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 的开发与实施
张庆勉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一、课程
1.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 的主要手段和媒介,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 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
课程不只是现成的教科书,而应该是教育者为学生提供 的学习机会。
教师即课程研究者、设计者、实施者,教师要针对学生 的能力和需要设计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
(4)所教课程。所教课程,是由学校的教师决定并组织 学生学习的课程,包括知觉课程,教案课程和实施课程。 知觉课程是存在于教师心目中和意识中的课程,是教师 对校方课程,乃至对官方课程和理想课程的觉察认识与 自己的课程理想相互作用的结果。教案课程是教师精心 准备、设计并书写出来,将用来组织实施课程的教学计 划。实施课程,是教师在实际的教育与教学活动过程中 组织学生学习的课程。教师的权威和学习者的接受心理, 决定了所教课程在课程层次结构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5)所学课程。所学课程,是在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活 动中,学生按照学校和教师的组织和要求而实际学习的 课程。它可能与所教课程是重叠的,也许超出了所教课 程,也许仅仅是所教课程的一部分。表面上看,似乎教 师的所教课程决定学生的所学课程。事实上,在学校实 际教育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教课程制约着所学课程, 不过两者之间并不呈正相关。
(2)官方课程。官方课程,主要是由中央和地方教育行 政组织制定、颁布和实施的课程。官方课程,又称正式 课程或文件课程,一般包括课程政策,课程计划(教学 或教育计划),课程标准(教学或教育大纲),教学材 料等,主要规定主流课程理念,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育内容和主要教学材料。官方课程,总是表现出统一 性特点,具有法律权威或行政权威以及强制性。
二、校本课程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或解决学校自身的教育问题,根据国 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以学校为主体, 结合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 由学校成员如校长、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和 社区人员等合作进行的课程发展过程与结果。
2.校本课程开发的六个方面
改编。对引入的校外课程的重新改编或对学校自身开发 的课程进一步改进。④课程整合。对不同学科的整合, 学科与活动的整合,同一学科内不同教学内容的整合等。 ⑤课程创新。自行开发的课程,如自编教材或设计有特 色的校园环境或社会活动专题等。 (3)课程开发所涉及的课程因素。课程目标的确立,学 习经验(或称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方案或计划的 实施以及学习内容和结果的评价等。 (4)课程开发的条件。人力、物力、财力。 (5)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包括背景因素、专业因素、 配套因素等。 (6)课程开发所持续的时间。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来 看,校本课程开发的时间有长有短,可长可短。几个课 时、几十个课时。
(2)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在一个国家内,由地方各 级立法机关或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 实施的课程,具有地方的法律或行政权威,在地方各级
所辖范围的任何教育机构里是有效的。编订的宗旨是补 充、丰富国家级课程的内容或编订本地区需要的教材。 它既可以安排学科类课程,也可以安排各种活动;既可 以安排必修课,也可以开设选修课。
(3)校方课程。校方课程,是学校组织制定、颁布和实 施的课程,在理论观念上受理想课程的影响,在目的目 标和内容材料上被官方课程所决定。由于学校校长及其 助手的课程研制水平参差不齐,校方课程可能出现两种 相对的倾向:一是适应性创新,即适应文化、社会和社 区的特殊需要,创新出有特色的课程,以满足教育水平 及质量提高的需要;二是沦落为低水平,给学校教育水 平及质量提高带来严重的负效应。
3.校本课程的目标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 发与实施意见中提出:(浙教基[2006]135号)
(1)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 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和社会发展 的责任感、使命感。
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而不仅仅是课程知识的接 受者。
课的类型
(1)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由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或 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课程, 具有一个国家的法律或行政权威,在一个国家的任何地 方和教育机构里都是有效的。编订的宗旨是保证国家确 定的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教育的世界先进水准, 规定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这类的课程方 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由国家统一审定,未经批准,地 方不得随意变动。
(1)课程开发的幅度或范围。包括学校课程结构调整 (如科目增减和组合、课时比例调整、科目间整合), 部分课程开发,潜在课程开发(如校园文化环境设计、 特色活动开展)等。
(2)课程开发的方式。包括①课程引入。引入他校开发 的课程项目等。②课程选择。选择开设地方课程项目清 单中的课程,如选择适合本校特点的教辅资料。③课程
(3)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就是由一所学校自行确定和 组织实施的课程,具有学校的行政权威,适用于整个学 校。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 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 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的开发可分为 新编、改编、选择和单项活动设计等。
3.课程的运行层次
(1)理想课程。理想课程,通常是指课程学者们按照一 定的哲学或理论,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建构的理 论形态的课程。理想课程具有理想性和理论性特点,它 实质上是一种与远大的课程发展目标相联系的特殊想象, 表现为一种有特色的课程理论。理想课程是否具有影响, 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主要由其合理性及其普及程度所决 定。
(6)所得课程。所得课程,是学习者在教育和教学活动 过程中,经过专门学习后内化为自身发展结果的课程。 从现代学生发展为本教育价值观看来,在课程的层级结 构中,所得课程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课 程现实性的集中体现。忽视甚至悬置所得课程,将使得 整个课程,甚至整个教育和教学活动,流于空想和空谈。
相关主题