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课程说明书
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课程说明书
英文
SPECIAL SUBJECT OF SCIENEE IN ANCIENT CHINA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课
学时/学分
32 /2
授课范围
历史学专业2014级
授课时间
和地点
周四3-4节:C403室
人数
限制
30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农学、医学以及冶金陶瓷等技术方面的特点和突出成就,理解中国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课程由天文、农学、医学、技术和李约瑟难题等五个专题组成,这些专题以传统科技的独立性和统一性特征为中心,以科技的发展演变为线索,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天象与古代政治的关系
第6周
国庆节
第7周
第三讲中国古代农学
第一节传统农学的特点
传统农学的特点
第8周
第二节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农学
传统农学的确立
第9周
第二节隋唐宋元农学
一、农业的发展
二、农书与农学理论的发展
第10周
第三节明清农学
一、人口激增下的农业压力
二、农业技术的特点
三、农书创作的繁荣
第11周
第四讲博大精深的中医学
第三节中国古代纺织技术
第17周
第六讲关于李约瑟问题的讨论
探讨李约瑟难题有何意义?
第18周
讨论:如何认识和解读李约瑟问题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堂讨论,布置课后思考题。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课程说明书
一、主讲教师信息
姓名
翟桂金
性别
男
学历
硕士
职称
讲师
研究方向
魏晋南北朝史
工作单位
历史文化学院
讲授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隋唐史专题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Zhaiguijin@
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中国古代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史专题
先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二、中医学发展史(一)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先秦汉唐医学
第12周
二、中医学发展史(二)
宋明时期的医学成就
第13周
三、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14周
第五讲中国古代技术漫谈
第一节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成就
中国冶金技术成就
第15周
第二节中国古代陶瓷技术成就
中国陶瓷技术成就
第16周
2.若以e-mail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
3.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系主任签名:分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教学网站
四、教学信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农学、医学以及冶金陶瓷等技术方面的特点和突出成就,理解中国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内容及时间、地点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刘洪涛《中国古代科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杜石然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科学出版社1982年
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七卷本,科学出版社;
[3]卢嘉锡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
[4]路甬祥总主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多卷本1996-2003。
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六、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20%,其中课堂讨论和上课出席参与各占10%。
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80%,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考试说明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补考或重修时,期末考试占100%。
备注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第1周
第一讲导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中国科技史研究状况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第2周
第二讲中国古代天文学
第一节天文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点
天文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
第3周
第二节中国古代天文学之演变(一)
先秦秦汉的天文历法
第4周
第二节中国古代天文学之演变(二)
第5周
第三节中国古代星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