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反思考试答案概要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反思考试答案概要

中国古代吏治的得失与反思
77分


1.唐朝的考核制度规定的考期是( )。(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

o
B.一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

o
C.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

o
D.一年一小考,两年一大考


2.重视吏治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这是由( )所决定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严密的监察制度

o
B.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

o
C.高度完善的科举制度

o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3.唐朝最主要的选官制度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征辟制

o
B.九品中正制

o
C.科举制

o
D.察举制


4.唐朝设立御史台专门为皇帝监督官员,以下对御史台三院的职能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

分)得分:3分

o
A.殿院:巡视宫禁京城

o
B.殿院:可直接受理投诉、独立办案

o
C.台院:纠弹中央官吏
o
D.察院:分巡州县


5.唐代勾检系统的官员统属于(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门下省

o
B.尚书都省

o
C.御史台

o
D.中书省


6.察举制是一种( )推举人才为官的制度,形成于汉代,后来沦为世族豪强垄断仕途的工具。(单选题

3分)得分:3分

o
A.同级之间

o
B.由上而下

o
C.由下而上

o
D.以上三种方式均可


7.吏治腐败的时势性因素不包括(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官僚群形成的利益集团

o
B.民众群体的因素

o
C.皇帝个人的因素

o
D.封建王朝的本质


8.唐朝的考核制度分为( )等,以考核定官阶俸禄的升降。(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九

o
B.六

o
C.五

o
D.三


9.吏治,指古代官吏特别是地方官吏管理和统治民众的(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方式和治绩

o
B.治绩和制度

o
C.经验和教训

o
D.方式和经验


10.以下对于中国古代吏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封建政府在政权建立的初期,比较重视缓和与人民的矛盾,吏治比较清严

o
B.吏治腐败问题在封建社会是可以得到根本解决的

o
C.随着统治的稳定,社会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古代吏治问题也随之从严明而松弛腐败

o
D.中国古代吏治缺乏外部监督与激励机制


11.唐朝设立了勾检制度,其中地方各级勾检官的职责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勾稽违失

o
B.行政事务

o
C.诏令起草

o
D.公文实施


12.“ 民有五去而无一归,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独独官有八入而无一出”,其中“国

有九破”中属于吏治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长吏残暴

o
B.食禄人多输税人少

o
C.赋役不等

o
D.贿赂公行


13.科举制与察举制的区别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科举制起源于隋朝,而察举制形成于汉代

o
B.考试成为科举制取舍的关键,录取有名额限制,而察举制没有淘汰
o
C.科举制有考试,而察举制没有考试

o
D.科举制可以自由报名,察举制必须由地方长官举荐


14.以下对于唐朝勾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在县一级,主簿主管文书

o
B.中央地方各级机构都设有直属的勾检官

o
C.勾检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财务审计

o
D.在州(郡)一级,刺史主管文书


15.中国古代吏治值得借鉴的地方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有相当完备、严密的制度和运作程序、方法

o
B.重视对官吏的培养和教育

o
C.重视吏治

o
D.重视权力的高度集中


16.唐朝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帖经

o
B.经义

o
C.诗赋

o
D.策论


17.中国古代吏治的完备与严整体现在(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有完整而严密的监管体系

o
B.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o
C.有完备与严整的法律条文

o
D.有完备与严整的制度规定

18.吏治涉及的内容包括官吏的( )等方面。(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选拔

o
B.任免

o
C.考核

o
D.教育


19.吏治腐败的体制性因素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封闭式操作体制

o
B.人为因素

o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制度追求事无不统

o
D.官僚是一个特权阶层


20.监察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一个大特点,秦汉时期设立了“三公”,以下对

“三公”的地位和职能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中央政府中司监察的御史大夫地位很高,是副丞相

o
B.司隶校尉纠察京师地区

o
C.十三部刺史以六条问事,纠察地方豪强郡守

o
D.监察御史巡回按察所属州县


21.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吏治,乃至“治吏”重于“治民”。(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22.法治与人治的矛盾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判断题3分)得分:3

o
正确

o
错误

23.中国监察机构是代表“民意”的机关,其目的是抑制君权,防止独裁。(判断题3分)得分:3

o
正确

o
错误


24.主要选官制度的改变是统治基础和社会结构变化的表象。(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25.“以三分劳筋苦骨之人,奉七分坐待衣食之辈”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机构日趋庞大,人员日益冗滥

的问题。(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26.在考试资格上,唐朝规定任何人均可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身份的限制。(判断题3分)得分:3

o
正确

o
错误


27.荐举是地方长官或部门长官可以在一定自由的程度上辟用僚属的制度。(判断题3分)得分:3

o
正确

o
错误


28.唐朝吏治的整体发展趋势是由松弛走向清明,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一个必然趋势。(判

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29.唐太宗所奠定的开明吏治基础和制度化运作,保障了唐朝在八十多年间从整体上维持了兴盛发展的

局面。(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30.官僚集团之间的倾轧斗争,带来政局的混乱,制度的败坏,对吏治有相当大的影响。(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
正确

o
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