧多克斯(Eudoxus,约409-356BC)在柏拉图 关于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原则指导下提出了 天体的同心球理论。他一共设置了27个同心球: 恒星一个,五颗行星每颗四个,太阳和月亮各 占三个。
2.天文学
日心说:阿利斯塔克最早提出日心说
Aristarchus(前310-230年左右) On the Sizes and Distances of the Sun and Moon 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8 倍,但小于20倍; 太阳与月球的直径比大于18,小于20 太阳与地球的直径之比大于19:3,小于43:6
1. 数学知识
古希腊的数学成就与毕达哥拉 斯学派的几何学成就及其数理 思想直接相关。欧几里德的 《几何原本》全面总结了前人 的几何学知识,从公理出发运 用演绎方法证明了包括467个 命题的几何学全部定理。几何 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和古代最 成熟的学科。
亚里士多德主义:
地球在宇宙中心的论证
亚里斯多德对地球处于 宇宙中心的论证之一: 因为我们时时刻刻正好 看到半个天球,所以地 球必然位于宇宙的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