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热病毒
发病机制
自然感染途径主要是经上呼吸道。CDV经鼻、咽和上呼吸道侵入机体后首 先在其附近的淋巴结和扁桃体中增殖,24h内在组织巨噬细胞中增殖并扩 散至整个细胞,从局部淋巴管到达扁桃体和支气管淋巴结。感染后2~4d 病毒在扁桃体和咽后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中繁殖。4~6d后CDV在脾脏 淋巴滤泡、胃及小肠的固有层、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星形细胞内增殖,动 物表现为最初的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减少。感染后第一周出现病毒血症,借 助于血液循环,CDV散布到全身的淋巴器官、骨髓和上皮结构的固有膜, 身体的所有分泌物中开始向外排毒。50%的犬于感染后迅速产生抗体, 8~9d时即可测出。在感染后8~9d病毒进一步扩散到上皮组织和CNS组织, 身体的所有分泌物中开始向外排毒,甚至处于亚临床感染阶段的犬也开始 排毒。免疫水平良好的犬感染后14d具有了足够的CDV抗体,细胞介导的 细胞毒性从大部分组织中清理病毒,动物不表现犬瘟热的临床症状,免疫 水平差的犬在感染后9~14d病毒扩散到其组织,包括皮肤、内分泌腺、胃 肠道上皮、呼吸道上皮、泌尿生殖道上皮等,呈现出病毒侵害多系统的临 床症状。CDV在脑组织中主要表现为对血管壁细胞的激活过程继而引起神 经胶质细胞反应,出现脱髓鞘性脑炎,在感染后3~4周时出现神经症状而 死亡。
预防
在CDV的预防时,要考虑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方面的因素。 预防CDV灭活苗或麻疹病毒疫苗都不能提供动物持久的免疫力,目 前用于犬和经济动物的疫苗基本上是弱毒疫苗。但是弱毒疫苗的不 足之处是热不稳定,对某些免疫缺陷幼犬和野生食肉动物的不安全 性以及发生变态反应等,因此,人们已开始使用新技术研制新型疫 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重组病毒苗以及核酸疫苗等。喷洒消 毒水可杀灭部分犬瘟病毒 母源抗体可通过初乳转移给仔犬,幼犬母源抗体的半衰期是8.5d, 多数仔犬的母源抗体在8~12周龄开始减弱,15周龄消失。另外可 给犬注射犬瘟热单克隆抗体、犬瘟热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干扰 素等。当血清中母源抗体下降到1:20以下时较易感,1:100以上 时通常不易感,因此血清中和抗体滴度1:100是免疫接种的指示 滴度[。母源抗体滴度不明的幼犬,一般初免为6周龄,二免为8~9 周龄,三免为10~11周
出现症状
CDV的临床症状决定于毒株的毒力、环境、宿主年龄及免疫水平等各种因 素。 (一)多系统症状 温和型临床症状比较常见,出现精神沉郁、厌食、双 相热和呼吸道症状。双相热表现为开始体温升高至40℃左右,持续8~18h, 经1~2d无热期后,体温再度升高至40℃左右,3d~6d,出现暂时的发热 和淋巴细胞减少。呼吸道症状最初表现为浆液性鼻汁,以后发展为粘液脓 性并伴随咳嗽和呼吸困难。同时,病毒血症可能导致全身性的淋巴器官感 染,包括脾脏、胸腺、淋巴结、骨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胃肠道黏膜固 有层巨噬细胞和肝脏枯否氏细胞。 (二)皮肤损伤 可见到水泡性和化脓性皮炎,腹下皮肤常见有米粒大小 的红色丘疹或化脓性丘疹,皮屑大量脱落,唇、眼、肛门皮肤增厚,鼻镜 龟裂,母犬外阴肿胀。病程稍长者,足垫增厚、变硬甚至干裂,这是临床 诊断的重要指征之一。犬瘟热病毒 (三)神经症状 神经症状是该病的特点之一,通常在病的恢复期后7~21d 出现神经症状,但也有部分犬刚开始发热时就表现出来,或者在严重的全 身症状出现后伴随出现神经症状。
治疗
治疗神经炎,防止出现神经症状(有时候神经症状是预防 也没有的):用一些含VitminB12r的药物,如科特壮之类, VitminB1;神奇康肽对由于神经炎导致的抽搐有一定的作用; 其它症状的对症治疗:如呼吸道的咳嗽,肺炎,发烧等, 或者消化道的腹泻,便血,呕吐等,可对症用一些常规药 物。 治疗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控制细菌继发感染,维持体 液平衡,增强抵抗力,控制神经症状。良好的护理是治疗 成功的关键。治疗CDV时一定在尽早大剂量使用高效价免 疫血清的同时,进行以防止继发感染为中心的对症治疗与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治疗,对于表现出神经症状的病犬, 治疗的意义不大,症状进一步恶化者,可以考虑安乐死。
治疗
根据肥西县爱心宠物医院张景勇医师多年的临床实践,对 于犬瘟热的治疗,发病初期,发病中期,发病晚期的治疗 方案分别采取如下措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犬瘟热早期,中期治疗: 消化道已受犬瘟热病毒侵害的病犬,往往进食不好,这种 情况要进行输液支持疗法,但大量输液会引起肺水肿,故 不宜多输,一般可按照每公斤体重20-50ml进行输液,有 条件的可做血气分析计算出需要补充的血液离子的量: 补充体能:葡萄糖或葡萄糖生理盐水加一些常规能量用药 如ATP,辅酶A等 对症治疗:输液时加一些抗生素,如氨苄西林钠加地塞米 松和利巴韦林,或其他抗生素也可以,这样做的目的是防 止继发感染;
犬瘟热病毒
概述
犬瘟热病毒属于病原性病毒。主要侵犯狗科、鼬 科动物。属于副粘液病毒。病毒粒子的直径为 115—160毫微米。邓金,莱德劳首先分离成功。 感染的狗(尤其是幼狗)在4—5天的潜伏期后出 现发热,流泪,流鼻涕,呕吐,腹泻,便粘液, 有时有抽风、痉挛等症状。气管、膀胱、胆道粘 膜细胞肾细胞的 培养细胞中生殖其减毒的病毒可用为活疫苗。
显微镜下的犬瘟热病毒
犬瘟热病毒模式图
犬瘟热病毒外观
犬瘟热病毒染色切片
谢谢观赏
流行病范围
CDV宿主广泛,但犬是主要的宿主,纯种犬比土种犬 具有更明显的易感性,幼小动物比成年动物更易感。 传染源为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病毒存在于患病动物 和带毒动物的鼻汁、泪液、血液、脑脊髓液、淋巴结、 心包液、胸水,腹水等中,通过眼鼻分泌物、唾液、 尿液和粪便向外排毒。有些病犬临床症状恢复后可长 时间向外界排毒。 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胎儿可通过 胎盘屏障而感染,造成流产和死胎。本病一年四季都 可发生,但以冬季和早春季节多发。近年来,随着养 犬业的发展,犬的交流调运频繁,发病周期性不再明 显。
环境生存
1. 犬瘟热病毒的环境生存力不强,常温干燥 环境下仅能存活几个小时,在低温(零上几 度)、阴暗环境下可以存活数周,在冷冻避光 环境下可存活数年。进口的犬瘟病毒疫苗 2. 常规消毒清洗即可灭活。
病理研究
概述: 犬瘟热(CD)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一种犬的急性、 高接触性的病毒传染病,其病原为犬瘟热病毒(CDV), 它于1905年首次报道,隶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其自然宿主包括大部分的食肉目动物。它是一种传染 性强,临床症状多样,容易继发细菌和其他病毒的混 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发病率高达80%,患病动物在康 复后还易留有麻痹、抽搐、癫痫样发作等后遗症。常 规免疫接种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高度有效的预防保护 措施,但据报道,犬瘟热在德国、法国、日本、美国 和芬兰等国家常规免疫执行很好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程 度的流行,这表明预防接种过的犬也可能发病,而发 病机制可能存在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