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方应用思路与方法探讨

经方应用思路与方法探讨

经方应用思路与方法探讨

万佼周春样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关键词伤寒论经方应用中医学术发掘

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7X(2009)02-0051-02

经方为经典著作之药方.主要是仲景方.是在临

床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在实践中证明有效的方剂,具

有组方严谨、药味少、辨证切要而准确、疗效可靠的特

点。我们在学习《伤寒论》的基础上对经方的运用进行

了思考和总结.以期将这些思路和方法应用于临床。

l识病辨证.据证选方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之一,但中医也辨病。《伤

寒论》以“辨……病脉证并治”为篇名,就是既辨病,

又辨证的体现。临床上通过四诊手段.采集症状与体

征,进而分析病机、确定病名、辨出证候,于是法随证

立.方从法出.而用药选方。这是运用经方的常规思

路.在《伤寒论》中有很多是这样辨病识证的用方思

路.也是现代临床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川。

2抓主症.对症用方

在《伤寒论》中,把原文所记述的必见症状,称作

主症.把或见证或非必见症状.称作副证。依照仲景

对某一方剂证候群的描述运用经方是目前临床上常

用方法之一.即抓主症。所谓抓主症就是抓几个主要

症状.即可对症用方.使辨证有了层次,利于临床应

用。在这方面有以下几种情况:

2.1病易辨识.证难辨.抓主要症状即可用方在临

床中有很多诊断出其病.但因证不容易辨出,在治疗.治法方药

时无从下手。对此《伤寒论》第12、13条给了启示。伤

寒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

主之”(本文所引《伤寒论》条文均出自上海科技出版

社1995年版《伤寒论讲义》),同第12条比较就能发

现.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或是对太阳中风的症状补充.

这一条是辨病不辨证.是对症用方的示范.表示无论

伤寒或中风.只要见到这些症状就可选用桂枝汤。这

也提示在临床中,在上述情况下.只要抓主要症状即

可处方用药。

2.2病难断.证亦难辨.唯抓主症即可用方针对这

样的情况,《伤寒论》里很多带“汤主之”“散主之”等

字眼的条文给了不少解释。如“呕而发热者.小柴胡

汤主之”,“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

主之”。这些都是只有主症.未谈及何病何证型,只见

有此症状而用药.也不用拘泥于症状的全部出现.能

见其一证,结合脉证来判断,即可放胆一用。

2.3要发展经方的应用在《伤寒论》中,对于主症

的认识主要来自原文所述.而有些条文对主症的记

载不够确切或是太复杂.临床不能方便地把握.所以

要通过广览伤寒大家的注解结合临床进行简化和发

展。如对《伤寒论》第147条的柴胡桂枝汤的研究。刘

渡舟先生总结出胸脘胁肋或胀或痛、口渴、便溏三个

治疗.针灸治疗选穴较多,特别是头面部、四肢部的

穴位患儿很难接受。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到无痛进针、

精穴疏针、提高疗效特别是远期疗效,减少复发.是

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针灸作用的神经生化机制有

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5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23).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0

【2】刘智胜,林庆.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的神经心理研究进展.国

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4,21(3):116

【3】杜亚松.儿童心理卫生保健.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1999:210f4】黄颐,刘协和,郭兰婷,等.多巴胺D4受体第三外显子48

bD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抽动障碍的关联分析.中华精

神科杂志.2001.34(1):23

『51赵后峰,褚英.利培酮治疗14例Tourette综合征.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2003,17(1):30

f61孟丽华,郑丽新.中药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58例.吉

林中医药.2006,26(2):24

第一作者:穆敬平(1973一),男,主治医师,硕士

研究生,针灸推拿专业。电子邮箱:mjpll@163.com

收稿日期:2008-08-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华由王沁凯

谬善中压苟!竺!兰璺苎!!兰苎!旦团

 万方数据治法方药

主症.这样对条文的应用就明晰了。可见所抓的主症

不一定是出自典籍原文,要发展地看待和运用经方.

对于这种情况下的抓主症,则是在分析病机、辨证准

确的基础上总结m来的临床经验,由此再对《伤寒

论》抓主症用方的条文进行反思,加深理解.从而更

好地应用于临床。

3识病机.扩大应用

辨识病机,据病机选方.是扩大伤寒经方应用的

重要思路。《伤寒论》中桂枝汤有汗能收、无汗能发,

缘其病机都为“营卫不和”;乌梅丸治蛔厥。又治下

利,因其寒热错杂、虚实兼见的病机相同:用小建中

汤治疗腹中痛和心中悸而烦.是因其气血亏虚的病

机~致。可见.只要病机一致,即可用同一方剂,即所

谓“异病同治”。

在病机一致的情况下.应结合中医理论中病因

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来拓展经方应用的思

路。《伤寒论》是仲景结合当时的临床医疗经验的总

结.是从一方面或常规的角度来认识疾病.进而总结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临床应用经方要在不变

中寻求变化来扩展,知常而达变.认清疾病本质12]。如

葛根芩连汤.结合中医理论,除了伤寒中的使用外,

在无表证、无喘。仅有里热时亦可使用;若是肺病及

胃,肺胃有热,其症表现胃经及腑的病证,依然可用;

若病及肠.三者同病,还可用此方。又如足跟痛,痛彻

腰背者可用桂枝汤加附子、白术施治。就是因为足跟

到腰背是足太阳膀胱经经络的通路.这是结合相应

经络部位来运用经方。

4识主症.兼辨病机

《伤寒论》中有些方剂在条文中有很多主症,临

床使用这些方时.不可单以某主症来认识.而是要识

别主症.并能辨别出其基本病机属于该方主治范围

者.就可选方施治,主症具一二个即可,不必悉具。这

一思路也是《伤寒论》10l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

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用方原则。此言对经方的

应用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如《伤寒论》真武汤,第82

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

眩.身惘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316条“少

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

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

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从这些方证的主

症来看有很多.但结合病机却只缘于水邪泛滥。水溢

于上则眩.犯于肺则咳。侵于肠则利。而水之泛滥,皆

因于肾阳虚衰.不能温化水饮,气化失司。主症虽多,

到l临床不用全有.只要见一个或几个主症,求其病机

为阳虚水泛所导致.就可选用此方.并不悉备。

5从副证.兼求病本

临证用方.主症虽说“必见”,然而不必俱见,副

目!竺!璺苎竺兰塑弘善中压药症虽言“或见”或“非不见”。但对具体的病人。有时可

能演变为“主症”.而从抓副症人手,进而深入辨析其

病机.寻求其病本,在处方时给人一豁然开朗的感

觉.这也是应用经方的一个思考。《伤寒论》156条“本

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

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心下痞本非五苓

散证的主症.但对于此种情况.却以心下痞为主要见

证.为最感痛苦之症状.若据“抓主症”用方的思路,

“与泻心汤”应该是有效的.但用之无功,再观他症,

还有烦渴和小便不利.可知心下痞之根本在于水邪

内蕴.影响中焦气机升降所导致.故文中用五苓散可

获全效。此条文给临床上提示一种“抓副症。以求病

本”的用方思路,即使是副症,也是不能忽视的。

6抓主方.析类方

在《伤寒论》中,六经病皆有自己的主方。如太阳

病之麻桂两方。阳明病的白虎、承气.少阳病的小柴

胡汤与黄芩汤.太阴病的理中汤.少阴病的四逆汤,

厥阴病的乌梅丸等.这些主方都是以本经的经络脏

腑功能、病机、主证为基础而设立.任何一方都可加

减演变.所以掌握主方这一方法.使得运用经方有总

体的认识.不会太盲目,通过对其全面分析,达到灵

活运用。

在抓主方的同时,应多剖析类方,对伤寒方进行

分类.以方便运用。伤寒类方如麻黄汤类、柴胡汤类、

承气汤类、泻心汤类、四逆汤类等.以经方归类来研

究的方法能更好地弄清经方的结构原理.通过以方

测证.了解病机演变.洞察类方之间的密切联系。如

柴胡汤类方治疗的疾病进一步发展.出现里热盛、内

实之时.选方就从柴胡类过渡到承气汤类方。所以.

明确各类方的组方规律及类方之间的密切联系.可

以开阔应用经方的思维.更加深刻地理解经方的奥

妙口1。

综上所述.虽然对经方的应用思路和方法有所

思考和探讨.但还不够全面.其他经方运用思路方法

有待在继续学习研究《伤寒论》时进行总结,也有待

在临床应用方面多实践和思考.这样才能把经方真

正地运用自如。

7参考文献

【1】郝万山.经方活用的体会.中国医药学报,i995,10(2):47

【2】顾武军.《伤寒论》方临床运用刍议.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15(6):321

【3]陈瑞春.伤寒论实践.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8

第一作者:万佼(1977一),女,讲师.硕士研究生,

从事《伤寒论》理法方药研究。

通讯作者:周春祥。电子邮箱:cx_zhou@hotmail.eom

收稿日期:2008—07一07

编辑:吴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