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机的使用ppt

心电图机的使用ppt

SpO2(%)
上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成人 120 40 100 90
儿童 160 70 100 80
NIBP SYS(mmHg/kPa)
上限 下限
160/21.3 100/13.3
120/16.0 70/9.3
NIBP DIA(mmHg/kPa)
SYS-DIA(mmHg/kPa) 窒息报警时间(s) Resp(rpm)
时间:﹤0.12s 振幅:肢导联﹤0.25mv 胸导联 ﹤0.20mv
Ⅰ、Ⅱ、aVF、V4-V6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 联随便。
心电图分析
第二步 : 看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 QRs波群的起点。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0.12 — 0.20 S
心电图分析
第三步 : 看QRS波,代表心室肌除极的 电位变化
心电图各波段代表的意义和正常值
QT间期 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除极和复 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正常范围 0.32~ 0.44秒。与心率快慢有关,心率 快,QT 缩短;心率慢, QT 延长。
心电图各波段代表的意义和正常值
U波 T波后0.02~0.04秒出现的低小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方向 与T波一致 振幅 V3、 V4导联较明显,达0.2~0.3mV。 U波增高常见于低血钾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电图各波段
心电活动
P波 P-R段 P-R间期 QRS波群 S-T段
最早出现较小的波,心房除极波 心房开始复极到心室开始除极 P波与P-R段合计 左、右心室除极全过程 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条直线,代 表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
T波
心室快速复极的过程。
探头 的位 置与 方向
小儿与新生儿采用的 专用探头 (方向与连
线的固定)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7. 选择合适导联调节心电波形振幅至标准, 根据病人心率,血压调节报警上下线,登 记生命体征单;
8.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说明 注意事项。
•监护仪的参数缺省报警限:
参数 HR/PR(bpm)
白色(RA)右锁骨中线下0.5cm, 黑色(LA)左锁骨中线下0.5cm; 红色(LL)左侧肋弓处。 如为五导,电极片放置位置 白色(RA)右锁骨中线下0.5cm 黑色(LA)左锁骨中线下0.5cm; 红色(LL)左侧肋弓处。 绿色(RL)右侧肋弓处; 棕色(V)心前区V1-V6任何位置
历史溯源
心脏的搏动当胎儿尚在母体中,未出生前便已开 始。这搏动日夜不停,不论出生后人的寿命多长 心脏搏动不停。在19世纪末,首先自动物,以 后在人体都发现在心脏搏动时,伴有微弱的电活 动。经过详细勘查发现电活动略先于机械活动。 但直至本世纪初,才由荷兰的爱因托芬自体表描 记出这种电活动。
历史溯源
ST段 从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 慢复极过程
下移 任一导联 ≤ 0.05mV
上抬 V1、V2 ≤ 0.3mV,V3 ≤ 0.5mV,其余导联 ≤ 0.1mV
心电图各波段意义及正常数据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方向 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Ⅰ、Ⅱ、V4~V6直 立,aVR倒置 振幅 ≥ 1/10 R波(Ⅰ、Ⅱ、V4~V6 导联)
➢ 在开始检查前须确认仪器、患者的状态没有问题,电极之间是
否互相接触(特别胸部)。安装状态是否正常。患者是否紧张,
才可以开始检查。
1.开机
2.输入患者资料
3.自动/手动记录的选择 4.确认心电图
5.开始记录波形
6.自动停止波形记录
7.分析
8.记录结果
心电图机的维护
1. 每天做完心电图后必须洗净电极。
导联
位置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V2 胸骨左缘4肋间隙 V3 V2与V4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5肋间隙交点
V5 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 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连接胸导联注意点
➢ 胸骨的宽度因人而 异,大约在4cm左 右。在胸骨两侧第 四肋间安放V1、V2 时注意二者的间距。
心电图机操作流程
心电图机的使用
宜昌市妇幼保健院 余春
主要内容
1. 心电图(ECG)的概述 2. 心电图机的使用原理 3. 心电图检查的主要临床意义 4. 心电图操作前准备 5. 十二导联心电图各导联的连接方法 6. 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 7. 心电图机的维护 8.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9. 心电图各波段代表的意义和正常值 10.心电图六步分析法 11.心电监护操作及注意事项
不可在核磁共振(MRI)检测过 用。
程中使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用物准备:心电监护仪 电极片 75%酒精

棉签 弯盘 记录单
上机:
1.推物品车至病房,核对床号、姓名;
2.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松解衣扣,检查皮肤
3.用75%酒精清洁皮肤
4.连接导联线 如为三导,电极片放置位置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
心电监护的概述
心电监护仪能对病人进行连续的监测,及 时发现医务人员感觉器官一时不能察觉或 来不及察觉的危急情况,使病人得到及时 抢救,在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 医疗护理质量上发挥了确切的功效
心电监护的适用范围
此监护仪适用于ICU、CCU、麻醉、急诊 及各科室临床监测。
注意:
不可用作窒息监测;
上限 下限 下限
上限 下限
100/13.3 60/8.0 20/2.7 100 40 6
70/9.3 40/5.3 20/2.7
100 40 6
婴儿 200 90 100 88 100/13.3
40/5.3
60/8.0 20/2.7 20/2.7
100 40 6
心电监护仪操作
皮肤的准备
➢ 在受检者两手腕关节内侧上3cm,及两内踝上3cm处, 酒精棉球擦拭皮肤,安放四肢电极
➢ 在心前区导联V1-V6相应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拭,安放 电极
➢ 若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污垢或毛发较多,应先清洁皮 肤或剃毛
导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连接十二导联
肢体导联
由右上肢到右下肢、顺 时针分别连接:
红黄绿黑
胸导联
时间:0.06~0.10s
心电图分析
第四步 : 看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 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 极过程。
正常任一导联S-T 向下偏移≤0.05 mv。 正常S-T段向上偏移≤0.1mv,V1-V3 ≤0.3mv 。
心电图分析
第五步 : 看T波方向,代表心室快速复 极时电位变化,多与QRS波群主波方 向一致
什么是心电图
心电图机原理
心电生理活动在人体表面产生微弱的低频变 化的电位,变化的电位同心脏活动有着密切的 联系。我们不能对这种变化的电位进行直接的 分析,而是通过心电图机以不同的导联拾取这 种变化的电位差即心电信号,经过放大并在时 间轴上展开,形成心电图,对心电图波形进行 分析,了解心脏的活动情况,为临床上对心脏 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T波的振幅≥同导联R波的1/10。
心电图分析
第六步 : 看QT间期,指QRS波群的起点 至T波终点的间距QT间期的正常范围 为0.32-0.44s。
u波:在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 低小的波称为u波,u波方向大体与T 波相一致。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异常心电图
室扑 房颤
室速 室颤
Q-T间期 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心电图的组成和命名
P波 P-R段 QRS波群 ST段
T波 U波 P-R间期 Q-T间期
心电图纸
横向表示时间
每小格 - 0.04 s 每大格 - 0.20 s
纵向表示电压
每小格 - 0.1 mV 每大格 - 0.5 mV
心电图各波段代表的意义和正常值
➢ 心电图机电源线远离检查床和导联电线,床旁不要摆 放其他电器。
用物准备
➢ 心电图机的准备:电源线连接良好或备用电充足.电极之间是否 互相接触(特别胸部)。安装状态是否正常。
➢ 充足的心电图纸,并确保心电图纸安装正确,各导联电极对接 正确、连接牢固,各导联线存放规整有序
➢ 治疗碗,内备生理盐水棉球 ➢ 弯盘、手消液
心电图检查临床意义
心电图检查是反应心电活动的无创性检查。 ① 能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并可反映对其治疗效果、反映心肌受损、供血和
坏死现象。(最有价值) ② 观察某些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对心肌的影响。 ③ 反映某些电解质紊乱(对血钾不正常变化有快速直视的临床参考意义)
对心肌的影响,并可观察其变化作为治疗的参考 ④ 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
Ⅰ、Ⅱ、Ⅲ、aVR 、aVL、aVF V1、V2、V3、V4、V5、V6
2、 18导联系统
增加了右胸V3R~V5R、左胸V7~V9
20世纪5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开始心电图应用
黄宛,中国现代心电学奠基人,1918年生于北京 , 17岁考取清华大学。 20岁考取协和医学院。 1947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赴美学习。 1950年 回国,和方圻教授一起,开始了心电图的研究应用。
P波 代表心房的除极
方向 Ⅰ、Ⅱ、aVF、

V4~V6直立
aVR倒置
时间 <0.12s
振幅 肢导联 < 0.25mV
胸导联 < 0.2mV
心电图各波段意义和正常数据
PR间期 从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代表心房开 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正常值:0.12 ~ 0.20s 与年龄和心率有关 幼儿及心率快时,PR 缩短; 老年人及心率慢时, PR 略延长,
心电图六步分析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